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特色小镇建设指南,有哪些规划建议?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20-11-23 16:31:44  来源:唯美乡村
核心提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稳民心、安天下的战略产业。但农业是弱势产业,具有自然风险、市场风险、政策风险等多重风险。由于农民人均占有耕地少,农产品加工流通跟不上,使得农民的收入远低于城镇居民。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稳民心、安天下的战略产业。但农业是弱势产业,具有自然风险、市场风险、政策风险等多重风险。由于农民人均占有耕地少,农产品加工流通跟不上,使得农民的收入远低于城镇居民。如何使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成为困扰“三农”的老大难问题。而发展农业特色小镇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途径。


  一、农业特色小镇,应具备以下六个特征:


  地域基于农村


  农业特色小镇在地域上应基于农村,或辐射范围覆盖农村,这样才能将来自城市的资金、技术、信息、市场等要素直接有效的作用农村发展,同时再经转换,反作用于城市。


  组织面向农村


  培育农业特色小镇涉及到定位农业产业类型、定制发展模式、规划发展前景、控制发展环境等环节,因此组织职能应直接面向农村,以确保培育工作的精准执行。



  功能服务与农村


  农业特色小镇是具有明确农业产业定位、农业文化内涵、乡村旅游资源和一定社区功能的平台,这一平台的核心任务在于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务。


  农业产业聚集的平台


  农业产业集群化发展是加快农业产业进程和提升涉农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农业特色小镇是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的先导区,因此在培育过程中,更应该注重平台功能,使其具备吸引农业相关产业聚集、实现融合发展的环境条件。


  农产品加工和交易的平台


  特色农产品是农业特色小镇的显著优势,因此在发展农产品的加工、销售、转化升值等方面,农业特色小镇应发挥积极作用,为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和农民就业增收创造条件。


  经济文化资源链接城乡的平台


  特色小镇由于受到城市与农村的双向辐射,发展具有明显的双向衔接点,因此为经济文化资源链接城乡平台,正是特色小镇担负的重要使命。


  二、农业特色小镇有六种类型


  依托独特自然环境和农业景观特色小镇


  优美的生态环境和独特的农业景观是发展农村生态旅游,优化农民收入来源构成的重要资源。以此为依托的农业特色小镇不仅可以满足城乡居民不断提高和增长的新需求,同时也为农民增收的新渠道。


  依托优质农产品生产的农业特色小镇


  目前,我国农产品供给存在着质量不高、优质农产品不多等问题,将增加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已成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这是依托优质农产品的特色小镇需要肩负的首要任务。



  依托农产品加工的特色小镇


  依托农产品加工的特色小镇是实现产城融合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新一轮特色小镇建设中的热点。


  “酒都小镇”山西汾酒杏花村镇为例。杏花村镇以汾酒品牌知名度为基础,从种植、酿造、储藏、灌装、包装、物流、会展、质检以及旅游休闲产业链的切入,形成酒产业为支柱、酒文化为特色、旅游开发为突破口的产业形态,不断拉动全镇经济发展,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清香型白酒生产基地。


  依托农产品贸易的特色小镇


  斗南是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鲜切花交易市场。交易品类涵盖了100多个产品大类、1000多个品种,连续20多年交易量、交易额、现金量、人流量和出口额居全国第一,国内市场占有率高达70%,并远销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我国花卉产业的“风向标”和花卉价格的“晴雨表”。2016年,斗南鲜切花交易量突破60亿枝,交易额高达47.2亿元。在斗南的带动下,云南省花卉种植面积逾112万亩(2015),从业人数达上百万,花卉种植亩产值少则1万多元、多则数十万元,为精准扶贫和全面小康作出了重要贡献。


  依托历史风貌的农业特色小镇


  甪直是一座有着2500年历史的水乡古镇,以水多、桥多、巷多、古宅多、名人多著称。镇内水系纵横,古宅林立、古桥各异,遗迹众多,水乡特色浓郁,历史风貌完整,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被誉为“神州水乡第一镇”。以“水乡”“名镇”为依托,甪直重点打造历史文化旅游产业,同时发展生态农业,突出特种水产养殖特色农业,持续提升“水乡第一镇”的特色品牌。


  依托民俗风情的农业特色小镇


  中华农业文明历史悠久,农业民俗多彩丰富,它们以不同的文化形式融入到整个民族的精神世界与遗产宝库。尝新节是湘、黔、桂等省区仡佬族、苗族、布依族、白族、壮族等少数民族的传统农事节日,在每年新谷成熟时择日举行,以此庆祝五谷丰登、共享劳动果实。广西隆林仡佬族的尝新节活动最为隆重,每年都吸引来自各地的仡佬族同胞及其他兄弟民族等上万人参加。尝新节活动不仅演绎了仡佬族风情,弘扬民间文化习俗,也让更多人了解隆林,关注隆林,为当地民族民俗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对农业特色小镇的规划建议


  明确战略定位


  建设农业特色小镇,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在宏观战略上,要与国家三大战略(“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国家三大任务(新型城镇化、国际产能合作、双创)相对接。要与国家农业发展战略相对接,符合“三农”相?P规划及政策要求。在中观上,要与省、市、县规划(主要是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农业发展规划等)相衔接,具体明确农业特色小镇的战略地位、发展方向等。


  科学规划设计


  按照生产生活生态统一、一二三产业融合的总体要求,编制农业特色小镇建设规划,明确规划建设范围、产业定位、投资主体、投资规模、项目建设计划。积极推进“多规合一”,注重特色小镇规划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异地扶贫搬迁规划、农业发展规划等的有效衔接。要坚持集约、高效、绿色、低碳的原则进行规划设计。谋划落实好具体的建设项目,培育特色产业,以优质项目的实施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特色产业立镇


  在特色主导产业选择方面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现代农业产业能够达到基础设施工程化、产地环境生态化、生产手段机械化、科学技术集成化、生产过程标准化、生产服务社会化、经营管理信息化、现代农民职业化。对于农林牧渔特色产业,要牢固树立以质取胜的理念,注重在品牌农业方面发力。


  二是农产品加工能够做到绿色化、园区化、集群化、品牌化。依托特色农产品或深加工产品,打造一批优势特色明显的农业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实现品牌溢价。


  三是商贸物流能够做到智能化、网络化、一体化。利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培育发展网络化、智能化、精细化现代流通新模式。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农商直供、加工体验、中央厨房等新业态。发展农业特色互联网小镇,选择以镇区常住人口5万以上的特大镇、3万以上的专业特色镇为重点。


  四是文化传承要做到商业化、通俗化、参与化。挖掘具有当地特色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自然资源和特色产业等,形成特色小镇的辅助产业,构建特色小镇品牌。还要把民俗风情文化进行景观化打造,让人一看到景观就能联想到小镇。


  小镇软硬兼施


  农业特色小镇要按照生态、宜居、方便的标准进行软硬件配套建设。既要搞好道路、交通、供水、供电、燃气、供暖、通信、污水垃圾处理、农村厕所、物流、宽带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农村教育、卫生计生、社保、文化等事业发展,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衡配置,还要搞好社交空间、休闲娱乐空间、健身设施、养老养生配套建设。鼓励建设智慧小镇、智慧园区、智慧社区、智慧景区。


  市场政府协同


  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发挥政府制定规划政策、提供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支持作用,为企业、农户、中小投资者、外来人口创业提供条件,大胆“放水养鱼”,激发企业家精神和创新活力,促进产业集聚提升。要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大力推广运用PPP模式,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和市民积极参与农业特色小镇的投资、建设、运营和管理。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协会组织、营销商要与村民形成利益共同体,多个利益主体与政府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围绕一个主题,同向发力,做到“上下同欲者胜”。


  机制体制创新


  要加快农业特色小镇体制机制创新,防止“新瓶装旧酒”,“穿新鞋走老路”,努力打造创新创业新平台。


  一是深入推进强镇扩权,强化事权、财权、人事权和用地指标等保障。根据特色小镇工作实际,因地制宜构建简约精干的组织架构。


  二是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建立“一站式”电子政务服务平台,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建立完善土地流转服务公司、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中心,促进土地流转市场化。


  三是可以进行农村集体土地管理制度改革,鼓励集体和农民的宅基地以及建设用地参与农业特色小镇开发,降低征地成本。


  四是试验小块土地拍卖方式,直接卖给中小投资者,使得他们在购买土地使用权后,能够做兴办置业的长期打算,带动服务业品质提升和实业发展。


 
标签: 农业特色小镇

本文标题: 农业特色小镇建设指南,有哪些规划建议?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quote/show-5495.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15-250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