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保护,要有热情,还要有能力!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8-09-12 08:35:54
核心提示:文物是历史的见证,如今文物保护观念深入人心,与文保知识在大众传播领域的有效传播有着紧密联系。《我在故宫修文物》《国家宝藏》等的走红,带动了一轮又一轮的文物热。

  文物是历史的见证,如今文物保护观念深入人心,与文保知识在大众传播领域的有效传播有着紧密联系。《我在故宫修文物》《国家宝藏》等的走红,带动了一轮又一轮的文物热。


  当下,从事文保工作不再是传统观念中的“冷板凳”,而是很多人眼里很“潮”的事,一些文保工作者甚至成了网红。


  但是,在意识和行动之间,还隔着能力的距离。空有热情,欠缺能力,不仅无益于文物保护,反而可能破坏文物。


  近期的典型案例就是活跃在民间的“走陵”活动。今年上半年,在陕西省泾阳县境内的唐代崇陵,一些“走陵人”私下将石刻移位,在文物保护界引起了轩然大波。


文物保护


  一个考古遗址被发掘以后,通常需要几年甚至数十年才能产生扎实的研究成果,而公众更关注的是“地宫开启”、文物重见天日的瞬间。


  文物保护的周期性与公众对成果的迫切诉求,存在显著矛盾。


  文保需要专业力量,更需要公众参与。问题在于,公众应当以怎样的姿态参与文保。


  面对精美的器物、价值连城的宝藏,凡是有审美能力的人都会心向往之。然而,文物保护的意义不止于“术”的层面,更在于“道”的追求。


  通过文物,能感受到历史上的时代变迁、疆域变化、人口流动,也能读出技术发展、社会关系、风物民俗,这些相对抽象的历史细节因为文物古迹而具象化。相比欣赏文物的外在美,那些内在而深刻的解读更见功力。


文物保护


  在公众认知与专业标准之间,对待文物古迹还一直存在开放程度的争议。这确实存在难以调和的矛盾。


  一方面,文物的价值应面向公众,只有充分开放,才能体现文物保护的意义;


  另一方面,过度开放往往会损害文物的保护状态,最终影响文物的欣赏价值。


  在具体案例中,地方政府利益和商业利益往往掺杂其间,让开放与保护的选择变得莫衷一是。


古塔


  文物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现阶段,我国还有大量重要文物流落在民间,或者处于缺乏管理的自然状态。公众参与文保,不仅是专业人员从事文保工作的补充,还是文物保护的“第一防线”,一些文物保护好不好,往往取决于第一手接触它们的人。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欣赏文物之美是人之常情;不过,如何妥善保护文物,无疑更需要超越于感情因素的能力和素养。


 
标签: 文物保护

本文标题: 文物保护,要有热情,还要有能力!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5887.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