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秀平:用探铲向古老文明致敬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23-06-05 14:42:40  来源:山西晚报
核心提示:考古探掘工,是从事考古勘探、发掘工作的技术人员,在田野考古工作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许多重要的文化遗存、考古发现,都是通过考古探掘工勤劳的双手得以揭示出来。

  考古探掘工,是从事考古勘探、发掘工作的技术人员,在田野考古工作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许多重要的文化遗存、考古发现,都是通过考古探掘工勤劳的双手得以揭示出来。


  在2022年全国文物行业职业技能大赛中,来自山西省考古研究院的牛秀平获得考古探掘工项目二等奖(该项目一等奖空缺)。


  扎根田野考古一线39年


  牛秀平今年60岁,已经在考古一线工作了39个年头。


  1963年,牛秀平出生在长治壶关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1984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跟随邻居家表哥来到俗称太原“南十方寺”的白云寺,参与在这里进行的太原娄睿壁画墓的修复工作。后来,他又参与了榆次猫儿岭墓群的发掘工作,走上了考古探掘之路。


  田野考古工作分为考古调查、考古勘探、考古发掘等不同流程。牛秀平向山西晚报记者介绍:“考古要先进行调查,在调查的基础上有重点地进行勘探。勘探能基本摸清地下是墓葬还是遗址、什么形制、大约多少年,再进行发掘。”多年来,牛秀平大部分时间在一线进行考古发掘工作,发掘中如果遇到需要勘探的情况再进行勘探作业,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一步一步走到现在。


  39年的时间,牛秀平与同事先后参与了山西境内多项重要考古发掘。吉县柿子滩旧石器时代遗址、芮城清凉寺墓地、绛县横水西周墓地、柳林高红商代遗址、大同云冈石窟窟顶北魏辽金佛教寺院遗址,他参与的5个重要发掘项目先后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今年2月底,他参与发掘的山西霍州陈村金元时期瓷窑址又入选“2022年山西省重要考古发现”。


  考古工作需要传承,田野考古一线队伍也需要有技术经验的前辈“传帮带”。2021年至2022年,山西举办两次全省田野考古技术培训班,牛秀平都担任考古工地的指导老师,为新队员传授探掘技术经验。同时,他还担任山西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的考古实习老师,在考古发掘一线为同学们实操指导、答疑解惑。他希望更多的年轻人投身田野考古探掘,让考古事业后继有人。


  长期以来,田野考古一直是一份条件艰苦的工作。考古工地一般远离城镇,生活条件简陋,面朝黄土背朝天,不论严寒酷暑都要在考古工地坚守,牛秀平粗糙的双手、磨起的老茧和晒黑的皮肤便是最好的证明。39年来,他奔走于各个考古工地,用脚步丈量三晋遗迹,用手中探铲揭露古老文明。


  技能大赛探铲飞舞显身手


  2022年8月,牛秀平在2022年山西省文物行业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得考古探掘工项目一等奖。也是这次参赛,让他对参加此次“国赛”有了信心和底气。


  实操环节,在晋阳古城赛区,参赛选手需要在3小时内完成3个探孔的勘探,勘探深度12米,并绘制遗迹平面、剖面图,考验选手对城市遗址地层堆积的识别;第二场位于山西警察学院赛区,选手要在3个小时内利用最少的探孔完成“遗迹”卡边,并绘制遗迹平面、剖面图,完成探区地下堆积勘探记录等,比拼的是选手对于地下文物遗存的找寻能力。


  面对复杂的地层状况,牛秀平一次次向下锤击,一点点向上取土。通过多年的积累和丰富的经验,他对遗址进行初步判断,遵循田野考古相关工作规程,利用土质土色的变化辨认地层堆积,顺利地完成了比赛项目,最终获得了全国二等奖(一等奖空缺)。赛后,牛秀平坦言:“参加此次全国竞赛,对标那么多优秀的探掘高手,自己感觉到还有很多不足,还需要在以后的工作中继续努力。”


  看似简易的探铲和一上一下的动作,考验的是考古探掘工的技术水平和经验积累。当问牛秀平参加完比赛后有什么经验或者技巧可以分享时,他回答:“这个工作没有什么捷径,就是技术和积累。”正是因为像牛秀平这样的考古工作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精益求精、执着坚守,才让那些埋藏许久的遗迹,连接起完整清晰的三晋文明脉络。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今年6月,年满60周岁的牛秀平即将迎来退休。在被问及退休后的打算时,牛秀平表示:“退休后我还要继续干,省考古研究院计划再返聘我5年,我再为咱山西的考古出出力。”他在说这句话的时候,无比坚定。


  如今,牛秀平正在临汾霍州陈村金元时期瓷窑址考古工地进行后续的发掘工作,继续用手中的探铲,向古老文明致敬。


 
标签: 考古

本文标题: 牛秀平:用探铲向古老文明致敬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zhusixiang/show-2168.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项目策划
项目方案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