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与建筑,穿梭千年的不解之缘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20-11-18 11:47:38  来源:教你盖好一座庙
核心提示:汉字有多美?观之形式多变,可豪放、可含蓄,读之朗朗上口,意韵无穷。而建筑,是凝固了的诗,古建筑文化与汉语文化同根同源。事实上,作为中华文明一以贯之的精髓,汉字直通天地、包罗万象,也当然包含了中国传统建筑方面的知识,今天就让流淌在我们血脉里的古老文字,带领大家去重拾远逝的文化记忆,去领略并感悟中国建筑的博大精深。

  汉字有多美?


  观之形式多变,可豪放、可含蓄,读之朗朗上口,意韵无穷。而建筑,是凝固了的诗,古建筑文化与汉语文化同根同源。


  事实上,作为中华文明一以贯之的精髓,汉字直通天地、包罗万象,也当然包含了中国传统建筑方面的知识,今天就让流淌在我们血脉里的古老文字,带领大家去重拾远逝的文化记忆,去领略并感悟中国建筑的博大精深。


  一、文字的演变


  汉字造字之初,采用的都是“象物之形”的造字方法,在已发现的甲骨文中,涉及古代建筑的字有50个左右,不是很多,说明当时的建筑类型较少,房屋结构也简单。但我们从这些有限的古代汉字中,仍然可以透视出凝结积淀于其中的古建筑形态。



  后来汉字慢慢发展演变,日用之道都望文生义地隐藏其中,不但字形能够表现建筑的具体形象,字体的构成也往往反映出房屋的种类和用途。


  二、偏旁部首的演变


  以下是古建筑中表述房屋实体时经常出现的偏旁部首:


  1、穴字头/宝盖头


  《墨子》有语:“古人因丘陵掘穴而处”,洞穴可以说是人类最古老、最原始的房屋,从自然山洞的“穴”到半地下的“穴”,许多和建筑有关的字都以“穴”为部首,如窗、空、穹、窑、窖、窝等;


  而宝盖头“宀”代表屋顶,屋顶之下容纳不同的事物,则分别代表房屋的不同功能,如宫、宗、室、宅、寝、家、牢、宇等。


  2、广字旁/厂字旁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中,主体建筑通常为各式各样的两坡顶,其前后、左右的从属建筑,很多都是单坡顶,这种建筑形式就以广(厂)字旁来表现,如厅、厕、厦、厢、厩、厨等;


  更多时候,带广字旁的汉字指“一边开敞的房屋”,一般用作买卖或牲畜之用,如廊、庑、厩、库、店、庖、庙、府、庭、庐、等。


  3、金字旁


  中国传统建筑的构件名称多以材料及其“形”或“声”组成,从字形上一看便知,这些构件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墙、壁、垣等都从土,当然是用土夯成或砌筑的;此前我们讲到的柱础,民间俗称“石柱础”,础当然是石头制成的;而铺(即铺首,大门上有装饰、辟邪之用的铜环)、镉(大上的铜钉)、钩(鈎栏或钩楹,包裹在栏、楹外的铜件)等小构件则一看就是金属制成的。


▲大门上的辅首


  4、木字旁


  自古以来,中国传统建筑就以木构为主,这个特征也强烈地表现在汉字上:与建筑相关的木字旁汉字比比皆是,据统计,《康熙字典》中「木」部字共有1413个,其中的400多个都与建筑相关,如栏、杆、柱、梁、檐、棚、梯、桩、枋、栓、栅、椽、架等。


  三、细品汉字


  小编在查阅资料的时候也发现了很多与建筑相关的有趣的汉字,下面就列出几个有代表性的单字,来细细品味蕴含其中的文化意义吧……


  1、“门”是“門”的简化,是个象形字。甲骨文的繁体门字是一个门结构的完整形象:有门框、门楣和门扇。“户”的甲骨文字形,正是“门”的一半。一扇为户,两扇相并就是门,“门户”一词由此而来。


  门,作为建筑物出入口的门,是单个建筑中的构件之一,为房屋的“一种特殊的装修”(梁思成),其形制大体分为两类:板门和隔扇门。作为出入口的建筑物的门,则是成组建筑中的单体建筑,是门的独立化,如宫门、城门、坊门、关门、宅门等,这种独立的单体建筑,又往往成了古代城市和建筑群组的突出特点。


▲大理古城门


  由于门在建筑个体和群体组合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它所涵盖的历史与文化底蕴,较建筑的其他部分更加丰富而深邃,所以有建筑学者认为,“中国古典建筑就是一种‘门’的艺术”(李允鉌《华夏意匠》)。


  甲骨文的“宫”字,外部为“宀”,表示房屋的外形轮廓,内里的两个“口”字,或相离,或相连,指房顶下的屋子不止一个,表“连室”之形。这说明,当时宫的形制已经比较复杂了,不再是先民穴居时期简单的“单人间”了。


  2、宫的初始形态,原本就是一幢简易的排房,由多间屋子组成。宫为帝王专用以后,伴随着朝代的不断更替,一座又一座巍巍宫殿串起了一部辉煌的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史。


  秦之阿房宫、咸阳宫,汉之未央宫、长乐宫,唐之大明宫、太极宫,元之大都宫城,明清之北京故宫、沈阳故宫……这些举世闻名的建筑奇观,都是中华文明活生生的历史见证。


  我国现存最大的宫殿建筑群是北京故宫,又称“紫禁城”。它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最后形式与集大成者,是历代皇宫的发展高峰和历史总结,具有极高的历史与艺术价值。


▲故宫


  3、古代表述园林的汉字很多,其中,囿、圃、园、苑是比较重要的四个。“囿”和“圃”最早见于殷代甲骨文;“园”见于春秋时的金文和战国时的陶文;“苑”字出现的最晚。应当在秦汉的篆文。


  甲骨文中的“囿”字字形为草木被分成数格,并有围墙相圈。“口”表围墙,“有”的形象则是一个三尺叉上挂有肉。意思是在围墙圈起的草木中畜养禽兽。


  “园”,是由金文中的“圜”字演变而来,有环绕围圈之义,说明园是加了简单篱笆围墙的圃。


  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唱主角的是皇家园林,换句话说,有皇室的地方就有皇家苑囿。


  秦始皇在渭水之南开辟数百里的“上林苑”,可谓中国园林的开篇大手笔;而后隋朝洛阳之“西苑”,唐朝长安之“禁苑”,北宋汴京之“艮岳”,建都今北京的辽、金、元、明、清各朝不断致力于宫城西苑的营构,清初之“避暑山庄”,清末之颐和园,都显示出宏大富丽的皇家气派。


  4、“廊”,象形字,由“良”、“郎”演变而来。甲骨文中的“良”,中间是窗洞的白描,上部和下部的曲折线条,则是古代穴居两侧有进出廊道的象形。金文上下曲线间加一短横,表示台阶。


  廊的历史悠久,在我国古城起源考古中,河南偃师商城的宫殿遗址中,不仅在主殿的檐下和周边已有廊的遗迹,而且在整个宫殿的四周用回廊围成院落。各地出土的不少汉代画像砖上,也可见到古代民宅中主屋两侧的配廊以及院落中用木廊串连房屋的景象。


▲苏州拙政园“小飞虹”廊桥


  廊从功能上分有廊庑和游廊之别,贴邻在单栋房屋前后或周沿的称之为“廊庑”;作为各栋房屋联系纽带的独立通道谓之“游廊”。


  廊的种类也有很多,如廊中悬画的为“画廊”,嵌以书条石的称“条石廊”,廊外植芭蕉者称“蕉廊”,植柳者称“柳廊”,迂回花间者则叫“花廊”,随山势蜿蜒而曲的为“爬山廊”,建在桥上的为“桥廊”。


  5、“楼”的本字当是“陆”,会意字。甲骨文字形左边从阜,象征楼梯,右边是重叠的庐屋形,表示楼房,也取“庐”为声。金文中的“陆”在楼下加土,以突出楼是建在高平的土台之上。今广泛使用的联词”陆续“,其原意就是楼层和谐接续的意思。经过演变,”陆“逐渐为引申义所专用,楼的本义便另造了一个新的形声字“楼”。


  楼,重屋也。《考工记》中说:“殷人重屋”,说明楼这种建筑形式早在夏、商两代就已经出现。在战国时期的青铜器上,曾出现高楼宴乐的生动画面;在现存的汉代画像砖、画像石以及汉墓出土的明器中也曾出现五层高的望楼,其高度一定相当可观。


▲山西万荣飞云楼


  楼的种类依其用途可大致分为:城楼、鼓楼、钟楼、戏楼、酒楼、藏书楼、景观楼等。其中最具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的是景观楼,因为中国古代凡是向空中发展的建筑,多为观赏性和纪念性建筑,登高远眺是古人特有的一种审美趣好,这些凝固在名楼上的历史文化情节,已在后人的心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总结


  汉字的演变历史,几乎就是一部中国传统建筑史,而在美学上,它们之间或许有着更深层次的联系:追求融入自然、天人合一。


  我国古代建筑的原始形态,也都被一一凝固在每个汉字之上,可以说,汉字有多美,中国传统建筑就有多美。

 
标签: 中国传统建筑

本文标题: 汉字与建筑,穿梭千年的不解之缘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9807.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1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1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