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中华文”之路:开放、合作、共享
    “互联网+中华文明”之路:开放、合作、共享
    •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对“互联网+中华文明”的相关内容进行了阐释。他说,“互联网+中华文明”是2016年国家文物局联合五部门发布的三年行动计划。“互联网+中华文明”目的就是要将互联网的创…
  • 住建部:年1月1日起,建筑市场全面实行信用管理
    住建部:明年1月1日起,建筑市场全面实行信用管理
    •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加快推进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规范建筑市场秩序,住建部日前印发了《建筑市场信用管理暂行办法》(建市[2017]241号),要求…
  • 【鉴赏】代金镶红蓝宝石冠
    【鉴赏】明代金镶红蓝宝石冠
    • 云南省博物馆藏国家一级文物明代金镶红蓝宝石冠,于1963年出土于云南呈贡王家营沐氏家族墓之沐崧夫妇合葬墓。
  • 王巍:想要把中国古代文推向世界
    王巍:想要把中国古代文明推向世界
    • 从2017年4月正式受聘河南大学到此次牵头成立河南大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王巍已经在河南工作了近8个月。这样的选择,和他的研究方向不无关系。王巍说,谈及夏王朝、商王朝的问题,没有哪个区…
  • 激活简帛文字——彰显经典文
    激活简帛文字——彰显经典文明
    • 在承载华夏文明历史悠久的三晋大地上,有这样一位勤奋耕耘、志存高远的书法家:他始终将文艺服务人民的文化担当放在首位,以激活古代文字介入当代书法创作为己任。这位书法家就是张铁锁。
  • 考古有新发现!猜猜乾隆去圆园,船队怎么停靠?
    考古有新发现!猜猜乾隆去圆明园,船队怎么停靠?
    • 今年北京市考古发掘成果中,七项重大发现有两项在圆明园,分别是如园遗址和紫碧山房遗址,其中位于圆明园西北角的紫碧山房遗址考古进展是首次向媒体披露。
  • 延庆清古壁画中的民间音乐(二)
    延庆明清古壁画中的民间音乐(二)
    • 唢呐是最初流传于波斯、阿拉伯一带的乐器,就连唢呐这个名称,也是古代波斯诺Surnā的音译。唢呐大约在公元三世纪的中国出现。明代正德年间(1506-1521)唢呐已在中国普遍应用。
  • 延庆清古壁画中的民间音乐(一)
    延庆明清古壁画中的民间音乐(一)
    • 延庆民间音乐多作为高跷、秧歌、旱船、龙灯等民间花会的伴奏音乐,以粗犷、豪放著称。经过数百年的发展演变,逐渐成为今天人们喜闻乐见的音乐形式。
  • 宋元清玉雕带钩的发展(二)
    宋元明清玉雕带钩的发展(二)
    • 明代玉器制作在新疆大量玉材运往关内的有利条件下得到很大发展。总体工艺风格简练、鲜明、豪放、不拘小节,直接承袭了元代北方玉工的碾琢风格。明代玉器在工艺上是粗犷与精细并存。
  • 宋元清玉雕带钩的发展(一)
    宋元明清玉雕带钩的发展(一)
    • 玉文化是中国古代的一支独特的文化,具有区别于世界其他文化的显著特点,是文明社会中极为重要的文化分支,是中国几千年悠久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璀璨明珠。
  • 近百件唐代文物展现古丝绸之路文交融
    近百件唐代文物展现古丝绸之路文明交融
    • 近百件唐代文物“穿越时空”13日在天津展出,充分展示古代中西方文明交融的力量。
  • 实证中华5000年文的良渚古城引全球关注
    实证中华5000年文明的良渚古城引全球关注
    • “我来过良渚四次,每次都有不同的惊喜,我和许多人都讲过,有时间应该去中国、去良渚看看。”它是中国最早的大型水利系统,距今已有5000年历史的良渚古城外围水利系统。
  • 古建照:在传承中保护 在保护中创新
    古建照明:在传承中保护 在保护中创新
    • 古建筑承载着一个城市甚至一个朝代的历史,体现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随着我国城市夜景照明和旅游业的发展,古建筑作为城市中重要的历史文化载体和旅游场所,其夜间的景观价值和商业价值日…
  • 华夏文中玉文化的发展历史
    华夏文明中玉文化的发展历史
    • 中国素有“玉石王国”的美誉,不仅开采历史悠久,而且分布地域极广,蕴量丰富。昆仑-祁连山、东北-内蒙、秦岭、天山-阿尔泰山、阴山、喜马拉雅山及东南沿海等地是我国宝玉石资源主要成矿带。…
  • 文化与文丨文化是存异,文是趋同
    文化与文明丨文化是存异,文明是趋同
    • 文化与文明到底有什么区别,我想起易中天说过一句话:“文明求同,文化存异。也就是说,文化,还得是我们民族自己的;文明,则必须属于全人类,也只能属于全人类。”我特别赞同这个观点。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最新入驻企业
 
标签云换一批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5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5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