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立夏丨迎夏而立 万物生长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22-05-05 11:41:25  来源:古建家园  作者:花镀
核心提示: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立夏,四月节。立字解见春。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

  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立夏,四月节。立字解见春。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


  立夏,是标示万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立夏后,日照增加,逐渐升温,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了茁壮成长阶段。


  古人非常重视立夏,这一天帝王要率领文武百官举行迎夏仪式。君臣一律穿朱色礼服,佩朱色玉佩,连马匹、车旗都要朱红色的,以表达对丰收的祈求和美好的愿望。宫廷里“立夏日启冰,赐文武大臣”。冰是上年冬天贮藏的,由皇帝赐给百官。



  来看看古人眼中的立夏是怎么样的?


《立夏日忆京师诸弟》

唐·韦应物


改序念芳辰,烦襟倦日永。

夏木已成阴,公门昼恒静。

长风始飘阁,叠云才吐岭。

坐想离居人,还当惜徂景。


《立夏》

宋·陆游


赤帜插城扉,东君整驾归。

泥新巢燕闹,花尽蜜蜂稀。

槐柳阴初密,帘栊暑尚微。

日斜汤沐罢,熟练试单衣。



《四月旦作时立夏已十余日》

宋·陆游


京尘相值各匆忙,谁信闲人日月长?

争叶蚕饥闹风雨,趁虚茶嬾斗旗枪。

林中晚笋供厨美,庭下新桐覆井凉。

堪笑山家太早计,已陈竹几与藤床。

四月二十八日作又行遍人间病不禁,

四月欲尽五月初,九十未及八十余。

开口何曾谈世事,收身且复爱吾庐。


《山中立夏用坐客韵》

南宋·文天祥


归来泉石国,日月共溪翁。

夏气重渊底,春光万象中。

穷吟到云黑,淡饮胜裙红。

一阵弦声好,人间解愠风。


  立夏节气,你的家乡有哪些习俗呢?


  立夏秤人


  立夏吃罢中饭还有秤人的习俗。人们在村口或台门里挂起一杆大木秤,秤钩悬一根凳子,大家轮流坐到凳子上面秤人。司秤人一面打秤花,一面讲着吉利话。



  吃立夏蛋


  俗话说“立夏吃了蛋,热天不疰夏”,鸡蛋用茶叶末或胡桃壳煮,趁热吃一颗,蛋香茶香四溢。相传从立夏这天起,天气晴暖并渐渐炎热,许多人特别是小孩会有身体疲劳四肢无力的感觉,食欲减退逐渐消瘦,称之为“疰夏”。据传每年立夏之日,小孩的胸前挂上煮熟的鸡鸭鹅蛋,可避免疰夏。孩子们还会三五成群,进行斗蛋游戏。



  吃乌米饭


  民间有立夏日吃乌米饭,到了立夏的这一天,江南地区几乎人人都要吃,据说可以祛风解毒,夏天不容易中暑,而且可以避免蚊虫叮咬之说。乌米饭实际上就是一种紫黑色的糯米饭。杜甫说:“岂无青精饭,使我颜色好”,老杭州也说立夏吃了乌米饭,平安如意,整个夏天都不会被蚊子咬。


  南方多地则将“五色饭”称为“立夏饭”。红豆、黄豆、黑豆、青豆、绿豆混上白梗米同蒸,还有的地方用蚕豆、大豆、竹笋、芥菜,外加酱肉或咸肉,同样是五种,但不是五色了,就叫“五样米饭”,其他的可以不加,一定要吃的还是鲜嫩的蚕豆。



  吃立夏馃


  赣东北有吃“立夏馃”的习惯,就像清明吃艾、端午吃粽子、重阳吃桂花酒一样,从老一辈那儿流传下来。以讨个“春收富实”的年成。



  喝立夏茶


  我国江西、扬州等地有立夏饮茶的习俗。古时的立夏茶又叫七家茶,立夏之日,新茶上市,妇女要聚集七家的茶叶,共同烹饮,可以保证整个夏天不会犯困。立夏酷暑炎热,经常喝偏凉性的绿茶,可以让暑气顿消。



  立夏如何养生?


  立夏时节,天气干燥,雨水少,日晒强,人体水分流失快,我们需要防暑、防晒,并根据节气特点进行养生。立夏可适当晚睡早起,养成午睡的习惯。立夏后可选择慢节奏的有氧运动。


  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适量吃姜还可开胃健脾、增进食欲,防止肚腹受凉及感冒。晚饭时可经常喝点粥,既能生津止渴,又能养护脾胃。


  立夏,这个特别的节气,给予了天地一抹热意,让天地万物都充满了肆意生长的力量。让我们立足当下、努力成长,不辜负这一夏时光。


 

本文标题: 今日立夏丨迎夏而立 万物生长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11577.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