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镇是风口 也有可能是个"大坑"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8-03-14 09:54:47
核心提示:  特色小镇四字拆开来理解:特字更多指的是内在本质;色指的是外在表现;小代表规模与精致;镇是指的是物理空间与行政区划,是
  特色小镇四字拆开来理解:特字更多指的是内在本质;色指的是外在表现;小代表规模与精致;镇是指的是物理空间与行政区划,是介于城与村之间的一个特殊单位。

  特色小镇就是在一个特定的文化与自然环境里,一群有特定爱好与特长的人围绕一个特定的产业快乐且低成本高效率地去做特定的事,进而形成一个特别的社区与产能。由此来引发人们围观及体验的冲动,其结果是构成新一轮人流、物流、资金流与信息流的交汇平台。

  换一种表述方法,特色小镇就是以文化为灵魂,以生态为载体,以产业为支撑,以旅游为延伸的融生产、生活、生态、宜业、宜居、宜养为一体的新型社区聚合空间。这里包含三个关键词:社区、平台与空间。

QQ截图20180314100204

  任何事物的产生都不是偶然,一定有其必然性,特色小镇亦不例外,可以说是正当其时,和国家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空前的吻合,所以特色小镇之热是有道理的。具体来说:

  首先从政治角度说是落实十九大报告的重要举措。特色小镇既是示范又是引领,是要打造一个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样板。解决发展中的不平衡与不充分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建设特色小镇就是当前最大的政治,是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通过特色小镇进行展示的社会实践活动;是新时代对新经济、新模式、新动能、新生活的有益探索;是与一带一路外向输出空间拓展相对应的内向深挖与存量盘活,是由同质转向特色,共性转向个性,数量转向质量,集中转向分散的重大标志。不从这些角度去正确理解特色小镇至少是政治上不成熟的表现。

  其次从经济角度来说,特色小镇是供给侧改革的抓手,是产能转移的载体,也是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机遇,更是培育新经济的摇篮。是发展特色经济的一次伟大尝试。是适度规模化与专业化形成的特色产业闭环生态圈,最重要的任务是破解生态资源、文化资源、科技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这三道难题,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动能转换。切不可做成产业递度转移和照搬城市化的夹生饭!

  再次从社会角度上说,村镇城是历史形成的人群聚集场所,是典型的三元结构。只是过去镇的地位与作用不够突出,让人感觉中国是亚铃型的二元结构,如果以镇为单位中部崛起,困扰我们多年的二元难题就迎刃而解了。特色小镇就成了城乡之间的转化器,有生态、有生产、有生活,有传统、有创新、有质量,既有城市的适度规模与配套服务,又有农村低成本的简约奢华,成为城乡人共同向往的天堂。

QQ截图20180314100211

  第四从文化角度来说,特色小镇必须有文化,科学求同文化求异,文化是特色的重要构成,也是亮丽的风景和鲜活的品牌,更是留住人和吸引人的重要理由。尤其需要指出的是我们的城市化进程留下了太多遗憾,如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不力,历史记忆、城市机理荡然无存;建设理念贪大求洋,造成千篇一律、千城一面;设计规划重城而弱市,一味摊大饼,规模而不经济。建设特色小镇就是要传承和保护文化的多样性,把根留住,把民族记忆留住,把乡愁留住。文化既是特色的重要标志,也是小镇之魂。

  最后从生态角度来说。特色小镇一定是生态优美、环境优雅,宜居宜业的生存空间。生态是人类最奢侈同时又是最基本的享受,绿水青山只有和生产方式与生存方式有机结合起来,成为追求美好生活的必需品和奢侈品,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金山银山。生态是人类最好的朋友和最宝贵的财富,没有之一。因为生态所代表的空气、阳光、土壤、水与绿色是决定人类生活质量的重要保证,更是人类生命赖以生存的基础底线。特色小镇就是要用经济的手段去保护生态,并把生态转化为生产力与竞争力,让生态成为一张有特色的亮丽名片。

  总之,特色小镇将为新时代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探索新的发展方向,是新时代经济发展的空间所在,机会所在,使命所在,历史意义非同一般,是必须完成的惊险一跳。
 
 

本文标题: 特色小镇是风口 也有可能是个"大坑"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quote/show-2395.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15-250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