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有一道门,为啥叫“唐门”?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25-04-17 09:26:48  来源:静说日本
核心提示:京都是日本的千年古都,这个“千年”,不是“一千年前”的意思,而是实实在在做了日本长达1000年的首都——从公元794年到1869年,整整1075年。

  京都是日本的千年古都,这个“千年”,不是“一千年前”的意思,而是实实在在做了日本长达1000年的首都——从公元794年到1869年,整整1075年。


  后来,明治天皇去了一趟江户(现东京),发现江户比京都好的地方是临海,而且江户本身已经是百万人口的日本最大城市,于是他留在江户,不回京都了。结果,京都就变成了一座没有天皇的都城,直到今天。



  在明治时代之前,日本长达500年,是一个“将军专权”的时代。也就是说,天皇是傀儡,而国家的实际管理权,掌握在“将军”手中。


  这“将军”不是一群人,而是一个人。拿最近的来说,日本的最后一位大将军,是“德川家康”,以及他传承的“德川家族”。


  1603年,德川家康击败丰臣秀吉,被天皇封为“征夷大将军”,在江户开创了幕府,开始管理国家。


  德川家康的幕府是建在江户,但是,天皇在京都。所以,德川家康为了守护与笼络天皇,他也需要偶尔去一趟京都,向天皇请安。因此,他在京都建了一处公馆,作为“总理衙门”,取名叫“二条城”,现在是世界文化遗产。


  到了第三代将军德川家光当政的时候,当时的后水尾天皇要去二条城“行幸”(视察),这对德川家来说,是一件天大的事,等于是天皇要到德川家做客,于是,德川家光对二条城的主要建筑——二之丸御殿进行装修,增添了许多狩野探幽的障壁画。德川家光希望通过在华丽的二条城里迎接天皇,让世人知道江户幕府的国家统治是稳定和强大的。



  二条城的二之丸御殿,1867年,德川家在这里,决定将延续了200多年的国家统治大权,交还给天皇,史称“大政奉还”。此后,明治天皇开始了“明治维新”。


  那是1626年的事,那一年,是中国明朝天启六年。


  人要脸面,家要门面。二之丸御殿装修的其中一项重要工程,就是要修建一道华丽的门,来迎接天皇的到来。


  这是一座牌楼式的四脚大门,桧皮茅草装潢,门上装饰有寓含长寿之意的“松竹梅上鹤”,以及守护圣域的“唐狮子”等豪华色彩的雕刻,其文脉是不言而喻。整座门是雕梁画栋,极尽唯美。



  最值得介绍的,是门顶上如同帽子般的弓形造型,两侧凹陷,中央凸出成弓形类似遮雨棚。日文中有一个专用的名词,叫“唐破风”(からはふ)。


  为什么这种造型,叫“唐破风”?我查了许多的资料,说不出一个可信的道道来。


  这种带“唐破风”的造型之门,叫“唐门”。


  有人说,这是中国唐朝的建筑风格传到日本,日本加以本土化而形成的造型。但是,中国的古建筑学家们说,中国古建筑中没有发现这一种造型。


  其实,唐门还分成“向唐门”和“平唐门”。


  唐破风面向正面,装饰豪华雕刻的,被称为“向唐门”,而唐破风面向里侧的简朴造型,被称为“平唐门”。现在,作为“平唐门”的代表性建筑,除了室町时代的作品妙心寺玉凤院和法隆寺北室院大门外,还留有三宝院大门。


  而作为“向唐门”的代表,二条城的这一座唐门,是国宝级的,历经400多年,依然豪华如初。其次是西本愿寺唐门、大德寺唐门,合称“国宝三唐门”。


  8年前,二条城的唐门进行了一次大修,更换了扁柏皮,重新贴金箔,重新粉刷了雕刻栏间的彩色,并使用调制出来的当年的油漆,重新粉刷。2013年8月修缮完毕。



  在修缮过程中,专家们在将门上固定的金箔菊纹(直径9厘米)的铜板拆下时,发现了一个几乎同样大小的葵纹标志。菊纹象征皇室,而是徳川家的家纹。德川家光在建造这一座唐门时,表面上尊崇天皇,暗地里还是藏了一份德川家的骄傲。



  据悉,这种“唐门”起源于镰仓时代(中国的宋代),在安土桃山时代(相当于中国明代)大为盛行。首字的“唐”其实并不是“唐代”的意思,而是对从中国或者其他国家传入的事物的惯性称呼。


  二条城的“唐门”,是代表了日本安土桃山文化时代建筑美术的最高杰作。由于上面遍布精美的雕饰、奢华到极致,美得窒息。观赏时能让人忘记时间,浑然不觉夜幕降临,因此又被称作“日暮门”。


  疫情平息后,大家如有机会去京都,一定要去二条城,屏住呼吸,好好观赏一下这一座华丽唐门。


 
标签: 京都

本文标题: 日本有一道门,为啥叫“唐门”?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14080.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5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5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