山西古建筑五台山大白塔:四大佛教圣地之首的标志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20-04-29 10:37:30  来源:古建家园  作者:簪花
核心提示:五台山拥有规模庞大的古建筑群,且至今保存完好的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到近、现代的砖雕石刻,历代的楼阁殿塔、壁画雕塑、楹联牌匾、铸造工艺等包罗众多。今天我们要来说的是五台山大白塔,一直被人们视为是清凉第一胜境和五台山的标志。

  五台山与浙江普陀山、安徽九华山、四川峨眉山并称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为四大佛教名山之首。五台山佛教始于东汉年间传入,到现在已经有近2000年的历史了,在四大佛教名山中五台山是最早开始营建,最早成为佛教圣地的,一直是中国佛教界的中心。


  五台山拥有规模庞大的古建筑群,且至今保存完好的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到近、现代的砖雕石刻,历代的楼阁殿塔、壁画雕塑、楹联牌匾、铸造工艺等包罗众多。今天我们要来说的是五台山大白塔,一直被人们视为是清凉第一胜境和五台山的标志。


五台山大白塔


  大白塔的全名为释迦文佛真身舍利塔,舍利是指高僧圆寂火化后形成的珠状骨粒。佛祖释迦牟尼涅磐之后,各地人们争分舍利供养,几乎兵戎想见。后来阿育王将佛祖的舍利分成八万四千份,藏在各地。据说,在中国也建了19座铁塔供奉佛祖的舍利,这座塔就是其中之一。


  大白塔建于元大德五年(公元1301年),是尼泊尔著名建筑家、雕塑家阿尼哥设计并主持修建的,也是现在汉族地区最大最古老的藏式喇嘛塔。古人称誉此塔,“厥高入云;神灯夜烛,清凉第一胜境也”。从远处看像一个“亚”字型的大藻瓶,有粗细相间,方圆结合的特点。


  塔基为正方形,环周83.3米,通高75.3米。宝塔通体洁白,塔身状如藻瓶,从底到顶,由粗而细,又由细而粗,再由粗而细,粗细相间,方圆搭配,造型优美。塔顶之上,盖铜板八块,形成圆形,按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八卦地位安置,圆盘上面是风磨铜宝瓶。


五台山大白塔


  圆盘周长23米多,铜顶高5米多,从铜顶到铜盘边缘由铜链来固定。圆盘边缘,还吊装36块铜质垂檐,每块长2米余,宽近1米。各垂檐下端,又挂风铃3个,连同塔腰风铃在内,共有252个。


  关于铜铃有这样一个传说:当地有一个老大娘心地善良,看到建塔工地的人们非常辛苦,经常来帮着烧水做饭,深受大家的爱戴。可是她却为儿子没钱结婚而常常发愁。工地上翻铜铃的老头是外地来的,不爱多说话,他经常得到大娘的帮助,临走的时候将翻铜铃的模子送给大娘,并对她说:“您保存好这个模子,以后会对您有帮助的”。


  眼看建塔的工程就要完工了,到了安装铜铃的时候,有个工匠不小心将一个铜铃摔坏了,再造铜铃怎么也不能和原来的一模一样,官府只能贴出告示:谁能造出一模一样的铜铃,将有重赏。老大娘拿出模子,造好铜铃领取了重奖。除了儿子结婚用了的,大娘把剩下的都送给了周围的穷苦人,真是好心有好报,好人做到底。


  此塔其规制与北京北海公园的白塔基本相同,但其规模、规格要比北海的那座白塔大好几倍,北海的白塔塔高35.9米左右,而五台山的这座白塔塔高达50余米。大白塔建造应用了土木砖石等各种材料,工匠们用当地出产粘性非常强的小米熬成稀粥搅拌白灰,以增加建筑的坚固性。大白塔全为实心修筑,建成实心塔是因为佛教讲究的就是诚心实意。


五台山大白塔


  大白塔的下层,建有塔殿三间,塔周身筑有木栅栏,栏内有可容两人对行的转道。附塔转绕,人越显其小。大白塔是中国建塔史上的一项传大成就,是中国塔式建筑中少见的珍品或孤例,是研究高层建筑如何经历地震和风雨雷电侵袭而不衰的实物资料。


  在大白塔下还有一块非常珍贵的石碑--佛足碑。唐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唐僧玄奘在印度阿育王寺见到了石上的佛足,就临摹图形,带回中国。明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李娘娘出资维修大白塔即将竣工的时候,少林寺僧人送来佛足拓片,于是大白塔下有了佛足碑。


  佛足碑,又名“佛足灵像之碑”。佛足碑上刻着“释迦如来双脚灵像图”九个字和一对很大的足印图象,这双足印长0.5米,宽0.2米,足心有千辐相轮和宝瓶鱼剑图。十个指头上是华文字。下面有一段文字,说佛祖释迦牟尼即将圆寂的时候,在拘尸那城的一块巨石上回望摩竭陀国,对徒弟阿难说:我最后留给众生的就只有这足迹了,愿见到它的人能生大信心,供养它的人就象供养我一样。


  据说从前香客,多绕行白塔还愿,一边走一边念经或叩头,一边抚转法轮。蒙藏族佛教徒到五台山,首先要朝拜就是大白塔。五台山塔式建筑,就其建筑年代、建筑规模、建筑形式、建筑材料而言,都称得上是中国现存塔建中类型较多的地区之一。塔院寺大白塔,犹如众星捧月一般,位于殿阇之间,雄伟挺拔,直指蓝天,有气盖山河,一览五台之慨。


 

本文标题: 山西古建筑五台山大白塔:四大佛教圣地之首的标志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8974.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