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敏:收藏人心与人性 观看人的攀升与跌落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8-06-06 08:52:03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核心提示:写作是作家鲁敏对抗虚妄的一种方式,当年把她从枯燥的邮局工作中拯救出来,如今,她更愿意“以小说之虚妄抵抗生活之虚妄”。她企图收藏人心与人性,观看人的攀升与跌落,并把一切纳入文学
  写作是作家鲁敏对抗虚妄的一种方式,当年把她从枯燥的邮局工作中拯救出来,如今,她更愿意“以小说之虚妄抵抗生活之虚妄”。她企图收藏人心与人性,观看人的攀升与跌落,并把一切纳入文学

  长篇新作《奔月》出版之后,作家鲁敏去清华大学演讲,演讲题目原定为:我以虚妄为业。有学生反映题目太灰色,遂改为:虚构花朵,人间颜色——鲁敏创作分享会。

  改了6稿的《奔月》出版后,登上了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图书评论协会等各大好书排行榜。故事的主线是一位城市中产企图逃离虚妄生活的尝试与失败。从一辆开往梵乐山的旅游大巴意外坠崖展开,女主角小六在这场事故中消失了,生不见人死不见尸,只留下散落满地的物品。丈夫贺西南不愿相信她已死,开始寻找她的下落,却渐渐揭开了小六隐藏在温顺外表下乖张不羁的多重面目。与此同时,小六以无名之躯来到了完全陌生的小城乌鹊。故事就在这两个时空中交替上演。

  小六是鲁敏的小名,这本新长篇似乎成为了鲁敏对自己精神困境的一种隐喻,她在书的背面手书“我要从这个世界消失,我要我是我自己”。

  精神世界的想要逃离与单调生活的舒适纠缠不清时,写作就成了鲁敏的解决之道。像作家纳博科夫酷爱收藏蝴蝶一样,鲁敏有个不太敢张扬的野心,她很想收藏“人”。人性,人心,人的伤疤,人的灵魂,人的失足,人的攀升……她对“人性的一切”有着贪婪般的好奇。写作就是对人性的探测,她愿穷其一生,哪怕只碰到人性的冰山一角。

  从25岁决意写作,到在《收获》《人民文学》等主流杂志发表大量作品,并获得鲁迅文学奖、人民文学奖的肯定,鲁敏经历了投稿、发表、选刊、获奖等“非常老实、非常典型”的写作生涯。但在写作领域上,她则从文学意义上的家乡“东坝”系列转向了“城市暗疾”“荷尔蒙”系列的城市书写。

  以小说之虚妄抵抗生活之虚妄,这是鲁敏20年创作生涯中日渐坚定的信仰。在鲁敏看来,众生来于尘、归于土,生活虚妄是铁一般的事实。但她并不认为虚妄是灰色的:虚伪的虚,狂妄的妄,加在一起既不虚伪也不狂妄,它是中性的。

  作家梦

  那年秋天的一个午后,鲁敏在电脑上敲下了四个字:寻找李麦。这是她描写适婚少女爱上同性的第一篇小说,也是她作家梦的开始。

  那是1998年,鲁敏在南京市邮政局做秘书的第8个年头。办公室在17楼,快要下班时,她站在窗前发呆,阴沉低垂的浮云下面,南京城尽收眼底。小贩、警察、送水工像蝼蚁一样脚步匆忙,每个人似乎都有隐秘的感情和身世。

  她厌倦了这样日复一日的枯燥生活。强烈的焦灼感突袭心头,如“惊涛拍岸”。她渴望寻找一条绳子,把自己从虚妄中解脱出来,同时进入人们的秘密世界。《寻找李麦》在《小说家》的发表,为鲁敏打开了进入秘密世界的通路。

  而写作的种子则来自于阅读。早年,鲁敏的父亲在南京工作,母亲在乡下小学做语文老师。尽管独自带领两个女儿的母亲生活艰辛,但仍然给孩子们订了各种杂志,《儿童文学》 《少年文艺》,甚至还有《外国文学》。

  但那时候,鲁敏最好的科目不是语文,而是数学。中考数学总分120分,她考了119分。她参加过物理竞赛、化学竞赛,唯独没有参加过作文竞赛。中考填报志愿时,父亲擅自做主为她报了江苏省邮电学校,因为考上中专,农业户口就可以直接转为城镇户口,毕业之后还包分配工作。

  为此,鲁敏到邮电学校的第一件事就是查字典,想看看自己将来能不能做一个知识分子。当时《新华字典》上对“知识分子”的定义是:中专以上的知识程度可以叫做知识分子。她这个中专生“很勉强地”算是小知识分子。

  邮电学校的四年青春期里,鲁敏没有恋爱,也不化妆,只是躲在学校“小得可怜的”图书馆里读书、抄书,抄得最多的是泰戈尔和聂鲁达。

  同时,她还自学各种各样的课程,有一种对课本知识的“病态追求”。那时,同学之间互相写信,但凡只要看到信封上“大学”那两个字,哪怕是再普通的大学,她都羡慕不已。一年之后鲁敏开始拿到工资了,第一个月工资84块钱,那84块钱拿在手上,她却觉得非常羞耻,“别人在课堂里学习,可是我居然在挣钱。”

  当然,她最终还是按部就班、像所有和生活妥协的人一样开始工作。毕业后,刚满18岁的她顺利地被分配到了南京邮局工作。在这里的15年,她几乎把营业员、劳资员、团总支书记等基层工作做了个遍。

  与文学最亲密的一次接触是在1993年。

  当时的鲁敏还在邮局前台做柜员。有一次,像往常一样,她在柜台下面的抽屉里藏一本书偷偷看。有人跑到柜台边,轻轻地说,我想要买一张古人对弈图的邮票。鲁敏心想,不就是寄个信嘛,还讲究地要古人对弈图。抬头一看,是作家苏童。当时,苏童的小说《妻妾成群》被改编成了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国内外风头无两。鲁敏自己也读过苏童很多作品。

  但那一刻,鲁敏没有表现出对他的认识,只是冷淡地把邮票卖给他。她突然感到一种巨大的悲哀,“我这么喜欢文学,可我这一辈子跟文学最近的距离,是不是就是坐在邮局柜台下面卖一张邮票给苏童?”

  后来,鲁敏的长篇小说《此情无法投递》发布会时,出版方请了苏童前来站台。鲁敏对苏童说,好多年前就见过你。苏童不明就里,只是脸上挂着天真无辜的笑。

  让鲁敏感到自己适合写作的还有几件小事。

  有一次,鲁敏在国际长话柜台值班。当时打国际长途电话,得先交押金,有个人给了50块钱押金,最后鲁敏却给了对方100块的回执,到晚上结账时才发现问题。上世纪90年代初期,50块钱可是鲁敏大半个月的工资。同事带着鲁敏按照业务单上留下的地址居然找到了对方。一开门,鲁敏就闻到了稀饭、酱咸菜的味道。屋里到处放着衬衣、鞋子等物品,“是一种被外人突然闯入、来不及收拾的场景”。鲁敏记得自己当时站在门口、只踏半只脚进去,有种被这场景“所击打的强烈感觉”,心下琢磨,有了这一幕,50块钱算什么。

  不知为何,那场景让鲁敏觉得很动人,很真实,但是又很悲哀。“我觉得我很愿意,无数次地以不速之客的方式闯入别人的生活。印象之深,我到现在都记得,我记得我那样由衷地感到高兴,因为那50块钱把我带到了这个地方。”

  做秘书的8年时间里,活动很多,要写各种各样的动员报告、慰问信或者是剪彩致辞。为了帮助自己“入戏”,替局长写文稿的时候,她就立刻变成一个局长,指点江山、俯视全局。“比如说要做一个裁员动员报告,我会把裁员这件事说得所有人都会觉得我们企业就应该裁员,并且他就应当主动离开、去开始新的人生。有一次局长还说呢,我念你的稿子恨不得停下来说这个稿子写得真好啊。”多年后,鲁敏对《中国新闻周刊》回忆。

  这一切都让鲁敏更相信自己或许可以真的成为一名作家,她与文学的距离远比卖给苏童邮票要近得多。
 

本文标题: 鲁敏:收藏人心与人性 观看人的攀升与跌落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zhusixiang/show-1030.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项目策划
项目方案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