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马古道的前世今生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20-11-05 13:45:09  来源:中国国家历史  作者:谭益明
核心提示:茶马古道原本产生于中原王朝与西藏地区共同利益:中原王朝希望巩固边疆,藏族需要从中原王朝获得自己的诸如茶之类的生活必须品。基于这种需要,茶马古道产生并发展。茶马古道作为一条贸易要道,成为西藏与内地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其对于促进民族文化交流,巩固民族团结,稳定边境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茶马古道作为一条贸易要道,成为西藏与内地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其对于促进民族文化交流,巩固民族团结,稳定边境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茶马古道原本产生于中原王朝与西藏地区共同利益:中原王朝希望巩固边疆,藏族需要从中原王朝获得自己的诸如茶之类的生活必须品。基于这种需要,茶马古道产生并发展。茶马古道作为一条贸易要道,成为西藏与内地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其对于促进民族文化交流,巩固民族团结,稳定边境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历史沿革


  茶马古道是指唐宋以来至民国时期汉藏之间进行茶马交换而形成的一条交通要道。主要有南北两条道路,即川藏道和滇藏道,构成了一个庞大的交通网络,连接西藏与四川、云南等地。


茶马古道路线图


  西藏因地处高原,作物以青稞为主,藏民日常食物为青稞制作的糌粑、以及奶类、酥油、牛羊肉等,较为油腻,不利于消化。且因为海拔高,气候寒冷,蔬菜难以生长,所以对于富含维生素且利于消食的茶叶需求较大,当地一直流传着“汉家饭饱腹,藏家茶饱肚”的说法。


  四川因其多雨,云雾天气多的气候极其适合茶叶生长。且四川与西藏接壤,隔山而望,距离很近,这就为茶马古道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从古代到近代,骑兵都是最为重要的兵种,在无数以少胜多的战役中,骑兵无论是正面冲锋或者侧翼出击、牵制敌人、传递情报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所以骑兵是当之无愧的王牌兵种。


  中原缺少适合马匹生活的草原,但是对马的需求极大,汉武帝为了获取西域大宛的“天马”,不惜对大宛发动了一场持续四年的“万里长征”。在历史上,获取优秀马匹的途径与方式,更多的时候是通过贸易达成的。西藏有许多优秀战马,正是由于中原王朝与西藏彼此都有需求,具有互补性的茶和马的交换即“茶马互市”便应运而生。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日趋繁荣,人畜在沟壑丛林中长期行走,蜿蜒曲折的羊肠小道逐渐被踩成越来越宽的道路,原始的茶马古道逐渐形成。


  茶马古道对于巩固边疆,加强西藏与内地的联系作用极其突出,得到了历代中原王朝的重视。在宋朝便已经设立“茶马祠”统一管理茶马交易。明朝时期更是将原本的“茶引”制度发展为“引岸”制度,以加强对少数民族的控制,但该制度为官营,是一种垄断性质的交易,使民间贸易受到打击。清朝政府放宽了对此限制,使茶马古道空前繁荣,不仅茶马贸易规模扩大,且贸易种类增加。如西藏对内地的丝绸、铁器需求增加;内地对西藏的虫草、贝母等名贵药品的需求也增加。



  2、外敌入侵,古道危机


  工业革命之后,英国加快了在全世界扩张的步伐。亚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却又腐朽落后的中国成为其理想目标。为了使中国成为其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国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了进一步扩大其侵略权益,英国不仅在东部沿海发动侵略战争,而且在我国西部也开展了侵略活动。1600年英国建立东印度公司,专营对印度的贸易。1757年的普拉西之战,东印度公司征服孟加拉,标志着印度开始沦为英国殖民地,1849年全境被英占领。此后,英国以印度为起点,对西藏展开了侵略。


  英国对西藏的侵略涵盖了政治、经济、宗教等多个方面,通过传教、武装入侵等方式展开。英国入侵者通过调查发现西藏对茶叶的依赖性极大,茶叶是西藏人民的生活必需品。为达到其控制西藏的目标,便在印度种植茶叶,再与西藏交易,想以此掌控西藏的经济命脉,打破内地与西藏的联系,使自己能控制西藏。


  面对印茶的倾销,清政府内部一些有识之士看到了其影响与危害,如驻藏大臣色楞额认为印茶侵藏后患无穷,十三世达赖喇嘛还亲自出面向清廷呼吁,要求清朝政府配合行动,制止印度茶销藏。由于川茶与滇茶的输入与竞争,使英国企图以印茶控制西藏经济命脉的尝试失败。于是,1888年3月,英国悍然发动了第一次侵略西藏的战争。清政府被迫于1890年3月与英国签订了《藏印条约》,免除对印茶的关税。英国希望通过降低关税、采用先进的种植技术以及使用印度廉价劳动力,来加强印茶在西藏市场的竞争力。但是由于西藏长期以来已经习惯食用来自四川、云南的茶叶,同时藏族同胞与内地茶商建立了较为密切的联系和较为充分的信任;且藏族同胞认为印茶品质低下,性热苦涩,不能解油去腻。印茶销量还是较低,英国的谋算落空,没能控制西藏的经济命脉。



  3、茶马古道的不足


  在清朝灭亡前,张荫堂被清廷以五品京堂候补派往西藏查办事件,为副都统衔。张荫堂到任后整顿吏治,实行新政,对于维护西藏与祖国统一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其不久就被调走,西藏局面再次恶化。清王朝灭亡之后,四川、云南军阀割据战乱不断,使川茶、滇茶产业大大衰弱,难以维持自身的地位,在1925年左右印茶趁机占据了西藏市场。加之英国从印度大量向西藏倾销棉、毛、丝绸等纺织品以及火柴、五金等廉价工业制成品,大幅度削弱了内地与西藏的经济往来,使中国内地绝大多数的产品被排挤出了西藏市场。


  与此同时,茶马古道却依然采用骡马驮运与人力背运相结合的运输方式,由于道路崎岖不平,运输效率低下,且成本相对较高,内地难以大量输送货物进入西藏。因此相对英国而言,运输成本高使得茶马古道在近代历史上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由于茶马古道上进行贸易的茶商与其他商人多来自民间,资金少、渠道窄;同时,没有现代化的金融体系,使商行的经营风险过大。再加上由于近代中国战乱不断,没有一个安全的经营环境,使其难以发挥维护民族团结,巩固国家统一的作用。茶马古道作为一条商业贸易道路,在印茶的大量倾销以及英国大规模的全方位的入侵情况下,清政府对于西藏的支援有限,难以发挥决定性作用。所以,茶马古道有其自身的不足。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正是由于英国控制了西藏的经济命脉,使其对西藏的侵略更加便利,以至于影响了一部分西藏上层人士的价值观。



  4、茶马古道的借鉴意义与现代作用


  茶马古道在封建社会前期,对维护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发挥过积极作用,但是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崛起,清王朝走向没落腐朽,近代军阀的混战,国人已经无暇顾及西藏的安全和发展。茶马古道的相关作用也在不断减弱。由此可看出,维护民族团结,缺乏必要的政治、军事手段,而单纯的依靠市场的手段,是远远不够的。没有强大的综合国力,是难以维护国家利益,民族团结。


  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了规模宏大的基础设施建设。1954年12月25日,康藏公路通车,1957年正式交付使用。为方便云南省、西藏自治区和四川省之间的交通,缩短运输线路里程,1957年开始修筑川藏公路的南线。入藏公路的修建密切了西藏与内地的联系。但也使茶马古道彻底失去了原来的意义。由于现代交通运输方式的强大优势,茶马古道原本联络西藏与内地的作用减小。只能作为一条旅游路线而存在。


  但是,作为一条在历史上存在超过一千三百多年的贸易路线,茶马古道有着不可磨灭的历史作用。


  作为一条贯穿西藏与内地的路线,其中凝聚着西藏人民与汉族人民的情谊,彰显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是中国各民族和平相处的重要标志。对于打击分裂势力,维护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有重要意义。


  茶马古道历史悠久,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流传着大量描写其风光的诗歌。茶马古道途经大量的少数民族地区,通过对茶马古道的研究与开发,能获得大量关于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等鲜活史料,对于研究少数民族文化,促进我国文化多样性有着重大意义。


  茶马古道穿过四川、云南、西藏等地,沿途经过了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高原山地气候等气候带,植被类型、动物种类丰富多样,大量的动植物品种是一个有重要科研价值的生态基地,保护开发茶马古道对于我国生物科学、自然地理发展有重要作用。


  2013年3月5日,茶马古道被国务院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进一步提升了茶马古道的知名度。拥有美丽自然风光与人文内涵的茶马古道,必将成为发展沿线地区的经济,带动沿线人民脱贫致富,改变当地的产业经济结构调整,走向共同富裕的重要动力。

 
标签: 茶马古道

本文标题: 茶马古道的前世今生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9742.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