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非遗”技艺打造特色修心教育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7-09-06 15:00:17  来源:浙江新闻
核心提示:浙江省第一监狱是我省监狱系统监区文化和心理矫治工作的老牌先进。近年来,省一监积极响应上级号召,发展修心文化,以“一区一品”文化品牌为抓手,陆续创建了一批拥有国学、书法、绘画、太极、民乐等文化特色的监区,并先后将数十项传统文化艺术引进监狱,其中不乏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如“安塞腰鼓”“龙舞、狮舞”“川剧变脸”“苏绣”“漆线雕”“布糊画”。


  浙江省第一监狱是我省监狱系统监区文化和心理矫治工作的老牌先进。近年来,省一监积极响应上级号召,发展修心文化,以“一区一品”文化品牌为抓手,陆续创建了一批拥有国学、书法、绘画、太极、民乐等文化特色的监区,并先后将数十项传统文化艺术引进监狱,其中不乏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如“安塞腰鼓”“龙舞、狮舞”“川剧变脸”“苏绣”“漆线雕”“布糊画”。

  文化润魂,艺术修心。如今,省一监已形成了独具人文特色的监狱文化风格,令越来越多的服刑人员“脱胎换骨”,参与修心教育活动人数已达3600人。

  文化润魂

  100名头扎白羊肚手巾、腰缠红腰带的精壮汉子,在隆隆大鼓的助威中,踢腿转身,辗转腾挪。粗犷豪放的舞姿、剽悍威武的身影,刚劲激昂、气势磅礴,使观众沉浸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这是在省一监年度文化盛典——第七届动漫文化艺术节上,服刑人员表演“安塞腰鼓”的场景。

  2008年,省一监决定在监区文化建设中,引入“安塞腰鼓”这种民间艺术表演形式。刚开始,首批二十余名爱好者从零起步,以视频为师,逐步学习掌握了“小缠腰”“大腰鼓”“十字梅花”“乱开花”“踢腿过档”等动作套路。此后,爱好者们很快成立了一支初具规模的“祥龙腰鼓队”。

  “安塞腰鼓”“龙舞、狮舞”等动态艺术形式,热情奔放,讲究团队协作。服刑人员参与其中,有利于培养强烈的集体荣誉感,促进心灵成长;令他们由抑郁转向开朗,让孤僻的个体逐渐融入群体;从团队协作中感受新型的人际关系,体验付出与坚持的人生价值,从灵魂深处启发他们对人生的重新审视与思考。

  服刑人员白某,司职“安塞腰鼓”大鼓。他忍着伤痛参加表演,确保了团队演出的成功。面对赞许,他认为是团队里的“腰鼓精神”感染了他。作为“祥龙腰鼓队”领舞的服刑人员巩某,在入监十年后,从一名“刺头”变成了一名改造积极分子。

  被川剧艺术家们视为“不传之秘术”的“变脸”引进三监区后,每逢闲暇时,监区院子里便热闹非凡。近百名服刑人员分成若干方阵,舞旗、变脸、走台步,人人陶醉其中。从小喜欢戏剧的李某,原判无期徒刑,曾对生活丧失信心,自加入“变脸”表演团队后,经过努力,终于掌握了高难度的变脸技巧和舞台表演,最终成功完成了表演,他的性格也逐渐变得阳光自信。

  艺术修心

  2009年,范某因犯抢劫罪,被判处无期徒刑投入省一监改造。入狱后,范某收到了母亲寄来的一个包裹。可是当他满怀期待地打开包裹时,却发现里面只有母亲手工缝制的、土得掉渣的布鞋和绣花鞋。范某失落地觉得,因为犯罪,连母亲都不在乎他了。带着仇视、自暴自弃的情绪,范某服刑的前8年,违规不断。

  在警官的反复开导下,范某加入了“苏绣+”工艺品创作队伍。自视甚高的他起初雄心勃勃地想绣一幅牡丹,可一个月过去了,经历了无数次针刺之痛,将刺绣不断地拆了绣、绣了拆后,范某才勉强绣出一片小小的叶子。这让他想起了一直被丢弃在储物柜里的母亲送给他的鞋垫,并体会到了“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真正涵义。那些鞋垫上密密麻麻的针脚,不知凝聚了母亲多少心血与汗水,融入了母亲多少的爱与思念!如今的范某,带着对母亲的愧疚、对生活的感激,踏实地服刑。他为自己定下一个小目标:出狱前,一定要为母亲缝制一件旗袍。


  相对于其它工艺,制作漆线雕的工艺更为复杂。一块土坯,经过条、盘、缠、堆、雕、镂、刻等数十道工序,才能形成各种姿态万千、流金溢彩的艺术品。雕刀遇上泥瘤要轻轻地削;琢至泥薄处,则要慢慢地刮;打磨抛光更是需要特别在乎拐角细节。雕技是信心与耐心的历练,这就是监狱引入“苏绣”“漆线雕”“布糊画”等静态非遗项目的初衷——慢功出细活。服刑人员在参与创作中,躁动的心性得以平复,焦虑不安的情绪归于宁静。艺术在潜移默化中起到了洗涤心灵、启迪心智的作用。而自己亲手创作的精美作品,更唤醒了他们内心追求美好生活的信心,进而开启了重塑健康人格的进程。

  服刑人员田某,参加苏绣三年多来,从一个性情暴躁、动不动就想打人的暴力分子,逐渐转变成了不愿争执、积极改造的优秀学员。服刑人员黄某在制作“漆线雕”作品的过程中同样也从一个性情暴烈、陋习成堆的人,慢慢变得能静下心来,认真做事。他的作品“双龙戏珠”,被选送参加省监狱管理局“讲改造故事走好新生路”教育改造展示作品竞赛,荣获了优秀作品奖。

  产业启蒙

  在服刑人员“李师傅”心中,有个未来的创业梦。李师傅本名叫李达(化名),之所以被叫师傅,是因为在监狱引进的动漫技术培训中,他逐渐精通了PS平面设计和coreldraw3D制图,成了监区里的“小师傅”。

  年少的李达因一时冲动犯下重罪,背负了漫长的刑期,但他心中始终有个大学梦。前几年,弟弟考上大学的消息让他感到自愧。“总不能让我这个哥哥出狱后靠弟弟吧!”这句玩笑话,成了他一直坚持学习的动力。

  去年,监狱引入了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布糊画,从绘样到装饰成画都与他之前学习的美术基础息息相关。即将新生的李达对未来的生活有了详细的规划:利用学习的布糊画技术和PS的平面设计以及3D制图技术相结合,开一个自己的网店和实体店,自主创业。

M002193CggSDlmuUhOAb_wYAADq73gHTC0303

  “布糊画”“苏绣”“漆线雕”等既是艺术,更是文化产业。这些蕴含着丰富人文内涵和艺术价值的作品,已成为具有高附加值的文化商品。参与艺术作品的创作,在提升了服刑人员艺术文化品位的同时,也使服刑人员拥有了一技之长,更是一次文化产业的市场启蒙,为他们未来人生又增添了全新的选择。

  省一监监狱长杨国东表示,将“非遗文化”与“监狱文化”有机融合,使教育属性和艺术属性得以进一步彰显,这是文化的传承,更是文化的拓展和延伸。传统文化的蕴育、成长、绽放,将监区文化的影响力、辐射力、驱动力凝结成服刑人员洗心润魂的源头活水,打造成他们新生归正的引航风帆。
 
标签: 非遗

本文标题: 引入“非遗”技艺打造特色修心教育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2167.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