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不是简单的消灭农村!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7-11-20 14:06:54
核心提示:  推进农村新型城镇化?不是简单地消灭农村、消灭农民,不是简单地发展工业、建设高楼大厦,扩充城市规模,而是要建设和发展新
  推进农村新型城镇化?不是简单地消灭农村、消灭农民,不是简单地发展工业、建设高楼大厦,扩充城市规模,而是要建设和发展新型城镇、建设和发展现代农村和现代农业。需要认真思考农村在首都可持续发展中的价值和功能,那么应该怎么认识新型城镇化与农村的关系呢?

  一、农村在城市发展中的低碳经济功能

  农村的比较优势是生态资源,农村拥有城市不可比拟的生态资源,丰富的森林、湖泊、湿地和大量的农林资源,这正是现代大城市所奇缺的。农村不仅为城市提供大量的生态服务产品,而且以其低碳经济、低碳生活为城市居民创造着生存的空间。如果说,现代大城市正在生产着有损于人们身心健康的垃圾污染、噪音污染、空气污染、道路拥堵等城市病,而农村则每天在生产新鲜的空气、纯净的水、健康的食品等。可见农村在以一种相对落后但相对节约的生活方式为城市发展服务。以北京市为例,从近6年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的家庭人均消费支出水平来看,城市居民家庭人均消费一直保持在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的2倍左右。

  据有关报告显示,我国城市能源消费量占了全国能源消费的80%以上,人均能源消费从3吨增加到4.55吨,是农村能源消费量的3倍以上。而城市生活固体垃圾人均日排放量也是农村的3倍以上。

timg (3)

  二、城市和农村发展中的优势互补关系

  城市和农村是一个空间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两个部分。理论上,城市处于这个空间系统的中心,农村则遍布于城市的周围,随着城市化与工业化的推进,城市的空间范围会逐步蔓延扩张,直接侵蚀着乡村的区域,这是任何一个区域发展必不可少的一个阶段。对于城乡之间的空间关系,必须认识到一点:城市的扩张必须是有序的、均衡式的扩张,一旦这个空间扩张过程失去控制,就会造成各种城乡空间疾病。

  所以,在村镇规划和建设上,要根据当地客观条件,科学编制规划;在新农村建设模式上,力求以人为本,突出与自然和谐,格调新颖,形式多样;在新农村建设部署上,必须坚持科学规划、分类指导、因地制宜,有步骤、有计划、有重点地逐步推进。要立足乡村特点,突出地方特色,尊重各地的传统、习俗,不能把鲜明的民族特色改没了,不能把突出的地域特征搞没了,不能把优秀的文化传统弄没了,不能把秀美的山川、丰茂的森林、宁静的湖泊破坏了。首都农村的各个区县、乡镇、村庄都有其比较优势,如生态、地域、文化传统优势等,应予以保护。处在水资源保护区的新农村建设,应按自然村落风格去建设,具有旅游资源优势的应发展具有民俗特点的新农村,具备生态优势资源的应建设具有田园风格的新农村。

timg (2)

  三、农业在城市发展中的生态服务功能

  与传统农业相比,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的突出特征是农业的多功能性和三次产业的高度融合性。传统农业主要是满足食品需求,体现的是生产、经济功能。而都市型现代农业除生产、经济功能外,同时具有生态、休闲、观光、文化、教育等多种功能。

  后工业时代的到来,使现代城市人物质越来越富裕,但身心健康却越来越糟糕。人们更需要稀缺的有机食品、新鲜的空气、清澈的蓝天、绿色的山川,而只有农林业才能满足现代人的这一需求;现代城市人生活越来越文明,但人们渴望有一个心灵可以栖息的田园,而只有农林业才能满足当代人这一需求。

  四、农民在城市发展中的劳动贡献功能

  城市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农民,农民的辛勤劳作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制造了一个又一个巨型城市。农民不仅为城市居民创造了有机的农产品,同时也创造了节俭勤劳的生活方式。

  城市和农村共处于一个生态系统之中,农村包围着城市。城乡的大气、水及各种物质流都是相互贯通的,城乡的生态环境和生态平衡也是相互依存的。一个符合生态规律的城乡关系应该是城乡生态分布合理,统筹废水、废气、废渣的排放和治理,协调一致的绿地系统、完整的基础设施、有效的自然保护。

  理想的城乡生态关系应该是城市及其周围的农村地区在经济、社会、环境系统上的生态化,有统一合理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和生产力布局,实现城市和农村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效益的统一。(文/网络)
 

本文标题: 新型城镇化不是简单的消灭农村!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quote/show-1502.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15-250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3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