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场域与戏剧演艺的融合创新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23-05-29 13:40:17  来源:沉浸城市
核心提示:纵观以往优秀的沉浸式戏剧案例不难发现,它们都能够做到为戏剧作品度身定制演出空间,并且与文旅、商业等因素进行完美的融合。可以说,沉浸式戏剧具有明显的商业化属性,因此沉浸式戏剧这一呈现方式可以轻易与多种商业元素发生勾连,进而产生新的盈利点。戏剧艺术与特色场地的融合,能够突破传统表演艺术对场地的要求,有利于形成文商旅互动的氛围。

  纵观以往优秀的沉浸式戏剧案例不难发现,它们都能够做到为戏剧作品度身定制演出空间,并且与文旅、商业等因素进行完美的融合。可以说,沉浸式戏剧具有明显的商业化属性,因此沉浸式戏剧这一呈现方式可以轻易与多种商业元素发生勾连,进而产生新的盈利点。戏剧艺术与特色场地的融合,能够突破传统表演艺术对场地的要求,有利于形成文商旅互动的氛围。而与商业综合体进行合作,发挥表演艺术资源线下引流效率,更能为商业体集聚人气,有利于“全城戏剧”艺术氛围的构建,也有利于城市文化氛围的营造。


  一、沉浸式戏剧的新演艺空间


  (一)戏剧+景点打造新文旅项目


  要实现沉浸式戏剧与文旅景点的耦合,首先要寻找到人文特点与时代趋势的匹配之处,例如和谐与美好、发展与奋斗、提升与创新;其次则是要注重新形式与旧内涵之间的融合,历经岁月洗礼、时代变迁,最终保留下来的文化才是精华,要把这些文化穿上当代人喜欢的外衣,走进生活,才让精神与价值观得以传承与前行;最后是做到故事的延续与续写,在创作上不仅要挖掘历史、延续远古的故事、述说祖辈的故事,还要讲述我们所经历的故事。


  例如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纪念时刻,上海作为党的诞生地,充分利用其具有的丰富红色资源,引导更多的民众走进红色遗址旧址和设施场馆,追寻初心之路,感悟理想之光、信仰之力。在五四青年节于多伦路首演的沉浸互动式红色文化情景剧《青春为祭》就是这类实景型沉浸式戏剧作品的典型代表。该剧场景利用了左联会址纪念馆、景云里、公啡咖啡馆、老电影咖啡馆等多伦路文化名人街上的历史文化场馆,通过沉浸式的情境设计、互动叙事等创作手法,突破传统观演关系,让观众获得沉浸式的情感体验。


  一个伟大的城市,一定有一个伟大的灵魂——城市精神。这种精神闪烁着人类城市进化与进步的科学真理光芒,照耀着伟大的城市砥砺前行,让城市里人们幸福地生活、幸福地工作,幸福地保护家园文化而传承城市文脉。


  红色精神作为城市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往往对城市的历史沉淀与未来发展有不可或缺的方向指引作用。而依托红色元素打造的沉浸式戏剧,则更是在城市精神文化传播与历史沿革介绍方面意义深远。


  比如,以周公馆为真实历史现场的红色主题沉浸式戏剧《思南路上的枪声——向着光明前行》,便是一部下足功夫、诚意满满的红色主题沉浸式文旅戏剧佳作。该剧以周公馆所辖两栋建筑的展陈和办公空间为“舞台”,以扎实可靠的历史事件为背景,以真实历史人物为角色设定,以悬疑推理为主基调,深度融合戏剧表演、剧本杀和沉浸式互动体验等多种艺术手段展开剧目表演。


▲上海周公馆丨来源:中国旅游协会


  在这里,观众将被分为工商组、民主组、文艺组、妇女组、记者组五个组别,以各自的身份沉浸式参与一场周公馆内召开的记者招待会,亲眼目睹革命者的奋斗与牺牲。让观众以主动学习者的姿态,感受红色革命精神的无穷力量。


  目前,大型沉浸式实景演出《寻梦闽都》在福州乌山也完成了首场公演,其与福州著名景点三坊七巷街区形成旅游动线,将演出分为“山海之间”、“坊巷情怀”、“海丝传奇”、“有福之州”四大篇章,以榕树精神为核心,以乌山为讲述者,设计金鳌银鳌主形象贯穿始终,场景描绘出栩栩如生的福州人文生态画卷。


▲实景演出《寻梦闽都》丨来源:匠工营国


  (二)戏剧+商业综合体搭建新驻演空间


  演艺空间和公共空间的深度结合,突破了传统表演艺术对场地的要求,有利于形成文商旅互动的氛围;与商业综合体合作,发挥表演艺术资源线下引流效率,为商业体集聚人气,有利于“全城戏剧”艺术氛围的构建,也有利于城市文化氛围的营造。


  例如,《疯狂理发店》的原型作品曾经在美国肯尼迪艺术中心小剧场驻演多年,被翻译成法语、德语等23种语言并在多国演出。开心麻花将该剧引入中国后,加入了沉浸式戏剧和剧本杀的元素,受到青年观众群体的追捧。自去年9月10日起,该剧在上海瑞虹天地月亮湾5楼驻演,并且取得了市场佳绩,尤其国庆长假期间,几乎场场爆满。


  国内首部深夜沉浸式剧场《里弄1992》则是开心麻花与商业综合体/城市公共空间合作的另一个沉浸式戏剧项目。该剧与北外滩来福士城市集市联合出品,在网红打卡地“上海老里弄场景”里演出沉浸式戏剧,并且将演出时间段安排在商场打烊后的深夜时段。


▲沉浸式戏剧《里弄1992》丨来源:匠工营国


  二、沉浸式戏剧新演艺空间的未来展望


  多样化的演出空间为沉浸式戏剧的生长和发展提供了契机,而大量“沉浸式戏剧/沉浸式+”作品的集中出现,则为这些别致的演出空间聚集了人气。有些作品甚至不止通过大麦、摩天轮等传统票务网站售票,而是新增了“大众点评网”“小红书”等本地生活的购票渠道。这意味着,与在传统剧场内演出的戏剧作品相比,“沉浸式戏剧/沉浸式+”作品的消费群体和消费性质都发生了变化。


  (一)强调游戏性、社交属性


  沉浸式戏剧经过数年的发展,其垂直领域已经开始分化。这个分化主要体现在弱化戏剧仪式性,强调游戏性的作品不断出现。沉浸式游戏是一种“戏剧游戏”,这是一项集体活动,活动拥有剧本(或是文本,或是剧情大纲),拥有表演场所,演员与观众的界限是模糊的。活动需要尽可能地让每个人都参与其中,并且确保每个人的即兴表演都能融入活动。在沉浸式游戏中,作为戏剧基本功能的游戏性被放大,而仪式性相对减弱。但是这不代表沉浸式游戏作为戏剧的净化、疗愈的功能随着仪式性的削弱而随之减弱。相反,恰是由于“沉浸”,往往能够使参加者受到更加深切的体验。


  例如,英国的沉浸式剧场“秘密影院”,创新性地融合了电影、音乐、戏剧和装置艺术,创造出一种拥有全新生命的艺术形态,以前所未有地体验感和趣味性吸引着年轻人的深度参与,让消费者的体验从单纯的“观看”转变为了“演出”。


  (二)寻求复购率提升的着力点


  对于沉浸式戏剧作品而言,其再消费性是保持持久活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当作品可以为观众提供多方面、多层次的情感需求的时候,可能可以刺激观众的重复购买,当观众需要从某一部作品中获得多维度体验的时候,也可能会刺激观众的重复购买。因此,多线程叙事、丰富的体验场景、对于观众的着装要求等细节安排都是非常重要的。


  (三)追求戏剧自身内容的精细打磨


  沉浸式戏剧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作品数量增长,市场占有率的提高,以及沉浸式戏剧自身发展等三部分。近年来,沉浸式戏剧自身发展亦在进行中。横向领域表现为融合——沉浸式戏剧已不局限于发端之初常见的肢体剧、话剧的演出形式,而是借由音乐剧、舞剧元素的加入,拓展了沉浸式戏剧的外延;垂直领域则表现为分化——沉浸式体验、沉浸式游戏、沉浸式剧本杀等新品类的出现,丰富了沉浸式戏剧的内核。针对这些细分领域的实践与研究,还需要不断深入,这不仅可以进一步促进沉浸式戏剧的发展,还可以为当代戏剧发展增添新的火种。


  沉浸式体验的深层意义在于能够促使观众通过演出和体验进行反身性思考,雷恩沃特曾指出,生命中的每一个时刻都是一个崭新的时刻,在每一个时刻都进行反身性的思考便是对自己的思想、感触与身体知觉的高层次认知。沉浸式戏剧则是打破了戏剧表演的“第四面墙”,缩减了观演直线距离的同时也将观演空间的地位凸显出来,发挥观者对空间支配的主观能动性,让观者更好地介入剧本、情节与表演,拓宽了对剧本解读方式的多样性。足以可见,演艺空间的设计构思在沉浸式戏剧中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坚持高品质的内容创作,坚持细节的严格要求,坚持为消费者提供真正的沉浸体验是这一行业向好发展的前提。


  现如今,沉浸式戏剧的发展已渐入佳境,众多的沉浸式作品展现在人们面前,等待着观众去感受、去沉浸每部剧作里不一样的梦境。不论是一组组演员,或是一批批观众,看似碎片化的出现,实则都是相互间的有机结合。即使人们总是以“浸入者”的身份,按着自身“任性”的脚步,来打乱它,来拆散它,但从一开始进入沉浸式戏剧,经历整个梦幻的过程,到整个戏剧的终结,就会发觉,有一份对沉浸式戏剧的迷恋,早已流淌在了自身的血脉,也铭刻在了自身的心灵。


 
标签: 文旅

本文标题: 文旅场域与戏剧演艺的融合创新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quote/show-6462.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15-250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