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只投资保护而不产出非遗难传承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7-08-10 10:53:29  来源:北京日报
核心提示:伴随经济快速发展和国民财富累积,人们精神和文化层面的需求变得越来越迫切。但另一方面,社会日新月异的变革也加速了文化遗产的消亡。如何保护和传承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重大课题。前天,由市文资办主办,市文投集团和大兴区委宣传部联合承办的学术沙龙“非遗产业插上金融的翅膀”,在南海子公园举行。与会学者就如何让非遗借力金融飞得更高展开研讨。
  伴随经济快速发展和国民财富累积,人们精神和文化层面的需求变得越来越迫切。但另一方面,社会日新月异的变革也加速了文化遗产的消亡。如何保护和传承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重大课题。近日,由市文资办主办,市文投集团和大兴区委宣传部联合承办的学术沙龙“非遗产业插上金融的翅膀”,在南海子公园举行。与会学者就如何让非遗借力金融飞得更高展开研讨。

  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果只是单方面投资保护而没有产出,最终很难真正保护和传承下去。而当有了金融资本的关注和参与,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遗产或许能迎来一次转机。至于如何借势资本的力量,实现非遗项目在当下的二次腾飞,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达晨创投是国内较早聚焦文化传媒领域的投资公司,约有100亿元资金投在文化产业里。不过,其相关负责人何士祥坦言,在金融领域,非遗的影响力和参与面还是太小了。“感觉过于小众。我们有十几名分管文化投资的同事,据我所知没有分管非遗的。这就是目前的状况。”他毫不讳言,非遗文化产业的投资之路并非坦途。但是,也有“星星之火”。他以越剧为例,这个并不为很多人知晓的剧种正获得新生。在越剧发源地之一的杭州,围绕这个传统剧种已经做起了红红火火的演艺产业。

timg (2)

  北京市文化产权交易中心总经理张大为也认定非遗产业大有作为。在他看来,尽管不少非遗项目与现代生活已经没有太多直接关联,但它作为一个文化符号能够传承至今,一定有它合理的价值核心,“我们就是要发掘非遗文化的市场价值,把非遗作品变成产品,再做成畅销商品。”据他透露,他所在的文化产权交易平台上已在构想推出非遗文化交易的板块,通过导入一些基础性的金融工具,推动这个产业的发展传承。这位常年与文化产业打交道的“老兵”坦言,长期以来人们谈到非遗文化产品,都只是强调它的艺术性和文化符号,并没有考虑是否可以将它转化为可交易标的物。最近他同样接触到一个成功案例。有人给他出示了一个围绕二十四节气做出的营销方案,“把二十四节气设计成可以在公开市场做各种延伸开发和权益交易流转的产品,既紧贴现代生活,又可以顺利实行市场化。”

  相比前面两位从业者提出的“文化借势金融”的观点,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魏鹏举认为“文化和金融原本就是老伙计”。他解释说,文化和金融的本质其实都是认同,文化认同好理解,而金融的核心是信任,其实也是认同。“从产业化角度看,文化领域的发展需要金融的支持,但是金融业也需要文化为它做精神内涵和支持。”他建议,可以考虑创建非遗数据库,单卖数据库每年就有非常稳定的收益,更何况可以创造新的价值,“而且一旦这个文化资源转化为大数据库,和金融的对接就不存在任何问题,进而可以变成基金,也可以做资产证券化。”

  中国文化金融50人论坛秘书长金巍则提醒道,金融是柄双刃剑,尤其是跟艺术文化特质浓重的人文情怀结合在一起,只有取得一定平衡才能够做好这件事情。对于当下金融与非遗企业、非遗传承人的接触尚处于“犹抱琵琶半遮面”局面,他认为急不得,不妨先从非遗产品的设计做起,“只有出色的设计和包装,才可能吸引更多年轻人加入进来。”
 
标签: 非遗

本文标题: 非遗:只投资保护而不产出非遗难传承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1779.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