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筑材料中土与木的渊源流变与结合初探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23-04-04 11:43:38  来源:建筑科技馆
核心提示:建筑世界是由多种要素组成的,其根源可以分解成六大要素,地理、地质、气候、社会、宗教、历史,前三者是自然条件,后三者属于人类活动。中国传统建筑的材料,以土木为主,砖石次之。

  建筑世界是由多种要素组成的,其根源可以分解成六大要素,地理、地质、气候、社会、宗教、历史,前三者是自然条件,后三者属于人类活动。中国传统建筑的材料,以土木为主,砖石次之。


  1、气候不同而取材各异


  中国位于欧亚大陆东部,地势为东低西高,即由东南部向西北部呈阶梯状递增之势。中国的气候,从南到北包括着热带、亚热带、温带和亚寒带四个气候带。


(中国气候类型分布)


  根据文献记载和气象学家以及地质学家的考证,当时中国北方河西走廊的植被有着良好的生存状态,从而有效的抵御了西北部的寒流和风沙,使黄河中下游一带的水土得以完好的保持,其土质丰厚而细软,且含石灰质而不易塌陷。


  所以黄河中游的天然条件是,多土少木少石,在干燥寒冷的气候中因地制宜,土,自然成为了最常用的建筑材料。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大部分地区,气候温暖湿润,森林植被茂密,木材便作为了主要的建筑材料。


  2、巢居和穴居的发展


  根据古文献记载和考古发掘,中国原始先民存在着巢居和穴居两种主要方式。正如建筑考古学家杨鸿勋在其《中国早期建筑的发展》一文中指出的,起源意义上的中国原始建筑原型,是“穴居发展序列和巢居发展序列”。


  巢居发展序列所积累的木构技术经验和穴居发展序列所形成的以土木为主要材料的构筑方式,成为了中国的木构架建筑两个主要技术渊源。


  从河姆渡文化遗迹挖掘发现可知,中国长江中下游一带原始先民的巢居方式大约经历了单株树巢—多株树巢—干阑巢居—穿斗式地面房舍的几个发展阶段。


  《韩非子》:“有圣人出,构木为巢,以避群害。”《孟子》:“下者为巢,上者为营窑。”是为原始巢居的历史记载。


  对半坡遗址发掘的十三处聚落群的研究,可以梳理出清晰的“穴居序列”,即自然洞穴—横穴—半横穴—竖穴—半地穴—原始地面房舍,这样一个极为缓慢而复杂的演变过程。


(穴居的发展)


  《论语》:“昔者先王未有宫室,冬则居营窟,夏则居橧巢”。《墨子·辞过》:“古之民未知为宫室时,就陵阜而居,穴而处。”这是春秋战国时对原始穴居的历史记载。


  3、巢居和穴居的建造方法


  南方炎热潮湿,采用木构干栏,将房屋架在空中,既能通风祛暑又能避开湿气;北方寒冷干燥,甚少水患之虞,采用土筑窟室有助于冬暖夏凉。


  同时南方多木,北方多土,都可以就地取材。


  ①巢居的建造方法


  上文提及的“夏则居橧巢”一语,在《孔子家语问礼》中注曰“有木谓橧,在树曰巢”,在此橧与巢被视为两类建筑。橧指栅居,巢指巢居。


(河姆渡遗址现场)


  巢居显然是对禽鸟树上居住方式的模仿,在缺少理想的天然树木的场合,先民们就采用了在地上埋设土桩的方法来替代天然树木支撑巢居的底座,这就演变成来后世所说的栅居,即为干栏。


  从结构方式看,其采用木桩将底层架空,其上构筑木构房屋;从使用功能看,架空的底层畜养家牲,起居则在楼面之上。


  ②穴居的建造方法


  通过对半坡遗址的勘测、研究、分析和推断,其建造方法是:先在地面挖掘50厘米至80厘米深度不等的穴,后用木桩密布于穴壁四周,最后再在其上端覆盖人字形屋顶。


  为了御寒、挡风、遮雨则用枝叶和藤蔓在桩间编结成壁体;又用草合泥抹于壁体及顶盖上。


(半坡遗址现场)


  从上述可以推断:穴居四周的木桩实际上是后代地面建筑立柱的雏形;顶盖的出现是后代地面建筑门、窗和囱的雏形;同时也是后代建筑屋顶的雏形。


  穴居顶盖的出现,意味着中国古代建筑的以土木为主要物质主体的真正开始,而将植物(包括树干枝叶藤蔓等)材料用于穴居构筑,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上有着划时代的意义。


  4、总结


  我们将原始的巢居和穴居作一个简单的比较,从二者所用的建筑材料上显而易见,原始巢居起始以木(植物)为主要材料,而从干栏巢居向穿斗式地面房舍发展的过程中又加入了(泥)土。


  原始穴居起始用纯(泥)土,而从全穴居发展成地面房舍的过程中则又逐步加入了木(植物)。


  因此,以土木为主要物质主体是二者的共同特性,其深层次的社会基因是中国社会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以农立国的国度。


(河姆渡遗址复原图)


  一般说,土与木作为中国古建筑最主要的建筑材料,是就其承重作用而言。若着眼与建筑整体,则材料使用的基本原则为“尽物之性”,《营造法式》所谓“五材并用”,在土墙木柱之外,建筑中还有砖基,石础,陶瓦,铜件等。


  只是就结构而言,中国古建筑所采用的两种主要材料一直都是土与木。带有一北一南地域色彩的二者,逐渐融合以及在结构中所占比重和作用的消长,从一个侧面折射着中国北方与南方文化融合消长的具体而微。


  中国传统建筑的演变,从穴居,巢居到干栏,台榭(台为夯土,榭为木构);从单体成长到院落组合,仅就材料而言,始终没有超出土,木的范围,尽管二者的作用时有交替。


  在历史长河中,砖石结构偶尔采用,或为地下的陵墓或为供奉的庙塔,或为交通的桥梁。


  人民的寻常起居,则一直置身于具有“生生之气”的土木之中。中国古建筑选择土木作为主要材料,初期是顺应环境的自然选择,后来则成为社会大众共持的文化执着。


(河姆渡干栏式建筑仿建)


  张华《博物志》云:“(地以)石为之骨,川为之脉,草木为其毛,土为其肉。”泥土,草木皆取之既轻,归之也易,是两种最具生态意义的材料。


  对于崇尚天人合一,追求“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的中华民族,土木是最恰当不过的选择了。


 

本文标题: 中国古建筑材料中土与木的渊源流变与结合初探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12378.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