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宋人实现水果自由了吗?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22-10-06 09:13:58  来源:杭州市上城区社科联
核心提示:《东京梦华录》记载,宋朝百姓几乎完全实现了水果自由。荔枝丰收时,每斤才8文钱;太湖出产的柑橘,平均每斤才6文钱;在郑州,3钱能买一个郑州梨。

  《诗经·大雅·抑》中有诗“投我以桃,报之以李”,于是成语“投桃报李”就诞生了。我们在阅读古典文学的时候,总是会与水果不期而遇。从史料来看,先秦时期水果作为经济作物已经开始了人工培育,桃、李、梨、枣、梅等中国传统的果树都已出现。


  到了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带回了10多种异域的水果,葡萄(安石榴)、核桃(胡桃)、苹果(柰)等水果开始出现在中国人的食谱当中。隋唐时期,随着大运河的开凿,南方的水果成为新宠,因为唐玄宗李隆基的宠妃杨玉环爱吃荔枝,所以荔枝的名气最大。


佚名《离支伯赵国图》


  到了宋代,果品的数量、质量和品种都更加丰富,出现了大量从事水果行业的专门人才,水果的价格也非常优惠。《东京梦华录》记载,宋朝百姓几乎完全实现了水果自由。荔枝丰收时,每斤才8文钱;太湖出产的柑橘,平均每斤才6文钱;在郑州,3钱能买一个郑州梨。


佚名《香实垂金图》


  宋人苏象先在《丞相魏公谭训》中记录了祖父苏颂家的趣事,“曾经有一个婢女,一家十口住在曹门外,没有其他职业,整日为果子行锤石莲。整个巷子十几户都以此为生,每个夏天要锤取百十车莲肉。”这样看来,石莲经历了种植、采收、锤取、销售,一颗莲子的旅行就形成一条关于石莲销售的产业链。不仅是石莲,宋代很多水果销售都形成了产业链。


  据不完全统计,北宋西京洛阳的桃有蜜桃、油桃、胭脂桃等30种,梅子有乌梅、红梅、苏梅等6种,梨子有甘棠梨、枇杷、雨梨等27种,杏子16种,李子27种,石榴9种,林檎6种,木瓜5种,柰子10种。南方沿海地区还有甘蔗、芭蕉、樱桃、葡萄、荔枝、龙眼、水梨……拿唐朝最富盛名的水果荔枝来说,宋人认为,唐朝杨贵妃所嗜的四川荔枝实际上只是荔枝中的次品。


  蔡襄在《荔枝谱》中记述了32种著名的荔枝品种,其中福建兴化军的“陈紫”方为极品,“香气清逺,色泽鲜紫,殻薄而平,瓤厚而莹膜如桃花红,核如丁香,毋剥之凝如水,精食之消如绛雪。”那究竟这极品味道如何呢?蔡襄留了一手,说道:“其味之至不可得而状也。”


  南宋柑橘专著《橘录》则是世界上第一部完整的柑橘栽培学著作,记载了当时温州一带种植的柑橘、橙共27个品种:有立秋成熟的“早黄橘”;有最早采摘的“甜柑”;有隆冬时节采摘的“绿橘”;也有待到来年春天才摘下来的“冻橘”。根据文献记载,宋代还出现了嫁接技术,“梅树接桃则脆,桃树接杏则大”;“胡桃条结于柳本,易活而速实”。充满智慧的宋人发现嫁接过的水果口感更佳、品质更好。


赵昌《折枝桃图》


  宋朝的水果店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果子行,集中分布在都城的州桥、西大街、朱雀门外等地,果子行收购来自全国各地的水果,除了卖鲜果,还制作果干和其他水果食品。《东京梦华录》就记载了市井中饮食果子:河北鹅梨、梨条、枣圈、桃圈、煎西京雨梨、红嘉庆子……相国寺每遇斋会,只要三五百分钱,就可买到用器皿盛着的饮食茶果。当时还出现了一种名为雕花蜜煎的饮食,拥有超高厨技的厨师用杨梅、西瓜、金桔、鲜姜、嫩笋等,雕成酸甜的花球儿,还在青梅上调出荷叶儿。可见,宋朝时的果盘,不仅追求味觉享受,也追求审美乐趣。


佚名《夜宴图》


  与我们现在常说的饭后水果不同,宋人吃水果却是在饭前。《武林旧事》记载了宋高宗亲幸大将张俊府中的御筵“节次”,最初“进奉”干果,“雕花蜜煎”和“砌香咸酸”瓜果、“脯腊”“切时果”“时新果子”等,然后再进菜“下酒”。


  每到盛夏时节,汴京街头的商贩们还会用冰来给水果保鲜,存世的宋代人物画中常见“冰盆浸果”便是实证,文人雅士将瓜果削皮,切块置于冰块之上摆成果盘,或者在冰水中浸泡直到冰凉之后再食用。


  成熟的种植、加工技术,使得宋代的水果不仅能满足国内大城市的需求,甚至远销至西夏、日本等地。


 
标签: 宋人 水果自由

本文标题: 古代宋人实现水果自由了吗?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11932.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3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