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湛:乡村振兴不能“撒胡椒面”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9-02-21 09:25:50  来源:李湛  作者:解放日报
核心提示:有的农村基层干部说:“土地流转不了,乡村就振兴不了。”农村土地闲置标志转变农业传统生产方式的时机已经到来。

  有的农村基层干部说:“土地流转不了,乡村就振兴不了。”农村土地闲置标志转变农业传统生产方式的时机已经到来。新型农业生产主体如农业企业、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是推动农业生产方式转变的重要力量,也是吸引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回流的重要载体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当前,国际经济政治形势错综复杂、风高浪急,加快推进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显得更加紧迫,对增强抗击国际贸易压力、加紧扩大内需具有重要意义。


  农村服务体系有待健全


  当前,乡村发展的几个问题值得重视。


  第一,青壮年劳动力不断外流,而且在外定居的比例不断提高。部分乡村常年在外务工青壮年比例超过90%,呈现“空心化”现象。总的来看,外流数量始终超过返乡数量。


  第二,土地等生产资料闲置化加重。调研显示,土地撂荒现象在全国农村有蔓延趋势。这与交通条件和务工机会、自然条件的优劣以及外出务工人员比例有正相关关系。同时,土地临时租赁现象也值得关注。


  第三,农业收入提高渠道不畅。研究显示,农业收入来源传统、收入结构单一、收入渠道不畅、农产品价格偏低,依然制约了农业和农民的持续增收。综合来看,广大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非农业领域,农民内部收入差距有所拉大。


  第四,乡村治理水平有待提升。相关挑战包括乡村集体经济和集体组织的虚化弱化、农村人员的大规模流动以及乡村传统文化的日渐式微。


  第五,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差距。一方面,农业公共基础设施缺乏足够的对口资金,传统村落缺乏维护和改造资金;另一方面,乡村医疗、教育、文化、居住、商品、通信等公共服务与城市的差距仍然较大。


  由此,乡村振兴主要面临以下几个困难:


  土地流转有待规范。土地流转是转变农业生产方式的前提条件。有的农村基层干部说:“土地流转不了,乡村就振兴不了。”目前,土地流转的规模和规范存在一些问题,如土地流转交易的市场及机制不够健全、风险保障体系不够完善、土地承包者的利益保障有待提高、农民认知程度较低等。


  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有待健全。具体表现为:亟须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农机站、农技站等基层农业服务保障机构需要进一步激活,农产品的监管和检测体系有待加强。


  城市工商资本下乡瓶颈有待破解。先进的城市工商产业资本下乡并与农村资源实现有机融合,是整合农村要素资源、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方式。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是如何为返乡劳动力配套产业资本。


  农业生产方式转型有待加强。在这方面,需要借助政府的力量,推进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和农业生产方式变革。


  引导“城市资源下乡”


  乡村振兴影响深远、牵涉面广,难度很高,需要抓住关键、聚力突破,以转变农业生产方式为重点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避免乡村振兴演变成“广撒胡椒面”的普惠式补贴。


  一是通过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实现农村产业兴旺。


  产业兴旺是振兴乡村的首要任务。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扭曲的价格体系,迫使农民离开土地、挤向城市,从而导致乡村衰败、治理失控。振兴乡村需要围绕转变农业生产方式这一核心,探索小农经济如何向现代化农业生产方式转型升级。


  二是通过改变“小、散、旧、单”的生产组织和传统落后的生产技术手段,推进新型农业生产方式。


  农村土地的“三权分置”,为农村土地流转创造了条件。农村土地闲置标志转变农业传统生产方式的时机已经到来。新型农业生产主体如农业企业、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是推动农业生产方式转变的重要力量,也是吸引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回流的重要载体。


  三是促进农业现代化和产业融合发展。


  在有条件的地区,应大力推进“农旅结合”和“农超结合”等模式创新,发展“大户+合作社+农户”以及“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等。


  四是以“城市资源下乡”作为转变农业生产方式的必要条件和重要手段。


  应研究制订专门的激励措施,引导城市人、财、物、技术、文化等各种资源下乡,并与农村劳动力、土地等资源结合融合,促进农业生产生活方式转型升级。


 
标签: 乡村振兴

本文标题: 李湛:乡村振兴不能“撒胡椒面”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zhusixiang/show-1269.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项目策划
项目方案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