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从乡村文明复兴开始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21-04-17 11:57:11  来源:网络
核心提示:乡村振兴要实现的是城乡融合新战略,而中国国土面积70%以上是山区、高原、荒漠,这些地区基本建设在过去的国土资源中属于不会被开发,没有潜力的地方。现在这些地方却因没有搞过工业而出现了新的机会。

  改革开放初期,国家在战略层面上通过优先发展东部沿海区域,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先富带后富的思路,以此打破长久以来积聚的平均主义思想。然而,从我国地理环境来看,版图幅员辽阔,三级阶梯式的地形带来气候、资源、交通运输等差异,以致先富带后富的思路实现起来难度很大。不过,从整体来看,这是一个正确的战略选择,所以被大家所接受。


  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要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是乡村实现发展和改变的一大契机。很多人会说,农村并不是没有发展机会。农民有田有地,是他们丢荒、弃耕,是他们懒惰。确实,农村贫困在一般情况下都不会是无产者、无地者的绝对贫困,而是现金收入能力低、不够支付教育医疗等过高现金开支的相对贫困。别看我们有13亿人口,其实不是所有人口都具有完全购买力,我们并不是13亿人口的大市场,而是只有城市有部分支付能力的有限市场,占人口绝大多数比例的农村,购买力其实还是个大问题。



  乡村振兴要实现的是城乡融合新战略,而中国国土面积70%以上是山区、高原、荒漠,这些地区基本建设在过去的国土资源中属于不会被开发,没有潜力的地方。现在这些地方却因没有搞过工业而出现了新的机会。


  城乡融合,意味着城市问题需要通过乡村来解决,乡村问题也需要通过城市来化解,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这也是十九大报告关于乡村振兴战略阐述中的一大新概念,是对城乡关系认识的一大调整。,于是近年来通过城市反哺乡村,不仅大资本开始下乡,甚至连中小企业、乡贤和市民也在下乡,提高人们的购买力,带动乡村的经济发展。


  以乡村社会为根的中华文明,决定了乡村不仅携带了中华民族文明演化的基因,也携带着中华民族的兴衰密码。在发展乡村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忘记,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根不是在城市,而是在乡村。



  中国农村问题,并不是重视不重视的问题,而是应该以什么样的视角认识农村解决农村的问题。


  在我国计划经济与“大跃进”时期,老一辈革命家对农民高度关心,却在发展的过程中依旧出现了问题。而出现问题的根源在于什么?关键在于认知思路出现了问题,他们用城市的思维来看待中国乡村的发展,寄希望把中国乡村问题放在城市化的一端来化解。却忘记了农业的第一使命是什么。


  乡村是农民的天然保险,是国家政治安全、粮食安全的底线。在工业文明时代,乡村无法成为工业化的有效载体,面临被城市替代的危险;但在生态文明新时代,乡村将是生态文明建设低成本推进与具有独特优势的落地载体。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乡村振兴,要紧抓乡村。



  “乡村兴则中国兴,乡村衰则中国衰”是中华文明演化一直遵循的规律。乡村振兴并不仅仅是乡村的事,而是关系中华民族命运与未来发展走向的大战略。迈向21世纪生态文明新时代的中国,将从乡村文明复兴开始。


  我们应该认识到,未来中国的乡村不再是乡村,而是使乡村成为类似城市的社区;农民也不再是农民,而是成为服务农业的农业工人;农业也不再是传统智慧农业,而是现代化、企业化、工业化式的农业。


 
标签: 乡村振兴

本文标题: 乡村振兴——从乡村文明复兴开始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quote/show-5819.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15-250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3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