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之大暑】蝉声四起 夏意正浓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9-07-23 10:08:56  来源:古建家园  作者:司徒
核心提示:今日大暑,一年中的最炎热的时节来了。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2个节气,也是夏季最后一个节气。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20°,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气温最高。

  今日大暑,一年中的最炎热的时节来了。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2个节气,也是夏季最后一个节气。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20°,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气温最高。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中,……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这时正值“中伏”前后,气温最高,农作物生长最快,大部分地区的旱、涝、风灾也最为频繁,抢收抢种,抗旱排涝防台和田间管理等任务很重。



  大暑节气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因此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小暑不见日头,大暑晒开石头”等说法。


  炎热的天气和充足的雨水,大暑成为农作物生长最快的时期,农家谚语有言:“不热不冷,不成年景。”“六月不热,五谷不结。”“人在屋里热得燥,稻在田里哈哈笑。”高温与降雨促进了农作物的生长。


大暑三候


  我国古代将大暑分为三候: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


  大暑时,天气开始变得闷热,土地也很潮湿,大暑期间,时常有大的雷雨会出现,这大雨使暑湿减弱,天气开始向立秋过渡。


  古人认为,萤火虫乃腐草所变,萤火虫又名“烛宵”、“耀夜”,是大暑迎接立秋的诗意之虫,轻罗小扇扑流萤,萤火虫袅袅神秘在静夜里穿梭时,其实凉爽的秋已经不远了。


  土气湿润,天炎故蒸郁而为暑湿。俗称“龌龊热”,形容在此闷热的天气下,人们身上黏腻难耐的感受。


  因湿气积聚而招致大雨滂沱,而大雨时行以退暑,最热时秋即携大雨来临。



大暑习俗


  喝伏茶


  伏茶,顾名思义,是三伏天喝的茶。免费供应伏茶时间一般从农历六月初到八月末。这种由金银花、夏枯草、甘草等十多味中草药煮成的茶水,有清凉祛暑的作用。古时候,很多地方的农村都有个习俗,就是村里人会在村口的凉亭里放些茶水,免费给来往路人喝。


  晒伏姜


  伏姜源自中国山西,河南等地,三伏天时人们会把生姜切片或者榨汁后与红糖搅拌在一起,装入容器中蒙上纱布,于太阳下晾晒。充分融合后食用,对老寒胃,伤风咳嗽等有奇效,并有温暖保健的功效。


  斗蟋蟀


  大暑是乡村田野蟋蟀最多的季节,中国有些地区的人们茶余饭后有以斗蟋蟀为乐的风俗。



  送“大暑船”


  送“大暑船”是浙江沿海地区,特别是台州好多渔村都有的民间传统习俗,其意义是把“五圣”送出海,送暑保平安民。送“大暑船”时,伴有丰富多彩的民间文艺表演。


  吃荔枝


  民间传说大暑这一天吃荔枝,营养价值和吃人参一样高。荔枝含有葡萄糖和多种维生素,富有营养价值,所以吃鲜荔枝可以滋补身体。先将鲜荔枝浸于冷井水之中,大暑时刻一到便取出品尝。这一时刻吃荔枝,最惬意、最滋补。


  吃“仙草”


  广东很多地方在大暑时节有“吃仙草”的习俗。民谚说“六月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不会老”,仙草冻和烧仙草也是厦门人常见的消暑凉品。


  喝暑羊


  “喝暑羊”就是大暑时节喝羊肉汤,是流行在鲁中南革命老区沂蒙山区和鲁西南地区的大暑习俗。其中,以山东单县羊汤最为闻名。伏暑的羊汤汤质鲜美、营养丰富,具有健脾益气、温补肾阳的良好功效,成为人们饭桌上的一道营养美味的滋补佳品。



  喝面条


  大暑到,临沂城乡就有大暑“喝暑羊”(即喝羊肉汤)或者吃面条的传统习俗。这一天,家家户户嫁出去的闺女和结了婚的儿子都要回父母家,杀上一只羊,做上一锅凉面条,全家人一起喜气洋洋喝羊汤,吃面条,热热闹闹过大暑。


  烧伏香


  伏香,大暑节气气温最高,农作物生长最快,大部分地区的旱、涝、风灾也最为频繁。因此百姓烧香祈福,祈求风调雨顺,百谷丰登;还有一种说法,在伏天里用药香熏烤特定的穴位,可以治疗多种顽固的疾病。


  今年大暑,你是想被太阳烤成孜然味?还是香辣味?还是麻辣味呢?


 

本文标题: 【二十四节气之大暑】蝉声四起 夏意正浓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7776.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