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启初:让传统技艺复活的“铜鼓王”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21-03-05 11:13:35  来源:网络
核心提示:韦启初出生在一个铸造工匠家族,高祖父是清朝时期的民间铜鼓铸造师,但到韦启初父亲这一代,家族已经转为铸造铁锅、铝盆等日常用品为主,铜鼓铸造技艺逐渐失传。

  春节期间,在广西的一些壮瑶村寨,人们会以敲打铜鼓的方式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而这种制造精美的铜鼓,曾一度因为制造工艺的失传面临着传承危机。后来,在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壮族铜鼓铸造代表性传承人韦启初等铜鼓爱好者的反复试验之下,铜鼓铸造迎来了“新生”。


  春节前夕,走进韦启初位于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的铜鼓铸造厂,烧得火红的锻造炉里流淌着炙热的铜水,工人们把铜水注入铜鼓模具之中。一旁的成品展示区,数十个已经制作完成的铜鼓正在等待包装,运往各地。“现在的产品是出来一批卖一批,很抢手。”韦启初说。


  韦启初出生在一个铸造工匠家族,高祖父是清朝时期的民间铜鼓铸造师,但到韦启初父亲这一代,家族已经转为铸造铁锅、铝盆等日常用品为主,铜鼓铸造技艺逐渐失传。


  在我国南方少数民族地区,铜鼓是颇具代表性的文物,与当地各民族的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独特的铜鼓文化。20世纪90年代,韦启初和父亲一起在广西、贵州等地做生意,发现当地少数民族群众使用的铜鼓历史都在百年以上,而且数量急剧下降,铜鼓这种少数民族文化“活化石”面临失传的风险。但对于铸造铜鼓的工艺,无任何文献记载,也没留下任何铸造模具。


  韦启初说,当时经常有群众四处打听是否有铜鼓出售,但铜鼓铸造技艺几近失传,市面上只有少量古老的铜鼓出售,他和父亲决定自己研究铜鼓铸造。


  铜和铁、铝的特性不一样,用模具简单拼装起来的铜鼓虽然外形与传统的铜鼓相似,但敲击时的声乐效果达不到要求。为了做到原汁原味复制,韦启初走访了数十个还在使用铜鼓的少数民族村寨,对现存的铜鼓进行了反复的研究和试验。为筹钱购买试验用的原材料,韦启初甚至卖掉自己的拖拉机。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经历上千次试验失败后,1997年,韦启初利用砂模铸造法铸造出一面铜鼓。这面铜鼓无论是外观还是声乐效果,都与传统铜鼓十分接近。


  “别小看这样一面铜鼓,除了表面和内部有精致的太阳纹、鸟纹、羽人纹等纹饰,各个部位的厚度也十分讲究,只要有一些偏差,敲打时发出的声音就达不到要求。”韦启初介绍,铜鼓铸造成型之后,还需要根据不同演奏需求进行调音和打磨,经过一系列工序之后,铜鼓制造才真正完成。


  20多年来,韦启初不断对铜鼓的铸造工艺进行改良,小至0.39厘米微型礼品铜鼓,大到6.68米巨型铜鼓,这些铜鼓无论是鼓型、花纹、鼓声、质量等都已达到民间使用要求。他的铜鼓铸造厂现有近50名工人,年产铜鼓达两万面,产品除了能够满足少数民族群众演奏需求,还作为艺术品走进更多群众的生活之中。


  “当听到群众用大铜鼓奏响洪亮激越的乐曲,古代先民们敲铜鼓欢庆起舞的场景仿佛就在我眼前,激励着我继续把这项传统技艺传承下去。”韦启初说。


 
标签: 大铜鼓

本文标题: 韦启初:让传统技艺复活的“铜鼓王”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zhusixiang/show-1807.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项目策划
项目方案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