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绣非遗传承人邹英姿:把运河绣进节气里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23-03-10 10:25:00  来源:大运河传播
核心提示:6岁时母亲教她穿针引线,从一个助理工艺美术师到中国工艺美术大师,“70后”邹英姿不仅独创了“滴滴针法”,还将精巧的刺绣技艺融入到重大题材创作中,让苏绣焕发出新时代的光彩和魅力。

  “我要把运河绣进下一个节气里!”这个国庆节,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苏绣非遗传承人邹英姿依然俯身在绷架上,一针一线地绣着她的“节气”系列。刚刚带领100人的团队完成了莫高窟标志性建筑《九层楼》双面绣创作,她感慨“错过了今年春天的每一朵花”。好不容易歇下来,行走在苏州街头的她,又被大运河上来来往往的船只触发了创作激情。


  6岁时母亲教她穿针引线,从一个助理工艺美术师到中国工艺美术大师,“70后”邹英姿不仅独创了“滴滴针法”,还将精巧的刺绣技艺融入到重大题材创作中,让苏绣焕发出新时代的光彩和魅力。


  2019年,她带领12名绣娘以每天耗时13个小时、共绣制470多万针的艰辛,完成了长2.09米、宽1.30米的苏绣《开国大典》,这也是一位“70后”绣娘与重大历史时刻“对话”的过程;2021年,她和苏州工笔画家华彬共同创作《瑞歌百年》,熠熠生辉的红船周围,用细平绣、细乱针、散套针、抢针、滴滴绣等不同技法绣出百只姿态各异的鸽子……提到这些“心血之作”,邹英姿依然心潮澎湃。那些扛着相机去上海和嘉兴南湖采风的认真,日夜赶工、眼睛都要“瞎”了的努力,以及看到作品完成后的喜悦感,在邹英姿看来这就是艺术家“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最好证明。“真正的艺术是艺术家内心深处的一种潜意识,保持天真烂漫,保持那颗‘初心’,与时俱进,才能与未来对话。”


  如何让博物馆的文物“活”起来?清末民初在敦煌藏经洞发现的唐代刺绣《凉州瑞像图》是流失在海外的遗珍。几年前,邹英姿开始按原比例、原技法对它进行复绣,并最终无条件捐给敦煌研究院,以这种形式让它“回家”。“这是我献给祖国的一份礼物,这个礼物,我准备了五年。我觉得,人在有限的生命中,要多做一些有利于国家的事情。”用刺绣语言给古老的文物注入温暖的情感,她的另一幅刺绣作品《时间都去哪儿了》对话青铜器,也被苏州博物馆收藏。


  这些年,邹英姿的绣针频频与传统文化连接。在她的一针一线下,“二十四节气”有了苏式表达。


  《夏至》是电线杆和一群叽叽喳喳充满生命力的麻雀;《谷雨》用滴滴绣的短针脚勾勒出江南春雨的线条;到了《春分》,她大胆地将苏绣和新鲜的泥土黏合在一起,来表达“本土文化需要保护”的思考;而《立冬》,则是她在多次田野考察后绣出的一粒即将萌发的“稻谷”。邹英姿表示,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中华文明的智慧,《立冬》也是她献给北京冬奥会的作品,“稻谷在土地里的厚积薄发,也象征着中国运动员赛场上的拼搏精神,它还有个名字叫‘大地之眼’”。


  邹英姿的作品,既有“厚重”的历史文脉,也可见“清新”的江南文化。她说:“我们对艺术的态度,就是要有自己的审美和思考,然后开出花儿来!花的芬芳,是创新也是传承。”


 
标签: 苏绣

本文标题: 苏绣非遗传承人邹英姿:把运河绣进节气里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zhusixiang/show-2112.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项目策划
项目方案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