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南洞头海岛历史民居的建筑特点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22-08-22 14:11:19  来源:洞头区文物保护所  作者:柯旭东
核心提示:洞头各岛历史民居建筑各有特点,但总的来看,主要有三点:一是依山而建力求趋利避害,抗台风特点明显;二是近海岸边小商埠附近的民居建筑渔商文化特点清晰;三是留存在民居中的海洋特色鲜明。

  洞头各岛历史民居建筑各有特点,但总的来看,主要有三点:一是依山而建力求趋利避害,抗台风特点明显;二是近海岸边小商埠附近的民居建筑渔商文化特点清晰;三是留存在民居中的海洋特色鲜明。


下郎村远眺


  一、抗台风特点


  台风灾害频发,史上曾对居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影响。洞头现住民始迁以来,历史民居建筑极力规避这些要害。建筑选址既重地理风水,因而依山而建力求趋利避害;又重张网捕鱼作业等民生要素,建筑大都选在渔岙之内或附近,是为居家抗风害考虑。


  从历史村庄布局看,亦大都遵循这个特点。如本岛的东岙村、东岙顶村、洞头村、铁炉头村、大朴村、小朴村、小三盘村、东沙村、鸽尾礁村以及清朝时期围海造地而形成的北岙老城区,大门岛的寨楼村、观音礁村、岙底村,鹿西岛的鹿西村、口筐村、东臼村,霓屿岛的布袋岙村、石子岙村、下郎村,三盘岛的大岙村、阜埠岙村等。


  这些聚落民居层次感很强,有独特的村落景观。如东岙村,依山沿两溪地势聚集,多数历史建筑正立面与侧面等四周墙面,采用就地取材、开山挖矿,具有抗台风性质较强的块石,结合泥土糯米或者和上泥灰砌成,正门与窗户四周,都采用结构坚硬的白石与青石的条石或块石建造。这些石砌的外窗,大都尺寸较小,以防强台风摧毁。民居建筑屋顶,盖阴阳小青瓦上,大都是块石压瓦,以防风刮而遭风害摧毁。一些古民居拥有低矮的小天井,有利排水。



花岗村民居外墙


  二、渔商文化特色


  洞头海域,是浙江省仅次于舟山渔场的第二渔场。海产品交易,至少是明清时期温州海产品贸易的窗口,来自福建、广东、浙东、浙北的渔船相继到此生产与交易,因而不少民居建筑具有亦居亦商的特点。以三盘海蜇行为例。原共13座,40多间,大都一楼为商,二楼为居。如协兴行,共三栋,最早一栋叫重檐楼,陈懿秉建。


  坐北朝南,平面呈长方形,五开间穿斗式砖木混合结构,两层重檐硬山顶建筑,屋面铺阴阳青板瓦,楼上前方置靠椅式栏杄,原为店面和居住之所。已损毁两栋,一栋名“门前行”,另一栋名“南提楼”(也叫直筒屋),为陈美含所建。“门前行”平面为“T”字形,其正立面的门、窗为罗马风格的拱券形。


  “南提楼”平面呈长方形,二进四开间,正前方出檐1.5米,楼上外挑0.45米。室内为提梁穿斗式混合结构,七架梁屋面,硬山顶。楼上一半为财务室兼会客室,另一半为卧室兼储藏室,楼下为厨房兼餐厅和仓库。其他蜇行的建筑风格特征、使用功能基本上与协兴行的“南提楼”相似。


花岗村民居屋顶


  富裕性特点明显,也是洞头渔商民居建筑的一个特色。以文物普査登记的东岙村8处古民居建筑为例,属双层以上石木结构的古民居建筑就有7处(仅一处为单层低矮四合院结构),这些民居主要为清、民国建筑,富裕程度较高。如村居东北角的卓宅,保存有门屋、两厢、正屋组成的双层四合院建筑。


  门屋三开间,进深三柱五檩,门屋外立面二层置挑台,设美人靠。厢房三开间,进深三柱五檩,二层山墙岀腰檐设窗,置灰塑窗套。二层朝天井面设回廊,栏杆装饰“回”纹与花草纹。局部墙体与部分构件如撑拱、翼形拱等雕刻精美,体现出民居建筑的殷实程度。


岙内叶宅正立面台门


  三、海洋性特点


  以洞头本岛为主的岛屿,大都讲闽南话,移民来自福建各地;以大门岛为主的北部区域居民,大都来自温州乐清与龙湾,以温州话为主。因此,聚落血缘特征清晰,村居以一两个姓氏为主,适当包容其他姓氏。迁移及渔业走南闯北的文化特点,在历史民居建筑上留有闽瓯元素,如东岙林宅、陈宅、方宅的正立面直棂门户及双层三开间侧立面的直棂窗等大唐元素,卓宅及陈府庙门口东侧废弃山墙上的悬鱼等营造法式建筑工艺,均有较好的传承展现。


  洞头地处瓯江口,对外交流频繁。因此,民居建筑中西结合的海洋文化迹象明显,如洞头岙內叶宅前宅,墀头承托窗户构建及表现手法,保留着洞头独有的特色。与石浦、沈家门等沿海岛屿海洋性建筑特点极为相似,民居建筑的开放性与包容性文化特征的也极其突出,如留存在东沙陈宅、岙內叶宅后宅的中西合璧建筑遗存,其审美特征及工艺手法,就是浙南沿海地区建筑海洋性特点的独有见证。


 
标签: 民居建筑

本文标题: 浙南洞头海岛历史民居的建筑特点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11862.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