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徐霞客古道旅游资源(上)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7-04-18 10:16:37
核心提示:  《徐霞客游记》记载:癸丑之三月晦(1613年5月19日),自宁海出西门,云散日朗,人意山光、俱有喜态2000年,浙江宁海人以宁海
  《徐霞客游记》记载:“癸丑之三月晦(1613年5月19日),自宁海出西门,云散日朗,人意山光、俱有喜态……”2000年,浙江宁海人以宁海徐霞客旅游俱乐部的名义,向社会发出了将《徐霞客游记》开篇日(5.19)设为“中国旅游日”的创意和倡议。好梦成真后,宁海县徐霞客研究会也应运而生。

  宁海县岔路镇王爱山属天台山东门,亦称台岳东门,有丰富多姿的地形地貌以及丰厚悠久的文史旅游资源,明末大旅游家徐霞客曾两次取道王爱山去华顶山朝圣,畅游天台山。《徐霞客游记》首篇《游天台山日记》对王爱山有重要记载,王爱山旅游开发,主打徐霞客游线品牌,无疑是明智之举。如何利用和开发徐霞客古道游线旅游资源又是王爱旅游开发的重要抓手。


  徐霞客第一次上王爱山:“四月初一日,早雨.....又十里,饭于筋竹庵”。19年后徐霞客再上王爱山:“十五日,渡水母溪,登松门岭,过王爱山,共三十余里,饭于筋竹岭庵,其地为宁海天台界。陟岗三十余里,寂无人烟,昔弥陀庵亦废。下一岭,丛山杳冥中,得村家,瀹茗饮于石上。”这里两次分别记载筋竹庵和筋竹岭庵,是否为同一庵,有待进一步考证。

  《徐霞客游记》里记载的水母溪与松门岭完全在宁海岔路境内,筋竹岭大部分在泳溪境内,从筋竹岭头到弥驼庵三十里,贯穿于岔路、泳溪两地,也是甬台两地交界。今年4月8日,中国“霞客首游地”(天台泳溪)首届山地徒步大赛,就经过该条古道。当前,宁海岔路、天台泳溪都在筹建修复和改造徐霞客古道,因此宁海天台两地合作开发与利用徐霞客古道旅游资源尤为重要,采取共研共建共享的合作开放包容的姿态,能使徐霞客古道旅游资源得到更有效的发挥。

  建立互动交流平台,共研《徐霞客游记》

  宁海、天台两地徐霞客研究会都以《游记》首篇《游天台山日记》为重点在研究,并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成果,尤其是宁海县徐霞客研究会对王爱山境内的研究成果显著,有近百篇关于王爱山的文章在宁海县徐霞客研究会内部刊物《徐霞客在宁海》上发表,为王爱山旅游开发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目前宁海天台两地学会领导和政府领导之间的交流还可以加深,交流的范畴还可以更广,应建立互动交流平台,共同研讨。

  一是两学会之间可以举办座谈会、研讨会等形式,组织两学会成员之间进行交流和沟通。相互学习,提高研究水平,以期获得更好的研究成果,为天台山旅游开发提供智力支持。

  二是加强岔路泳溪两地政府间合作与交流。今年3月18日,岔路镇邀请了泳溪乡的领导,宁海县旅委、旅游集团、徐学会的领导共同实地考察筋竹岭头至冠峰段徐霞客古道,并就古道保护、修复和改造等工作进行了良好的交流,共建共享,互相给力,互相支持,客源互送,优势互补等理念达成共识,为合力打造徐霞客古道游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通过此次活动收到的效果,笔者认为交流还应进一步加深,可以定期或不定期举办,两地旅游合作论坛等形式,建立交流平台,共同高举徐霞客大旗,打出并打好徐霞客品牌,为推动两地乡村旅游的发展实现互利共赢,造福于两地百姓。


  三是通过共研,达成共识。通过文章交流。目前,宁海、天台徐学会的领导能够看到两地学者的文章,大部分会员看不到对方的理论文章。笔者认为,宁海县徐霞客研究会内部刊物,赠送范围还可以更广一些,让天台更多的学者能够看到宁海徐学会对《游天台山日记》研究的理论文章,同时可以用微信等新媒体技术相互传播,会员学者之间通过文章交流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在研究交流过程中,可能会有不同的观点,笔者认为两地学者对不同观点应持开放态度,允许争论并且应该鼓励争论,通过争论,沟通交流达成共识,但反对争吵,避免情绪化的言论,不抱怨不排斥。笔者注意到,目前两地学者对徐霞客游线具体细节如筋竹庵遗址、弥陀庵遗址等有较大的争议,对首游地的提法亦有不同的观点,笔者认为,越有争议,越需要沟通和交流,大家共同努力,寻找佐证,加深对《游记》的学习,结合现在地形地貌、古址、古迹,加以分析和研究,努力达成共识。

  要避免先入为主,尊重每位学者对《游记》的见解,如果宁海有学者认为弥陀庵不在宁海境内,宁海的其他学者也要开放包容,活跃交流氛围,继续寻找故事,弘扬霞客精神,使两地学者在交流中增强友谊,提交道德修养,提升学术水平;还可以组织两地学者共同考察古道、古迹,通过共研,达成共识。

  文章来源:微信号(宁海之旅)
 

本文标题: 开发徐霞客古道旅游资源(上)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quote/show-251.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15-250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