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文物活起来” 增强人们自觉保护的意识
    “让文物活起来” 增强人们自觉保护的意识
    • 《国家宝藏》讲述的是历史,展示的是文物,但是这个综艺节目并没有传统文博节目的一本正经、庄严肃穆。这里没有语重心长的说教,也没有晦涩难解的历史文化密码,更没有陈腐枯燥的段子。
  • 亚洲第一高木塔——四川绵竹灵官楼突发大火
    亚洲第一高木塔——四川绵竹灵官楼突发大火
    • 12月10日,四川绵竹市九龙镇灵官楼突发大火,火势非常猛烈。四川绵竹市委宣传部工作人员表示,目前,经全力扑救,火已被扑灭,暂未接到人员伤亡报告。
  • 上海优秀历史建筑7成有人住 专家:与居民签约共同保护
    上海优秀历史建筑7成有人住 专家:与居民签约共同保护
    • 上海拥有5批1058幢优秀历史建筑,但其中的7成以上有居民居住或使用,如何在这种高密度甚至破坏性的使用中更好保护建筑本体?
  • 乾隆皇帝为何喜欢在文物上“处处留痕”?
    乾隆皇帝为何喜欢在文物上“处处留痕”?
    • “观赏清宫的收藏,很容易在文物作品上找到乾隆皇帝品评鉴赏的痕迹。后世人对此颇有争议。他之所以这样做,是想留下一个属于他个人的品牌标识。”台北故宫博物院器物处处长余佩瑾说。
  • 中英两国联手:保护历史遗址推广文化旅游
    中英两国联手:保护历史遗址推广文化旅游
    • 英媒称,英国哈德良长城与中国长城将携手鼓励旅游业,增加历史文化交流。
  • 冬日寒冷,来看看古人是如何御寒的?
    冬日寒冷,来看看古人是如何御寒的?
    • 明朝时期(14~17世纪)出现了用于放置火盆的木制几案。《鲁班经》中就曾介绍过壶门券口、带有深槽和托泥的火盆架,其中圆炉架有六条弯腿和曲线牙子,方炉架则为四腿式。书中还出现一种罕见的…
  • 宁波首个历史建筑标志牌 屠呦呦旧居有了“身份证”
    宁波首个历史建筑标志牌  屠呦呦旧居有了“身份证”
    • 12月8日是第九个宁波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日。近日,宁波市名城办在屠呦呦旧居前举行历史建筑标志牌挂牌仪式,这也是全市首个挂上标志牌的历史建筑。今后,宁波市已公布的两批746处历史建筑都…
  • “一眼千年”——让人们与文化长谈
    “一眼千年”——让人们与文化长谈
    • 让明星担纲“国宝守护人”,以小剧场形式讲述文物的前世今生,有着向国宝鞠躬、向匠人礼敬的谦卑姿态,有着贯通古今、求索国魂的虔敬气场。近日,中央电视台播出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
  • 文化遗产:跟得上发展,留得住乡愁
    文化遗产:跟得上发展,留得住乡愁
    • 城市化进程中,传统民居、街区等文化遗产的保护,似乎总是与城市更新改造存在矛盾。老北京有谚云,“有名的胡同三百六,无名胡同似牛毛。”胡同、四合院是老北京的名片。
  • 中国古瓷器划分四个等级
    中国古瓷器划分四个等级
    • 艺术品是特殊的商品,属于精神世界里的财富。中国是瓷器的故乡,瓷器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品之一。瓷器的成色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泥料、工艺、火候,种种因素的堆积成就了不同等级的陶瓷艺…
  • 单霁翔:让香港和故宫的相遇更美好
    单霁翔:让香港和故宫的相遇更美好
    •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正在建设中,这是故宫与香港的一次相遇。如何让二者的相遇变得更美好?”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于7日在香港回答了这个问题。
  • 中国古建筑文化:建筑比诗更华美
    中国古建筑文化:建筑比诗更华美
    • 建筑是人类文化的结晶,是构成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了解那个时代的建筑,必须要去弄明白那个时代的社会背景和人文科技的发展状况。
  • 中国古建筑——文化是建筑的灵魂
    中国古建筑——文化是建筑的灵魂
    • 在一个文化系统里面,建筑无疑是最具有特色的表现形式。比如中国南北建筑最大的区别就是北方多为砖石结构,南方多为木结构;北方多为平屋顶,南方多为斜屋顶。
  • 这些世界公认的历史奇迹,你知道吗?
    这些世界公认的历史奇迹,你知道吗?
    • 所谓的世界奇迹建筑是指古代时期西方人眼中已知的人造景观,在当时只有七处。后来,随着中国的兵马俑以及长城的出现,世界奇迹建筑也增加到了九个。而如今,这些奇迹建筑,除了中国的之外,…
  • 最美东阳人——张坚伟义务修缮古建筑
    最美东阳人——张坚伟义务修缮古建筑
    • 连日来,东阳市虎鹿镇石孔塘村正在修缮村中的古建筑花厅。提起此事,村民们都交口称赞义务承担了花厅修缮的张坚伟。出生于1971年的张坚伟在2岁时不幸患上小儿麻痹,如今得靠拐杖行走,他身残…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最新入驻企业
 
标签云换一批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5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5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