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大师史迪威:把历史元素放进现代建筑里面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20-06-23 13:35:26  来源:FD建筑艺术协会
核心提示:史迪威,台湾著名设计师,现任上海元柏建筑设计事务所总经理。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建筑学学士,美国哈佛大学设计硕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助理讲师,东海大学建筑系讲师、中原大学建筑系讲师、华梵学院建筑系讲师、中国文化大学景观系讲师、上海交通大学客座教授,曾在美知名的建筑师事务所(Jung/BrannenAssoc.Inc.)工作七年之久,长年在美国与台湾著名建筑设计公司主持建筑与室内的设计规划业务。曾代表参与香港九龙角填海计划投标得到首奖。

  史迪威,台湾著名设计师,现任上海元柏建筑设计事务所总经理。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建筑学学士,美国哈佛大学设计硕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助理讲师,东海大学建筑系讲师、中原大学建筑系讲师、华梵学院建筑系讲师、中国文化大学景观系讲师、上海交通大学客座教授,曾在美知名的建筑师事务所(Jung/BrannenAssoc.Inc.)工作七年之久,长年在美国与台湾著名建筑设计公司主持建筑与室内的设计规划业务。曾代表参与香港九龙角填海计划投标得到首奖。

  “我很期待中国的设计的多元化,但要挖掘出中国设计的主心骨。在有中国设计现代化的同时,有部分低调简约、土豪金的设计师是市场容许的,这才是设计界百家争鸣的最佳状态。”

  来到元柏建筑师事务所附近,一眼就望到了这个外观别致、有设计感的房子。我们到的时候史迪威先生还在开会,他耐心地向事务所的建筑师们传达自己的意见,教授设计技巧。前台人员热情接待了我们,不久后我们便进入了史迪威先生的办公室开始与他的交谈。

  Q&A

  Q:听说您的父亲是复旦大学新闻系毕业的,您学习建筑是继承父亲的梦想还是自己感兴趣呢?

  A:也算是我们家都有的想法,我们家基本都是学艺术的。我父亲是抗战的时候是复旦的新闻系,他当初就填了两个志愿,一个是南京中央大学的建筑系,一个就是复旦大学,结果后来就进了复旦大学新闻系。但是他还是蛮喜欢建筑的,因为这样他平时白天做新闻的工作,晚上下了班回家就做建筑的工作。所以我的哥哥和我都是念建筑,现在我的两个小孩也是念建筑。

  Q:您是因为自己比较喜欢所以选择了室内设计这样一个方向吗?

  A:可以这样讲。我跟我哥哥其实都念的是建筑,但是之后都在做和室内相关的事情,建筑也有在做。我的父亲从小就很喜欢去买模型汽车,去买美国的杂志,然后就开始自己来做模型。他也会买积木回来,我和我哥哥每段时间就把积木推倒了然后搭新的造型。这个过程就显得我从小的环境就都跟建筑有关系。所以对我来说,我们家也还是有一个家里的影响。

  Q:您在哈佛大学完成了建筑学硕士的学业,对您的母校有什么评价吗?

  A:我觉得好的学校它选择老师的部分比较特别。因为哈佛的背景和知名度它都请到目前在建筑这个专业环境里面最知名的或者说最有潜力,影响力很深的建筑师来当老师,所以它其实重点是训练学生成为一个好的建筑师。你们今天看到很多得过普利兹建筑奖的得主很多都在我母校当过老师。

  Q:您当时接受的教学是更注重老师的指导还是自己的领悟呢?

  A:其实国外的老师基本上都是比较点到为止的,可能学生自己的态度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才是最主要的。有的学生老师一点他就会做很多东西出来,这样的学生在你的身边不知不觉就影响了你工作的态度,所以我觉得在一所好学校,好同学可能比好老师更加重要。在国外申请学校建筑系的方式是需要你有一个作品集,然后跟老师谈你想做什么,如果他们觉得你不错,那你再申请机会就会比较大,不完全是靠考试成绩,所以会比较自主一点。

  Q:毕业之后有考虑过在国外发展吗?

  A:我哥哥也是学建筑,他毕业没多久就在外面开始工作了。我毕业之后先是跟着几个老师,然后开始跟着我哥哥慢慢地做一些室内方面的事情。去国外读建筑也是当时的观念好像觉得说去国外走一圈一个学术领域才算走完了。这个从中国近代史,满清末开始好像都有这样的想法就是读完大学要出国走一圈,我当时在台湾也是想先工作,然后等后来有机会了再去到国外念研究生,所以我去国外还算比较晚。

  史迪威先生认为一个开放的社会,能够包容各种文化。外国人来到中国,把外国的理念带到中国的建筑中,对双方的发展都是有利的。不一定中国的建筑就一定要中国人自己来设计,适当地吸收外面的思想能够帮助中国走向世界,有助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比如请优秀的国际建筑师做一个设计,它可能会像一个好的老师感染周边所有的建筑师,感染下一代人。哈佛一个老师曾经很清楚地说过领尖的建筑师是做有当代性的建筑,就是说这种设计只有这个时代才出得来,所以它才具备有时代精神。

  Q&A

  Q:对于国内的一些建筑,比如被评为全球最丑建筑的沈阳方圆大厦,您有什么自己的看法?

  A:它存在很多问题,第一个就是在国内很多建筑它的业主有很多要求最后去改东改西。方圆大厦是台湾的设计师李祖原设计的,他在台湾做了非常多很棒的现代主义建筑,包括台北101大楼也是他做的。他有很深的中国情结,所以他想要把中国元素放在他的建筑里面。当他想要把中国建筑和现代主义建筑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就出现了一些问题,可能出来反而不太好。但是很多时候也是因为有现况、法规、业主的限制,把原本的设计改动了之后就不太符合本来的理念。他的目的是想要以铜钱为外形,预示财源广进,事业发达,这就是所谓的后现代主义建筑,也就是把历史元素放进现代建筑里面。

  Q:那么您对现在校园建筑或者说教室的设计规划有什么见解吗?

  A:校园的建筑在国外也分为两派,一种就是做得很形式化的建筑,另外一种就是把校园里面学生的行为老师的行为、交流的一种方式放进在设计里面,这就要看建筑师怎么去诠释了。那我觉得不是很赞成做一个很气派的学校,我比较希望是做一个能增进学生交流,对教育有好的影响的设计,这其中就包括了一些户外的开放广场啊,建筑室内室外的一种引导啊,这些东西我觉得会比较重要。

  Q:您在进行设计的时候有没有自己坚持的理念或者说原则呢?

  A:在国外的一些学校其实在硕士班的时候它主要就是训练你对一件事情一种贯通的想法,这对从事艺术行业尤其是建筑师来讲非常的重要。就比如现在普立兹奖得主的那些建筑师,你看他的作品,从他年轻时候开始做的作品到后来得奖,可以看出他有他一脉传承的设计的想法和结果。不是说你今天突然冒出一个设计就可以得奖,因为建筑师他要有他一贯的想法,那呈现出来的真的是长时间对建筑论风格、论效果、论实用来讲,都得到大家很长远的一致的认可。所以为什么王澍会得普利兹奖,他不是很高调地去创造一种造型,他有一种从人文,从建筑本质去思考的过程。就我的话,我是比较看重一种空间的运用。其实空间很活,所以我在我的建筑里面不管有意无意都会把空间做的有趣而活络起来,就是说我在很多小房子里尽量创造一个有趣的空间,使它能够有很好的生活趣味性。

  我也做过一些住家,那住家的目的就是让人能生活在里面。因为现在大部分的小孩子在城市的公寓里面都很可怜,我那个时代小孩都在街道上很自然地跑来跑去,没什么车子很安全,也没人去拐卖小孩,今天来讲小孩子在大街上跑爸妈都不放心,都怕白天跑出去然后就找不回来了,所以永远没有那种自由的感觉。我的想法就是把家就以怎样把空间做活这样的概念来创造。

  对史迪威先生的采访到这里就告一段落了。确实,室内设计最终还是与大众生活紧密相连的,总不能是设计师一个人的阳春白雪。希望大家能对这篇采访稿有所感触。


 

本文标题: 建筑大师史迪威:把历史元素放进现代建筑里面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zhusixiang/show-1650.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项目策划
项目方案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