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实践 | 看拙政园的遗产旅游与价值保护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20-10-27 11:29:21  来源:文博中国  作者:张玉君
核心提示:近年,一种被称为“软旅游”的观光旅游变得流行起来,在形式多样的“软旅游”中,世界遗产成了最佳资源体和最优质目的地之一。这是一种通过参观历史城址、首都或者城市遗址遗迹等“唤醒”古代文化的新型旅游形式,而参观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上的地方和历史遗迹变得尤其盛行。

  近年,一种被称为“软旅游”的观光旅游变得流行起来,在形式多样的“软旅游”中,世界遗产成了最佳资源体和最优质目的地之一。这是一种通过参观历史城址、首都或者城市遗址遗迹等“唤醒”古代文化的新型旅游形式,而参观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上的地方和历史遗迹变得尤其盛行。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在遗产地与文化旅游的价值互构层面,文化旅游面向广大的游客群体,在传播文化遗产保护理念和提升公众参与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方面,提供了广大的群众基础。但随着遗产地旅游的持续升温,作为旅游目的地需要快速开发以满足游客需求,社会上依然有对遗产地实施竭泽而渔式的商业、人工化开发的利益冲动,重开发轻保护,重眼前轻长远的现象仍不同程度存在,往往又给遗产保护带来艰巨的挑战。如何平衡遗产地保护与可持续的开发利用,是很多遗产地亟待解决的问题。一种能够持续有效的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模式,必定是各利益相关者在意识到互惠互利必要性基础上,充分利用相互间良好协作关系的产物。


拙政园


  珍视遗产认知其物质和精神价值


  苏州园林起始于春秋,发展于唐宋,全盛于明清,鼎盛时期有园林250余座,历史悠久、艺术精湛,体现着中国造园艺术的最高成就。20世纪50年代初,先后抢修了拙政园、留园、狮子林、沧浪亭等多处古典园林,奠定了苏州园林保护和发展的重要基础。1963年,拙政园、留园被列为首批全国重点文保单位,与颐和园、避暑山庄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70年代末,苏州成为第一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又先后修复了环秀山庄、耦园、艺圃、五峰园、北寺塔、鹤园、曲园、听枫园等古典园林,进一步扩大了苏州园林群体性保护的范围。1980年,以网师园“殿春簃”为蓝本建造的“明轩”在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馆落成,成为首个出口海外的中国园林。目前,已有“流芳园”“兰苏园”“蕴秀园”等近40处园林落户海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使者;90年代中期,苏州启动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工作,1997年和2000年拙政园、留园、环秀山庄、网师园等9座园林作为苏州园林的典型例证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苏州园林至此登上了国际舞台,成为苏州城市的名片和最具文化价值的品牌。


拙政园小飞虹


  园林修缮保护是为留住园林记忆,而开放利用则是为了服务当代。根据苏州市委、市政府建设“天堂苏州·百园之城”的决策部署,2015年至今,苏州已先后公布了四批《苏州园林名录》,共收录108座园林(其中20座属于私人所有,并有9座私人园林已免费向公众开放),对12座重点历史园林进行了修复或遗址保护,完善园林保护监管机制,推动了88座园林向公众开放,让百姓共享苏州园林保护成果。


  探索苏州园林旅游与保护的平衡


  随着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人们对旅游产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苏州园林作为传统文化的精华,是旅游资源的金字招牌,在多年保护实践工作中成就显著。但基于历史和现实原因,也面临着新情况和挑战,生存状态不容乐观。或者从另一个角度讲,在目前整个工作局面甚至国内许多其他遗产地的保护和管理工作中,都存在一个相当普遍且容易被忽略的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工作环节,就是对文化遗产的认知。对管理者而言,认知遗产和遗产要素,是开展一切保护管理工作的前提,也是一切遗产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因为世界遗产的命运,并不取决于申遗成功的那一刻,而是取决于申遗之后的长效有序管理。


天堂苏州・百园之城第四批《园林名录》授牌


  以拙政园为例,其建筑均为砖木结构,工艺精湛,结构巧妙,但不易保存,在历史变迁中,受自然灾害性的侵蚀、风化、毁损不可逆转。时至今日,部分遗存或已面临生命周期的危点。日益增长的游客量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压力,超负荷使用对遗产本体的破坏越发显著,建筑墙体裂缝、倾斜、地坪破损沉降,假山裂缝、驳岸基础松动等问题越来越多。数据显示,在2015-2019年,苏州园林游客总量从1383.41万增加到1624.84万,五年中呈现逐步递增的状态。其中,作为面积最大的古典园林拙政园(占地约52000㎡),在2009年至2019年十年间,游客量更是从169.32万飙增至413.82万。在“五一”、“十一”等国假期间,大规模的人流量冲击导致景区爆满,某些不可控的旅游行为都可能为拙政园本体保护带来极高风险。有数据表明宁静舒适的游憩环境需达到人均60㎡的面积,而多数苏州园林接待游客的水平远达不到这样的水平。这样的游娱,即便其他的服务质量没有降低,但在园中举目所及尽是摩肩接踵的人影,也会给人一种乘兴而来扫兴而归的感觉,与“精品小园”的游赏要求更是相距甚远。


拙政园卅六鸳鸯馆


  我们已经意识到游客量的急剧增加并提出预警,意识到“过度旅游”对园林本体的危害。前些年已根据实际情况论证并采取“提高门票价格”和“热门园林捆绑冷僻园林”的参观运营方式,但仍不能满足当下需求,平衡遗产价值和游客参观之间的矛盾仍是目前研究和评估的重点。


  为进一步保护世界文化遗产不被损坏,保障旅游安全舒适和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拙政园管理处于2018年10月份开始实施全网实名制预约。2019年4月起,全面实行实名制分时段预约游览制度,按其规模确定最佳参观人数,每日限流游客30000人,瞬时游客数量限制为8000人,确保游客人数控制在承载量范围内。游客依据行程安排提前网上预约,不仅能保证参观场所的游人适量,也可从容前往而获得最大程度上的满意。截至12月底,全年入园游客413.82万人次(预约人次66.03万),同比增长20.13万人,增幅4.86%。通过实行预约游览制度,不仅提升了游客游览舒适度,对东北街地区游客拥堵现象也有所缓解,一定程度上还规范了景区周边旅行社经营行为,对解决利用与保护的矛盾具有积极意义。


分时段预约后游客拥挤现象缓解


  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成功和随之而来的国内旅游业增长,对国内多处遗产地保护构成威胁。八达岭长城、故宫、莫高窟、苏州园林等遗产地都面临着游客量激增等问题,纷纷出台在线预约、限时分流等制度,对大众旅游管理做出了回应,是现阶段的一项重要措施。


  结语


  旅游业的迅猛发展为遗产保护带来了环境和社会等方面的压力,对遗产本身、周边环境和游客本身带来的不利影响在所有遗产地都是普遍存在的。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互进互荣,是实现遗产地可持续发展的推进手段。在传统韵味浓厚的苏州,古典园林是苏州核心竞争力中最具鲜明特色的物质存在和文化品牌。地方经济要发展,文化遗产要传承,如何在发展中寻求平衡始终是我们要探索的问题。


 

本文标题: 文旅实践 | 看拙政园的遗产旅游与价值保护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quote/show-5444.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15-250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