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晋国兴衰六百年》,品一部沧桑晋国史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20-11-30 09:35:22  来源:文博中国  作者:石磊
核心提示:一部晋国史,从西周延续到了春秋战国,对于整个华夏文明都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有幸读到考古学家谢尧亭先生新作《晋国兴衰六百年》,有感谢先生对于晋国历史文化的深入研究,特将读后的感触罗列如下,与众君分享:

  山西是华夏古文明重要的发祥地之一,上古帝王尧、舜、禹都在此建立了辉煌伟业,而诞生在山西南部的晋国,更在山西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明代大儒杨慎曾经以一首《西江月·二十一史弹词·说三分两晋》来描写先秦时期的历史,“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五霸七雄闹春秋,秦汉兴亡过手。”这其中,“五霸七雄”皆与晋国有着莫大的关联。晋文公为春秋五霸之一,其在城濮之战击败楚国,在践土会盟诸侯,被周天子册命为侯伯,晋国从此由甸服偏侯一跃而为雄踞中原的超级大国,代周天子号令天下,建立了以晋国为中心的政治秩序。战国七雄中的韩、赵、魏三国,皆由晋国分化而出,号称“三晋”,据中原之地,为礼仪之邦,皆万乘之国,与齐、楚、秦、燕四国一道争霸华夏。



  可以说,一部晋国史,从西周延续到了春秋战国,对于整个华夏文明都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有幸读到考古学家谢尧亭先生新作《晋国兴衰六百年》,有感谢先生对于晋国历史文化的深入研究,特将读后的感触罗列如下,与众君分享:


  叙事清晰的晋国历史沿革


  通读谢先生的《晋国兴衰六百年》可以看出,谢先生将晋国历史整体上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由燮父迁晋到曲沃代翼,期间共有17位晋国国君(包括殇叔),历时300多年,此际从西周时期延续到东周早期。这个阶段为晋国大宗执政时期,都城由唐都鄂迁都到了晋都翼。叔虞、燮父掀起了唐、晋盛大开篇,作为周王室的股肱之国,镇守晋南,阻控河汾,联系着宗周镐京与成周洛邑,对推动中华历史发展,贡献巨大。而“曲沃代翼”这场春秋时期历时最久、最为血腥的大宗小宗权力之争,虽使得晋国大宗权力旁落、旁系子孙主政庙堂,但是一定程度上又推动了晋国的军事、政治、司法等诸多领域的改革。


  第二阶段从晋武公被立为诸侯,曲沃小宗夺取翼城大宗统治权,正式主政晋国为标志,期间共有8位晋国国君当政,历时80余年。此当春秋中期,争霸成为主旋律。晋文公与晋襄公通过大肆扩张和着力改革,使得晋国国力大增,一跃而为诸侯列国中的军事强国和中原文化的先进代表,开始长期代替周天子主导中原的政治秩序,号称“晋国,天下莫强焉”。


  第三阶段从晋景公迁都新田到三家分晋,期间共有13位晋君当政,历时200余年,时当春秋晚期与战国早期。此时,以“争霸”为主要内容的春秋时期已步入尾声,政治上晋国公室衰弱,卿族崛起,经济上农业、手工业、商业日趋发达,虽曾出现了“悼公复霸”的余晖,但却因执政卿族与晋国公室的矛盾日趋白热化,浪起潮落,晋国最终被韩、赵、魏三家瓜分。可以说,谢尧亭先生此书对于晋国历史沿革的阐述清晰明了,对于进一步从历史脉络和考古发现相结合的角度为公众宣扬晋国历史文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内容丰富的出土文物佐证


  谢尧亭先生作为一位资深的考古工作者,以严谨的学术态度,宽松的学术视野,辅以专业的考古实践,使得其撰写的《晋国兴衰六百年》一书,在历史表述时具备了强有力的实证说明。



  比如书中先后配备了浮山县桥北墓地、曲沃县北赵墓地、柳林县高红村遗址、太原市赵卿墓地、灵石县旌介墓地、黎城县西关墓地、绛县衡水墓地、侯马上马墓地、尧都区庞杜墓地、翼城县大河口墓地、闻喜县上郭墓地、长治市分水岭墓地、长子县鲍店墓地等十多处两周之际的考古墓地出土文物作为佐证。


  其选取的照片涵盖了五方面的内容:一是青铜器、玉器等珍贵出土文物照片及文物测绘图。二是大型墓地的发掘照片。三是青铜器铭文细节或铭文拓片照片。四是墓葬分布平面图。五是古城墙遗址、车马坑、殉葬坑、祭祀坑遗址照片。



  专业的田野调查与考古发掘,对于推动晋国历史研究的进步,功不可没。数十处两周之际考古墓地的发掘,大批量的青铜器、玉器、石器、贝器、骨器等珍贵文物的出土,尤其是对大量青铜器铭文、玉器铭文的专业解读,使得遥远的晋国历史逐渐变得清晰起来,晋国如何从一个方圆百里的二等诸侯国一步步地与齐、秦、楚等大国并驾齐驱的历程也逐渐变得明晰。可以说谢尧亭先生以考古学的专业知识有力地推动了晋国历史的研究步伐,使得晋国历史研究进入了一个更高的层次和领域。


  细节入手的文博研究范式


  谢尧亭先生的《晋国兴衰六百年》一书共24万字,全书共分为概述、叔虞封唐、燮父改晋、西周时期的晋国、翼与曲沃、故绛、新绛、三家分晋、晋国总论、结束语等十个章节。此书总体上也是以时间为主轴,将晋国历史按照西周、春秋、战国等时间段依次叙述,以政治事件为主要切入点,辅以人物评论、地名解释、考古释疑、文化论辩,将晋国的兴衰过往,依次展开,在普及晋文化知识的同时,又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使得此书的可读性与释疑性大为增强。


  与过往的晋文化研究类书籍相比较,谢尧亭先生此书最为突出的亮点为“细节入手的文博研究范式”。


  比如两个唐叔虞的提出、唐叔虞始封晋国时应该是个成年人、怀姓九宗的解读、燮父究竟有没有迁都、晋国的族群问题、晋文化对商文化的排斥、霸国倗国与晋国的关系、曲沃到底在何处、晋侯鸟尊的故事、赵氏孤儿的内幕、侯马盟书的内容、晋国的墓葬制度、晋国的乐器与乐师等细节问题,过往的研究书籍要么没有涉及,如霸国与倗国都是2000年以后才出土的,之前名不见经传,史籍上都没有记载。



  要么一笔带过,如燮父迁都的问题,唐地、晋地、翼邑、绛邑,虽然出现在很多史籍之中,但是并无深入的解读;要么语焉不详,比如晋国的族群问题,怀姓九宗究竟是周人抑或是亲附周人的商人,还是西北地区的戎狄?


  又如“晋国的乐器与乐师”这个小节,虽然篇幅不是很长,但是对于晋国的礼乐制度做了考证,尤其是对子犯编钟与乐师师旷的解读,更是将乐曲与国家的治乱兴亡联系在一起,阐释出晋国文化的深厚底蕴,无形中使得人们倾向于将晋国的编钟与湖北随县出土的曾侯乙编钟进行比较研究。


  可以说,正是因为该书从诸多历史细节入手解读历史事件的研究范式,不但对于普通读者来说比较引人入胜,而且对于专业的历史研究者来说也具备较高的参考意义。


  普及文化的雅俗共赏文本


  由于晋文化的独特魅力,吸引了大批学者进行研究。比较有名的有历史学家杨宽先生的《西周史》《古史探微》《战国史》;童书业先生的《春秋史》《春秋左传研究》;常金仓先生的《二十世纪古史研究反思》《晋国史纲要》(与李孟存合著):晁福林先生的《夏商西周的社会变迁》《春秋战国的社会变迁》《霸权迭兴:春秋霸主论》;李孟存先生的《晋国史》《晋国人物评传》(与李尚师合著)等。



  但是读上述著作,略微感到遗憾的是:其一,上述专著中,除《晋国史纲要》及《晋国史》为专门的晋国历史研究著作,其余多为断代史性质的历史文集,只是其中部分章节涉及了晋国历史。其二,上述著作多为专门的学术研究性质,受众群体多为专业人士,在一般读者大众中普及性不算太高。有鉴于此,如何在坚持学术操守,弘扬历史传承的前提下,在大众读者群体中以通俗易懂的方法,深入浅出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普及晋国历史文化,就显得非常重要。


  谢尧亭先生的《晋国兴衰六百年》一书在前言中谦逊地认为此书为考古学范畴下的地方文化史研究作品,在封面上标注为“山西文物精华丛书”。


  谢先生在前言中花了很长的篇幅介绍考古学对于历史学的研究价值:考古发掘可以大大丰富人类对于历史的知识,一定程度上满足人类探知过去的欲望,但考古学需要满足时间、空间、文物、人类四个维度,只有四个维度相结合,才能探索历史和科学,当然,这依旧并非全部的历史真实,只是历史长河的一瞬。


  晋国在历史上曾经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号称“周卑,晋继之”,意思是周王室衰落后,晋国代替周王室继续领导中原诸侯,传承华夏文明。在春秋之际,晋国先后击败楚国、秦国、齐国,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大国。在战国之际,韩、赵、魏三家分晋,使得晋国一分为三,但是韩赵魏依旧凭借“万乘之国”的强大实力进入了战国七雄的行列。古老的晋国是如此辉煌,但是从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进程来看,晋国也只是人类历史长河中的一瞬间,虽说这一瞬间长达六百多年。晋国是西周王朝的作品,是周武王与邑姜的作品,是表里山河晋南的作品,是历史学家与考古学家的作品,可以说一部晋国史就是两周历史的缩影。


  谢先生以考古学家严谨的治学态度,用优美而温婉的笔触将晋国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故事完美的串了起来,形成了读者面前这部集学术性、科普性、可读性于一身,“雅俗共赏皆可”的晋文化读本,而出土文物与考古发掘则为这部晋文化读本增添了强力而科学的论证。


  结语


  一部晋国史,其实就是一部浓缩版的两周历史,谢尧亭先生的《晋国兴衰六百年》,则是一本浓缩的晋国历史。


  而客观的讲,晋国历史上的顺应潮流、追求富强,革故鼎新、勇于变革,海纳百川、与时俱进,内增实力、外塑形象,对于周代社会变革、华夏文明进程、三晋文化演变,都有着举足轻重的推动作用。三千年后,晋文化的独特魅力,在文化发展繁荣的今天,依然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晋国文化谱写了辉煌的过去,也必将鼓舞三晋人民,创造出更加灿烂的未来。从这个角度上讲,《晋国兴衰六百年》一书的出版,正当其时,谢尧亭先生功莫大焉。

 

本文标题: 看《晋国兴衰六百年》,品一部沧桑晋国史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9867.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