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宰相村,历史上出过3位皇后59位宰相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8-05-05 08:55:50
核心提示:在中国 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里 , 有一个独一无二、饮誉中华的望世家族, 这就是被历史所公认的河东闻喜裴氏家族。这个家族的发祥根基所在地, 就是今山西省闻喜县礼元镇的裴柏村。
  在中国 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里 , 有一个独一无二、饮誉中华的望世家族, 这就是被历史所公认的河东闻喜裴氏家族。这个家族的发祥根基所在地, 就是今山西省闻喜县礼元镇的裴柏村。

  裴氏家族肇自春秋时的东周, 兴盛于魏晋、十六国、南北朝, 鼎盛于隋唐, 微衰于五代, 以至到明清, 绵延2000余年.其家族人物之盛, 德业文章之隆, 在中外历史上绝无仅有。裴氏家族公侯一门, 冠裳不绝. 正史立传与载列者日600 余人; 名垂后世者, 不下1000余人; 七品以上官员, 多达3000余人.

  更值得注意是,在这3000多名官员中,居然没有出过什么贪官污吏,这在封建社会中是难以想象的。

QQ截图20180504091114

  为此,人们将这个村誉为“中国名人第一村”、“中国宰相村”在上下2000余年间, 先后出过宰相59 人, 大将军59 人, 中书侍郎14 人,尚书55人, 侍郎44人, 常侍11人, 御史11人, 刺史211人, 太守77人, 郡守以下不计其数。得到王室爵封的有公89 人, 侯53 人, 伯11人, 子18 人, 男13人。还多次与皇室联姻, 出过皇后3 人, 太子妃4 人,王妃2 人, 验马21 人。还出过进士68 人, 贤良7人, 辟举65 人。得溢号者59 人.真是人才辈出, 苑若群星。

  得到王室爵封的有公89 人, 侯53 人, 伯11人, 子18 人, 男13人。还多次与皇室联姻, 出过皇后3 人, 太子妃4 人,王妃2 人, 验马21 人。还出过进士68 人, 贤良7人, 辟举65 人。得溢号者59 人.真是人才辈出, 苑若群星。

  裴氏家族1000余年来, 将相接武, 代有伟人,功德卓著, 光彩夺目, 历久不衰, 闻名遐迩。确实是中外历史上一大奇观.所以, 在我国的历史剧中, 表现裴家的戏剧就有好几个, 除《墙头马》外, 像游西湖、李惠娘、裴恒遇仙记、白蛇传, 演的都是裴家的事. 名剧《白蛇传》里的法海, 是唐初政治家、书法家裴休的儿子。历史上的法海, 曾经是正面人物, 可明清小说出世后, 法海便成为反面人物了, 这也算是裴氏又一奇.

  翻开“历史”,裴氏家族“自秦汉以来,历六朝而盛,至隋唐而盛极,五代以后,余芳犹存。”欧阳修曾感慨道:“宰相世系以裴为首,岂不盛哉!”

  裴氏家族能为华夏大地输送这么多的栋梁之材, 其奥秘到底在哪里呢? 历史上曾有人作过研究。

  明顾炎武, 曾经来过裴柏村, 他认为, 裴氏家族人才济济, 原因有三: 一是裴氏族人自强不息。裴氏曾有家规, 子孙考不中秀才者不准进人宗祠大门.谨遵“ 玉不琢, 不成器。人不教, 不知义” . 重视教育, 是裴氏家族人才辈出的重要原因.裴柏村至今仍保留着重视教育的传统。几乎家家门楼上都有“ 耕读传家”的大字, 初中以下没有不上学的孩子,改革开放以来, 村里考上大学的有30 多人呢! 二是封建世袭和庇荫。三是靠着联姻、裙带关系这条渠道。裴氏家族历史上出过咐马、皇后、太子妃、王妃、公主、荫袭95 人. 后人还认为, 裴氏名宦大都为政清廉, “ 学问一品, 卓绝一世” , 深受历代帝王赏赐和黎民百姓拥戴; 裴氏故里距离历代古都西安、洛阳、开封、北京都很近, 进京赶考路程短, 也容易接触京城官宦, 自然将相接武, 冠裳不绝了。

  裴氏曾有家规,子孙考不中秀才者,不准进入宗祠大门,有劣迹的官员死了不能进祖坟,谨遵“玉不琢,不成器;人不教,不知义”裴氏家族没有为子孙后代留下深宅大院和万贯家财,而是留下了自强不息的精神力量和修身自重的道德典范,这才是真正的、弥足珍贵的财富。“耕读传家”遗风犹存,许多人家的门楼上面都端端正正地雕刻着“耕读传家”四个大字。

  交通攻略:

  先从运城坐车到闻喜县,闻喜县有经过裴柏村的车,票价4元,行程半小时,宰相村就是这里。
 

本文标题: 山西宰相村,历史上出过3位皇后59位宰相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5050.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