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美丽乡村要用洪荒之力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8-01-08 11:29:45
核心提示:  众所周知,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建设的飞速发展和人们生活物质条件的提高,包括原本居住在乡村的农民朋友在内,并没有多少人愿意
  众所周知,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建设的飞速发展和人们生活物质条件的提高,包括原本居住在乡村的农民朋友在内,并没有多少人愿意在农村生活,他们涌向城市,追梦城市人。在这种大环境下,乡村振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然而,世界上任何有意义的事情实施和最终成功,是需要付出超常的决心和艰辛的。乡村振兴也一样,需要真抓实干,需要挽起袖子加油干。

  据相关权威消息,在过去的5年里,脱贫攻坚开创新局面,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落地生效,6600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农村社会焕发新气象。当然,相对于本次中央农村工作所明确的这些目标来说,这些成就只可以说是乡村振兴的一个开端。正如本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所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决定着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很显然,要切实解决三农问题,不但需要中央的好政策,还离不开各级党政部门深入细致的工作和基层一线相关人员的担当与实事求是。

timg (13)

  乡村振兴,任重而道远。

  首先,乡村振兴不能千篇一律,在具体实施中要因地制宜,找自己的优点,挖自己的特色。而且,乡村建设不能抛弃了朴素的元素。不但要抓硬件的建设,代表农村淳朴民风的乡规民约更是乡村振兴的软实力,这些元素也要深入挖掘;

  其次,培养现代化作业新型农民、新型农村领军人物,是振兴乡村的必须条件。让农民和农村领军人物改变思想观念、掌握农业种植技术、增强责任感,使他们从根本上认识到科学技术、开拓创新、勇于担当的内在意义;

  其三,结合农村现状,农业产业的振兴,离不开走合作社或者农民股份制农场的模式。由于农村劳动力严重短缺,导致土地撂荒或农作物疏于管护,之前那种家庭承包制的生产模式已经不适合新时代下农业生产规模化的开展;

  其四,发展优质农产品提高农民经济收入。为什么人们不愿意种地呢?因为农民用传统的种植模式经营农业收入太低,有些地方,农民辛辛苦苦种上一年地,抛去肥料及其他投资,收入没有在施工场地务工一个月的收入高,试想这么悬殊的比例,有几个人愿意回家种地呢!所以,农业种植应走精细、优质、特色化道路。农民要懂得用自己生产的精细、优质、特色农产品来提高收益;

  其五,传承和发扬乡村农耕文化、民俗文化。文化凝结于物质之中又游离于物质之外,在乡村,农耕文化和民俗文化不但是提振人们精神文明的良师益友,而且还是团结、互助、孝敬、友爱,传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直接渠道;

  其六,农村建设切忌铺张浪费和无序投资。在目前,农业产业相对于其他产业来说,属于见效较慢的一类。比如前两年有些煤炭企业转型投资农业,由于投资者用投资煤炭市场的大手笔做农业产业,最终因为投资与收益的比例严重失衡,导致深陷泥潭,造成资金与资源的双重浪费,那种做法实不可取。总之,农业建设需要简朴精神,容不得任何浪费和挥霍。
 
 

本文标题: 建设美丽乡村要用洪荒之力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quote/show-1931.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15-250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