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骥才:书是文化的种子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7-08-11 13:26:45
核心提示:我国是文化大国,最高决策层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态度很坚决。对我们这些从事文化遗产保护的人来说,就要像武训办学一样,不断呼喊,把知识分子的先觉想法变成全民的文化自觉。

  6月1日,75岁的冯骥才,带着自己的两本新书《冯骥才艺术谈》和《意大利读画记》,现身廊坊书博会。发布会现场,里三层外三层挤满了慕名而来的读者。


  活动之后,冯骥才接受了记者的专访。身材高大、声音清朗的他,对自己的经历和作品侃侃而谈,完全不像一位已过古稀之年的老者。


  一次自觉的转身


  “文学、绘画、文化遗产保护、教育”,冯骥才称之为自己的“四驾马车”。


  20世纪90年代,是冯骥才文学和绘画创作的高峰期,但出于一份文化人的社会责任感,他开始投身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对冯骥才来说,这是一次自觉的转身。


  二十多年过去,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有了长足的进步,其中也蕴含着冯骥才的诸多心血。


  除了身体力行地奔走在文化遗产保护的第一线,冯骥才始终坚持培养年轻后辈。“在教育方面,我注重两个因素。一是责任感,‘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二是视野,秘鲁作家、201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略萨说过,‘作家最重要的是视野’。在我看来,做文化也是如此,要有思想的视野、知识的视野,方能做好。”


  在冯骥才心中,文化的事是民族的事,传统文化是民族复兴的基础。“我国是文化大国,最高决策层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态度很坚决。对我们这些从事文化遗产保护的人来说,就要像武训办学一样,不断呼喊,把知识分子的先觉想法变成全民的文化自觉。”


  每本书都来自一种情怀


  近年来,由于身体问题,冯骥才下去从事文化遗产保护的时间有所减少,又开始“不自觉地有一点转身”,放在文学创作方面的时间日渐增多,作品也不断推出。


  “有时写作来自一种机缘。”此次由青岛出版社最新推出的《意大利读画记》的创作也正是如此。


  2016年10月,冯骥才应邀去意大利出席好友韩美林的艺术展览开幕式,之后便来了灵感,围着亚平宁半岛的中北部绕了一圈,将那些曾经被文艺复兴的光辉照亮的地方一个个跑下来。重点是看艺术:建筑、雕塑、画,特别是画。


  “作家看画,看画后边的东西。”冯骥才说,画后边的东西不是看出来的,是读出来的,因此,他将此次看画的随笔命名为《意大利读画记》。


  冯骥才说:“比较是一种获得思想的方法。”《意大利读画记》这本书看起来是写意大利,但仍然离不开他对中国文化的认识。“我是从中国文化的视角来看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在此之外,我希望把一种精神介绍给国人,就是意大利人对自己文化的尊重。”


  冯骥才认为,一个人最重要的财富是他的经历,一个国家和民族最重要的财富也是它的经历和传统。


  “如果真爱自己的文化,就会对自己的文化产生情怀。”冯骥才说,“我的每一本书,都来自一种情怀。情怀不是你走进它,而是它走进你。如果我们真爱我们的文化,就应该让它走进我们心里。”


  “书是文化的种子。”在冯骥才看来,今年的书博会放在廊坊举办的一个重要意义,和当前京津冀一体化的大背景紧密相关,而书博会的举办,就是播种文化。“今天播种,不会马上有收获。培育、滋养一片土地上的文化,需要一点一点地努力。

 

本文标题: 冯骥才:书是文化的种子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1790.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