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竹雕的鉴定方法
    明清竹雕的鉴定方法
    • 竹雕也称竹刻,是在竹制的器物上雕刻多种装饰图案和文字,或用竹根雕刻成各种陈设摆件。竹雕是一种艺术,自六朝始,直至唐代才逐渐为人们所识,并受到喜爱。
  • 汉字证:中国建筑4000年一气呵成
    汉字证明:中国建筑4000年一气呵成
    • 凡是与建筑或居住相关的汉字,大多带有宝盖头或木字旁,因为中国的文字是象形的,日用之道都隐含于文字的结构中。《康熙字典》中「木」部字有400多个与建筑相关,因为中国建筑自古以来就是以…
  • 国际考古专家:良渚遗址是中华五千多年文史的实证
    国际考古专家:良渚遗址是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实证
    • 13日,“第三届世界考古论坛·良渚古城水管理系统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浙江杭州良渚举行。研讨会上,多位国际考古大咖表示,良渚遗址是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实证,良渚古城外围水利工程在人类…
  • 故宫年将开放南大库 展示清家具
    故宫明年将开放南大库 展示明清家具
    •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近日在故宫古建守护者系列之单士元专题展览开幕式上透露,明年,故宫南城墙下的库房——南大库将作为明清家具展厅对外开放。
  • 人类命运共同体,化解无形的文隔阂(二)
    人类命运共同体,化解无形的文明隔阂(二)
    • 孙中山先生把《大学》所标榜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看作传统的“最有系统的政治哲学”。
  • 人类命运共同体,化解无形的文隔阂(一)
    人类命运共同体,化解无形的文明隔阂(一)
    • 人类的文明,源于共同的人性。人类文明是有共通性的。绝对陌生且不相容的话语符号系统,是不可能跨文化传播的,更不可能被认同。有了共性认识基础,即有了比较、鉴别标准。由此,不同文化的…
  • 四川“江口沉银”新一年考古发掘于年1月启动
    四川“江口沉银”新一年考古发掘于明年1月启动
    • 近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发布在全国范围内招募考古志愿者和实习生的公告,这表明四川彭山“江口沉银”遗址新一年度的考古发掘工作即将展开。
  • 市博物馆业发展奖励办法(试行)
    昆明市博物馆业发展奖励办法(试行)
    • 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丰富昆明城市文化内涵,加快文化昆明建设,打造博物馆之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博物馆管理办法》、《中共昆明市委 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充分利用文物资…
  • 【瓷器鉴赏】清甜白瓷如何区分?
    【瓷器鉴赏】明清甜白瓷如何区分?
    • 在瓷器审美方面,经过两宋数百年辉煌瓷史的洗礼和熏陶,到了明代,其实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工艺能让人眼前一亮。
  • 城头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保护和诠释稻作农耕文
    城头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保护和诠释稻作农耕文明
    • 国家文物局近日公布了第三批12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和32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我省城头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入选第三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 市文物市场管理规定
    昆明市文物市场管理规定
    • 为了保护国家珍贵文物,加强文物市场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有关法规,结合昆明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 从天山看古代东西方文互动交流(下)
    从天山看古代东西方文明互动交流(下)
    • 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乃至其后的历史时期,亚欧大陆各文明区域的不同文化成果几乎都是通过天山完成交流的。其中,因贸易关系在进入该地区后,被逐步接受或扩大影响。
  • 从天山看古代东西方文互动交流(上)
    从天山看古代东西方文明互动交流(上)
    • 天山,是亚欧大陆中部这个人类古代文明交流通道区域中最主要的干线通道,也是亚欧大陆中部这个广阔无垠、极度干旱和荒漠化大地表面地壳隆起的一个“大褶皱”。
  • 古建中国团队作品入选——世界互联网大会“互联网+中华文”展!
    古建中国团队作品入选——世界互联网大会“互联网+中华文明”展!
    • 今天,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World Internet Conference)在水乡乌镇举行。自世界五大洲,包括政府领导、国际组织负责人、互联网领军人物、互联网名人、专家学者等嘉宾与会。古建中国团队三…
  • 玛雅文中的月神玉兔
    玛雅文明中的月神玉兔
    • 月中玉兔的形象在中国家喻户晓,已经成为中国神话传说中最广为人知的内容之一。而玛雅文明的月亮神也是怀抱玉兔的。这个相似点颇为引人注目,也特别容易令人产生关于两个文明悠久联系的遐想…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最新入驻企业
 
标签云换一批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5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5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