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非遗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20-11-27 15:18:58  来源:河南日报
核心提示:以2001年昆曲入选“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为起点,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走进国人视野已经近二十载。至今,我国已有40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居世界第一位。在政府主导和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下,截至目前,我国已相继公布了四批共1372项国家级非遗代表项目、五批3068名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以2001年昆曲入选“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为起点,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走进国人视野已经近二十载。至今,我国已有40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居世界第一位。在政府主导和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下,截至目前,我国已相继公布了四批共1372项国家级非遗代表项目、五批3068名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各省(区、市)公布了15777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6432名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43787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绝大多数县(区)也公布了本级的非遗代表性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国家、省、市、县四级名录体系。


  当今,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我们迎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给新时代的非遗保护提出了新的命题和要求,基于此,结合我省的非遗保护工作,笔者有一些思考。


  非遗保护要坚持“见人见物见生活”,只有将非遗与时代相结合、与市场相结合,才能真正使“遗产”变成“资产”。比如,可以通过开发与时代精神相契合的非遗文创产品,赋予非遗产品系统性、普及性及经济附加值,促进非遗产品的多样化、市场化。例如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联合腾讯公司,通过“互联网+非遗”打造和推广富有河南特色的“黄河之礼”新文创,挖掘钧瓷文化资源。未来,腾讯团队还将从数字小程序、音乐、短视频、QQ手办、表情包、文创产品等六个维度,依托我省丰富资源,合力打造“老家河南”品牌,进而催生新产业的诞生。当下,琳琅满目、各式各样的非遗文创走向市场,在年轻人中刮起了“非遗风”,非遗文创作为市场“蓝海”,仍有巨大的开拓空间。


钧瓷


  在迈进消费社会的当下,品牌的力量时刻影响着消费者,而非遗正是经过时间沉淀和信誉凝练的文化“品牌”。提升非遗的市场影响力,就要把“品牌”擦得更亮、叫得更响。如11月16日,“中国·西华第四届胡辣汤大赛”在周口拉开帷幕,来自全省的48支队伍激烈角逐,不仅提高了胡辣汤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还进一步强化了河南非遗美食胡辣汤的品牌效应,更有力推动了河南非遗技艺和优质非遗产品走向全国,不失为一次积极有益的尝试。


  探索非遗传承新趋势,就要利用新技术、借力新媒体。如把互联网+、VR、AR等高新科学技术元素融入非物质文化产品设计中去,增强其魅力,提升其价值。当下,借助“短视频”赛道,非遗再次起航——近日在成都召开的“第九届中国大学生电视节”上,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杨乘虎说:“在8.5亿网络视频用户中,短视频用户占到了7.73亿。2019年开始,短视频有了特别鲜明的转型,内容上面体现出了非常鲜明的文化赋能的特点,比如刺绣、剪纸、印染皮影、竹编等非遗借助互联网短视频平台,变成了网络传播的热词和热点。拿抖音来说,1300多项国家级非遗代表项目,抖音传播了1200项相关内容,传统文化短视频就有6500万条。在快手上,1800万条非遗视频,累计观看超过300亿,获赞超过7亿。”


刺绣


  直播带货的风头正劲,今年6月6日、7日,省文化和旅游厅、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的两期“非遗传承健康生活——河南省2020年非遗购物节”直播推介活动,邀请了传统膏药(济世堂李占标膏药)、绿茶制作技艺(信阳毛尖)、玉雕(镇平玉雕)等18个非遗项目入驻,吸引观众超过55万人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办公室副主任刘成恩介绍:“明年准备针对非遗传承人开展一期网上销售培训,增强他们利用新媒体的意识,培训他们利用新媒体销售的实操技能。”


镇平玉雕


  当然,非遗保护是一项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系统工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要一如既往、久久为功,深刻把握当前非遗工作的新视野、新格局、新思路、新经验、新趋势,从而共谋新发展,实现新跨越,让非遗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

 
标签: 非遗保护

本文标题: 让非遗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9866.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3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