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筑的营造观是如何形成的?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24-04-26 10:34:09  来源:网络
核心提示:古建筑的营造主要受道家自然观和儒家礼制制度,以及背后的审美观的影响。受道家自然观的影响,古人形成了观察自然,尊重自然的习惯,这就是“象天法地”的观念,是从人与自然的紧密关系来看待自身的建筑活动的,“阴阳、风水”也是也源于这个观念而摸索出来的择地方法。

  古建筑的营造主要受道家自然观和儒家礼制制度,以及背后的审美观的影响。受道家自然观的影响,古人形成了观察自然,尊重自然的习惯,这就是“象天法地”的观念,是从人与自然的紧密关系来看待自身的建筑活动的,“阴阳、风水”也是也源于这个观念而摸索出来的择地方法。



  具体可以看到,阴阳调和观念支配下,南北方由于气温和日照的差异而产生了“天井式”和“四合院”的差别;而古建筑上伟大的榫卯结构,也是顺应道家“以柔克刚”自然观的产品。这种榫卯结构允许一定的变形、错位,即使建筑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变形或倾斜,这种柔性结点不会被马上破坏,在地震或者风荷载下,高大的建筑有着很强的生命力。


多个木构件用榫卯组合在一起的柔性节点


  而统治社会的礼制制度,对建筑的影响在于空间秩序的建设,把一栋栋相似的单体建筑进行组合,以便在每一组群的建筑中建立起一整套符合封建社会礼制秩序的行为空间,其中要体现中尊、主次等礼制约束。


  同时,中国建筑“一脉相承”,在封建社会没有明显的变化,木结构营造技术也在前后朝之间表现得大同小异,也主要是受封建等级制度稳固不变的制约,不能怪古代匠人在技术上的固步自封。尤其我国古代官式建筑的营造,更多表现为对礼制制度的实现,而建筑的遮蔽、舒适等功能反而是第二位的。



  此外,儒家思想对古建筑在审美的影响力,主要来自以“和”为美的审美观,以和为美、适形而止体现在建筑上是“中庸”、“中和”、“适度”、“节制”的美,包括传统建筑的体量适中,不讲求高耸感,构图上用水平线打断垂直线,即用基座、檐口,屋脊,以及多层的塔或者楼阁建筑中的平座,这些构图的水平线条去打断建筑的竖向线条,多层建筑所特有的脱离大地的升腾感得到了敲到好处的抑制。


 
标签: 古建筑

本文标题: 中国古建筑的营造观是如何形成的?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13298.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