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科举考试作弊与防止作弊都有哪些手段?(一)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9-06-03 11:44:10  来源:文物说
核心提示:在科举考试存在的1300年里,中国的文人士子面前只有科举考试这一条路,每个人都得拼命奔前程,有人彻夜苦读,也有人走歪门邪道。在高考、期末考到来前,一起来看看古人在科举考试中都有哪些常见的作弊手段吧!吸取教训,大家一定要做个诚实的人!

  在科举考试存在的1300年里,中国的文人士子面前只有科举考试这一条路,每个人都得拼命奔前程,有人彻夜苦读,也有人走歪门邪道。在高考、期末考到来前,一起来看看古人在科举考试中都有哪些常见的作弊手段吧!吸取教训,大家一定要做个诚实的人!


  1、行卷与通榜


  在唐代行卷、通榜比较公开化、合法化。


  所谓行卷,就是应试举子将自己平时的作品写成卷轴,在考试以前投献给达官贵人或政坛巨卿。向礼部投献自己的作品称为“公卷”或“省卷”,向达官贵人投献自己的作品,称为“行卷”,一次投献不中的,二次三次再次投献,称为“温卷”。


  投献的作品,有诗歌、文章,也有笔记小说。唐人诗文中常有“投蛰”“投卷”“蛰渴”“献所业”等词句,均指行卷。


  行卷的目的是举子希望评阅自己作品的达官贵人和政坛巨卿向主考官推荐自己,以获得中举的机会。当时许多著名诗人曾投献行卷,如白居易投行卷于顾况,李白曾投行卷于大诗人贺知章,杜牧曾投行卷于太学博士吴武陵。


  通榜,是指有的主考官在录取进士时,请有社会名望,又与自己关系密切的人共同决定录取名单。一般来说,通榜者没有看过试卷,他提出的名单主要是根据行卷来定夺的。


  《唐摭言》卷八《通榜》记载,郑颢知贡举,托崔雍为榜,雍一口答应,但迟迟不见送名单来,到了公布名单的前一晚,郑颢仍不见崔雍的名单,只好连夜拟就。至深夜,崔雍派小僮送一蜡丸给颢,即榜也。“颢得之大喜,狼忙札之,一无更易。”


  从以上事例,可以看出通榜的弊病。一些有权势、名望的人参与通榜可以影响主考官,甚至是左右主考官的录取工作。


古人科举考试


  2、请托


  请托是指通过关系,打通关节,请求录取,这在唐中后期比较盛行。在唐前期,达官贵人子弟经门荫入仕的多,唐中后期,由于中进士在社会上的地位日益提高,故达官贵人子弟纷纷转向科举入仕,这就导致请托比较盛行,当时最有条件行使请托的当然是这些有权势、金钱、关系的官家子弟。


  在当时,有的主考官摄于淫威,被迫录取。天宝年间,礼部侍郎达奚殉主持考试,杨国忠的儿子杨暄为获明经第,达奚殉以其成绩不合格欲落之,杨国忠极为恼怒,达奚殉在杨国忠的压力下只好取杨暄为明经上第。这一记载揭露了权臣对录取人选的决定性作用。


  在请托风盛行时,也有一些正直的主考官加以抵制。如《新唐书卷一百零二》中记载,懿宗咸通十二年高堤知贡举,“时士多繇权要干请,湜不能裁,既而抵帽于地曰吾决以至公取之,得遣固吾分乃取公乘亿、许棠、聂夷中等”。不过这种抵制的难度太大,主考官竟受到贬官处分。


  在唐代,请托比较公开化,不同于后代的通关节。


  3、泄题


  泄题是唐代科举考试中经常出现的弊端,一旦被发现,会受到处罚。《旧唐书·列传卷一百十四》记载:“董思恭者,苏州吴人。所著篇咏,甚为时人所重。初为右史,知考功举事,坐预泄问目,配流岭表而死。”


  又如《旧唐书·宣宗记》中写到:“宣宗大中九年三月,试宏词举人,漏泄题目,为御史台所幼,侍郎裴涂改国子祭酒,郎中周敬复罚两月傣料,考试官刑部郎中唐枝出为处州刺史,监察御史冯领罚一月傣料。其登科十人并落下。”


  唐代由于科举制度自身的不完善,漏泄题目的现象时有发生,又无人告发,自然也就相安无事,但随着宋代锁院制度的确立,泄题的问题也就解决了。


古人科举考试


  4、传递


  传递,指考试时考生之间传递答案,既有口头形式,也有书面方式。这种舞弊手段估计在唐代不多见,因唐代考试时,一般情况下,考官允许考生带上参考书。(对,你没有看错,就是开卷考试。)


  传递答案,这种舞弊手段在宋代称为传义。传义是指以口头传话或文字的形式传递题义,类似于今天考试中的交头接耳和递条子的舞弊手段。


  传义是宋代科场普遍流行的弊端。《宋史·选举志》所列举人五弊,排列第一位的就是传义,可见这种舞弊手段在当时的危害之深。


  宋代对于传义现象从一开始就采取了严厉禁止的措施,对于遥相传义者,一经发现便立即取消考试资格,南宋以后这方面的规定更为严厉。


  虽然朝廷三令五申,但实际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宋代各地的解试,不仅考生之间相互遥传口义,考官与考生之间传义、传题的现象也屡禁不止。


  明代修改了科举程式,但照样出现舞弊,手段也愈高明。传递文字和说话等是明代几种常见的舞弊手段之一。


  清代舞弊的手法更层出不穷,传递是当时最常见的舞弊手法,分两种情况。一种是考生在考场内相互传递,另一种情况是通过考务人员转送饮食等进行传递,这严重干扰了科举考试的公正性。


  5、冒名顶替


  冒名顶替,是假冒他人的姓名进入考场参加考试。唐代己出现了冒名顶替,宋代冒名顶替情况十分严重。如《宋史·选举志二》中记载:“士子又有免解伪冒入试者,或父兄没而窃代其名,或同族物故而填其籍。”


  明穆宗隆庆二年正月,河南道御史王好问条陈科场四弊:一号舍,二怀挟,三代替,四透漏,俱宜严法关防。礼部覆奏,上曰:“奸弊不祛,何以得真才监试御史其尽心严察,不得宽纵。”这里的代替就是冒名顶替,从这段史料可知,朝廷对冒名顶替一事非常重视,责令监试御史严察,不得放纵此事。


  清代也同样出现冒名顶替的舞弊手法,即改名换姓顶替参加考试。道光年间,查出河间府吴桥县举人方熙顶替阜城县监生刘兆庆入场参加考试一案。举人方熙、监生刘兆庆俱著斥革,移交当地官府处理。


古人科举考试


  6、怀挟(夹带)


  怀挟是一种传统的舞弊手法,考生进考场时,把与考试相关的内容带进考场进行抄袭。唐代考试允许带《切韵》(隋代陆法言著,是现今可考的最早的韵书,反映了当时汉语的语音。)等工具书进场,直到穆宗长庆年间才不准带工具书。


  省试时间定在每年二月,后改为三月,这时天气还相当寒冷,因此允许考生携带餐具、木炭、水和蜡烛入场,对挟带者的搜检难以严格执行。


  宋代称怀挟为挟书。挟书是指考生私自将违禁书册带入考场。宋代对于挟书舞弊现象,从一开始就处置甚严,三令五申,严禁挟书,并设置临门、巡查等官专门负责此项工作。挟书者一经发现,都要受到严惩。


  由于采取了比较严厉的措施,两宋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怀挟的舞弊现象,但这种舞弊手段禁而不绝,有的考生还发明更高级的怀挟手法,将备考的经文抄写在内衣之中,这样不易被查出,又可安全地舞弊,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的文物中就有一件宋代科举考试舞弊的实物,即抄满经文的内衣。


  明代最常见的夹带方法,是将必考的《四书》《五经》抄在薄纸上,再卷起来,藏在笔管中或折叠起来,藏入砚台的底部,鞋子的夹层里。也有的是抄写在布条上,然后塞入腰带,系在腰里,还有的是抄写在衣服的夹里上。


  这些手法用多了,易被搜查者熟悉,很难混过去。于是有的人又想出了新的挟带方法,有的把挟带条藏在特制的蜡烛里;有的把袖珍的《四书》《五经》做在馒头里;也有的人买通守门人员,事先把挟带的东西藏在考场里,入场后再取。


  夹带袜


  清代不管是童试,还是乡试、会试,夹带问题都十分严重,夹带的内容主要有三种:


  一是《四书》《五经》,当时书肆售卖石印袖珍本,就是用作夹带的。


  二是历代考试所公布的优秀考卷(“程文”),当时己有人把这些考卷汇集成册,加以评点,刻印谋利。


  三是考生的猜题习作。


  由于考试的题目限于《四书》《五经》范围内,就有了猜题的目标。于是,有的考生事先写好草稿,或者请人代写,带入考场抄袭。如同治元年的状元徐郙就准备了挟带,并在参加会试时故意排在队伍的最后面,因此尽管这次搜查很严,但由于人数众多,查到一大半时,士兵们累了,就统统放行,徐郙因而顺利地混进了考场。


  7、贿赂考官(通关节、递条子)


  贿赂考官,又称通关节,关节主要指在科举社会里,士子为了谋求功名利禄,在幕后与考官做交易,给予金钱,而考官顺水送人情,受人请托录取考生。考官主动送人情,收贿赂者称之为“行关节”或“卖关节”。考生主动向考官说情行贿称为“通关节”。


  唐代的科场关节就已经十分风行。唐朝科举考试盛行通榜、行卷、请托公开,荐举风行,考试还未进行,考官根据荐举已确定好录取名单。这就导致唐朝通关节公开化,通关节易于与荐举混杂在一起,这些通关节的人在社会上呼风唤雨,左右考官,只是受到人们的舆论谴责,并未受到唐朝法律的惩罚。


  宋代,科举制度不断完善,唐朝的通榜、行卷、请托等弊端尽行革除,陆续建立了糊名、誊录、锁院等制度,目的是防止考试中的关节。宋代制定了严格的法律,要求考官认真履行职责,不得敷衍渎职,更不能徇私舞弊,考官受贿,则以贪赃枉法罪加以处置。


  南宋时期,宰相秦桧利用手中权势,干预科举,强迫考官录取他的孙子,而把已考中的著名诗人陆游黜落,这是利用权势通关节。


  明代乡、会试都有通关节的。明代中后期,官吏的权势也渗入科场中,成为一大弊病,官吏干预科场,势必影响科举的公正性。


  清代科场关节己经无处不在,无事不通。清代科场关节之严重,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是清朝官场营私舞弊,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一种反映。


  清代中后期,科场上盛行一种所谓“递条子”的办法,即考生入场前暗约在试卷某几处用几个特定的字眼,谓之“关节”。然后把写有关节的条子递给考官,以求关照。咸丰初年,条子之风盛行,使科举考试的糊名誊录制度流于形式。


  既然有作弊,自然也有防弊措施。我们下一期继续讲解。


 

本文标题: 古人科举考试作弊与防止作弊都有哪些手段?(一)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7460.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