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彩画大师带你揭开苏式彩画的奥秘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24-01-19 13:20:23  来源:微园林
核心提示:边精一,古建彩画大师。自幼喜爱美术,上世纪六十年代就读于北京市古建技工学校彩画专业。从事油饰彩画工作六十余年,曾任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彩画顾问,参与故宫、天坛、颐和园、北海、雍和宫、美国华盛顿牌楼等上百项古建彩画工程,著有《中国古建筑油漆彩画》。

  边精一,古建彩画大师。自幼喜爱美术,上世纪六十年代就读于北京市古建技工学校彩画专业。从事油饰彩画工作六十余年,曾任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彩画顾问,参与故宫、天坛、颐和园、北海、雍和宫、美国华盛顿牌楼等上百项古建彩画工程,著有《中国古建筑油漆彩画》。


  2024年1月13日,园博馆邀请边精一老师开展漫谈“苏式彩画”主题讲座,引领公众深入研究和传承苏式彩画,并发扬其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


  本期园林讲堂,我们将探索苏式彩画的艺术世界,走近彩画大师的坚守传承。


  以下内容根据讲座内容整理


  边精一:今天来到园林博物馆,给大家讲彩画,先向大家问个好,还有我非常尊重的85岁的刘全义老师来给我助阵,也非常感谢博物馆。我愿意和大家一同探讨、分享传统文化。


  边精一:什么是彩画,彩画包括两个大项,一是工艺,二是图样。工艺就是怎么做,包括材料、工具、程序等;图样包括图案和绘画。这些都是美术范畴的。


  我刚接触彩画是在59年末,北京市房管局技校,我喜欢彩画,被这一艺术所吸引,由此入了这一行。我那时经常拿着自己的画去找刘继卣、任率英等国画大家请教学习。


  参加工作后,感觉满不是那么回事(彩画和国画不一样),学习彩画,先要把油漆、地仗弄明白了然后再说彩画的事。


  彩画分成图案和绘画,图案占70%,绘画占30%,在实践中逐渐地体会到这行的范围和深浅。图案有整体和局部之分,绘画包括山水、花鸟、人物、线法等。


  线法,古代绘画的界画在彩画行里叫线法,线法和人物加在一块就叫“线法人”。故宫西路的长春宫游廊壁画,用尺子画建筑构件,然后再画人物,是《红楼梦》题材,我一看就是我们这行人画的。但是不留名,建筑彩画包括壁画都不留名。


  有人说永乐宫的壁画是学美术的人张遵礼画的,法海寺壁画是宛清福等15人画的,这些人没有在画上留名,是法海寺的一块碑上写的,有木匠、瓦匠、冶铁官、画士官……,这是民间的艺术。


  中国四大壁画:敦煌、永乐宫、法海寺、河北毗卢寺。法海寺和毗卢寺的壁画是同一稿,前者多沥粉贴金,后者无沥粉贴金。这些都属于彩画范围,所以说彩画的范围比较广。


  故宫里的那个线法画就是画匠画的,不落名,长春宫游廊的《红楼梦》壁画也没有留名①,谁画的?不知道。


  边精一:我们入行的时候,有一些人相当了不起。张学雷的师太爷张玉峰是七级工,我那时是二级工。当时的七级工还有李巨贤、郑书本、李振云、陈仓。我先自己磕头拜师于李巨贤,后又被工会分配跟周福(东坝人,精于官式彩画)学徒,所以我有两个师父。


  金荣是彩画泰斗王仲杰的师父,满族人,大高个,画花鸟的,我跟他就过伴。


  我师父李巨贤是新派,画花鸟、人物、风景。莫斯科北京餐厅有他的山水画。


  郑书本最厉害,西四当年有一个同仁堂药店,构件比较大,他在挂檐板上画了一个漂亮的大卡子,我印象特别深。他在牛皮纸上用粉笔摊稿,瞬间完成,真了不起,北京市找不出第二人,太厉害了。他的洋山水最拿手。


  陈仓,杜恒昌的师父,也非常全面,不但会彩画、壁画,还会剁泥匠的手艺。清末民国的时候,西洋画兴起,很受欢迎,市面上大量出现,陈仓画的洋山水非常好,树木的立体感很强。


  边精一:过去有一种说法,乾隆爷下江南,把这种彩画带回了北京,所以叫“苏式彩画”。


  《工程做法则例》中没有“旋子”、“和玺”的名称,只有苏式彩画的名称,《则例》是雍正年的,比乾隆早,这就有问题了。《则例》中苏式彩画的条目有十余条。清华大学的李路珂老师已将宋代彩画整理了,我们也应该把清代彩画整理出来,这也是一个贡献。


  这是我给苏式彩画下的定义:它是与官式彩画格式相结合,可以自由设计和选择题材的一种彩画。


  它和旋子彩画不一样,可以灵活设计、灵活选择画题,它的变化比和玺彩画和旋子彩画要明显得多。


  彩画规范化程度高的就是旋子彩画。


  苏式彩画一词早于旋子彩画,为什么叫旋子彩画,梁思成说,旋子彩画的“旋”字,北京口音是“学”②。这类彩画行业叫“圈活”。旋(学),我认为就是转圈的意思。


  边精一:苏式彩画可以自由地发挥与想象,比如这里卡子的设置和构图,全在于你的应变。又如箍头,万字箍头现在都弄成了回纹箍头,一个较麻烦,一个较简单,这个没有限制。传统的还有工正王出、寿字、锁链锦、福字、贯套……这些都应当知道,设计时可以自由选择。


  卡子哪里的好?颐和园的大戏楼,它那个卡子非常漂亮。北海仿膳廊子尽头处的一个楼,那卡子也不错。


  还有北海公园北岸的静心斋,那个卡子非常好看,是清代中晚期的作品,我把它复制到前边的游廊上了。


  这里的聚锦,形式可以自己选择,左边画蝙蝠抱寿桃、香圆果,右边画扇面、玉磬,《工程做法》里有“福缘善庆苏式彩画”,这不就是民间吉祥话“福缘善庆”吗!《工程做法》里还有“年年如意苏式彩画”、“云秋木苏式彩画”等十三种苏式彩画。


  恭王府里有在垫板上画柿子的,就是事事如意的喻意。


  边精一:彩画设计早期是画这些内容:江山万代、海屋添筹、一统万年青……更早的还有锦纹。我画一个简单的:木桶、万年青花、万字——一统万年青;海屋添筹:海水、山石、一个小房子、仙鹤、寿桃,最重要的是房子里有一个罐子,内有三根竹签(筹签),喻意长寿。《古建园林技术》上有解释③。


  写实的绘画,最早画线法,什么是线法?就是风景画加界画。


  五十年代这种题材太多了,它和传统的界画不一样,清代界画大家袁江、袁耀,用的是鸟瞰透视;风景画是西洋画透视,有灭点、交点,这种画法后来兴盛了。


  这种画太难了,现在没人画了,它得用界尺打出瓦垄。


  在四、五十年代的时候,有一个叫王兆春的,他画的线法透视非常舒服,这主要得看透视,你没有灭点、交点、视平线这方面的知识画不好。


  现在基本上都是画山水、花鸟了,设计应该有具体的要求。


  再发展到后来,就是国画了,山水、花鸟、人物故事,这时候这个行业就和国画界连上了。


  比如中山公园大门北向明间,包袱里画的孔雀牡丹(牡丹参考王道中,孔雀参考田世光);下边的方心是赵金城画的《群马图》,他参考的是戈湘兰(国画家),把它变成彩画了,谁见都说好,现在没了。


  东次间(中山公园南大门北侧),画的是两个大老虎,也是赵金城画的;西次间画的是一个狮子,是蒋广全画的。


  彩画借鉴国画后,就特别注重国画技法了,如南朝的谢赫“六法”,谢赫《古画品录》提出的“六法”: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像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


  边精一:苏式彩画的演变表现在两个方面:图案和绘画。


  图案首先要看宋《营造法式》,名目很多。我画个图,示意一下彩画的几种做法。


  种类:1.满苏画;2.卡箍头;3.卡箍头搭包袱;做法:1.片金;2.金琢墨;3.烟琢墨;4.攒退。还有纠粉、拆垛等,就比较次了。


  卡箍头最少,卡箍头搭包袱其次,设计都可以选用。比如说四合院的彩画设计,大门很重要,可以满苏画,卡箍头搭包袱有点省略,差一点。大门卡箍头的少,后檐上用得较多。垂花门得满画,倒座卡箍头就行。抄手廊子,可以满画,也可以画卡箍头搭包袱,全在你的要求。正房要满画。


  各种做法可以和各种类型相配。彩画设计要分类、分项、分等级。


  边精一:我今天没有什么准备,好在是漫谈彩画,我就漫到这,谢谢大家。


  注:①据王仲杰2022年10月27日《围绕苏式彩画发展若干问题的探讨》(专题讲座)的讲述,长春宫游廊壁画《红楼梦》的画师名叫苏文龄,此画作于溥仪逊位后暂居故宫的那段时间。


  ②梁思成《清式营造则例》第六章:藻头的彩画有规则的几何形,最常见的是旋子(北平画匠称学子,亦曰蜈蚣圈)和和玺。


  ③《古建园林技术》36期,蒋广全《清代中期的“海屋添筹苏式彩画搭袱子”》:“海屋添筹”,据《东坡志林》卷二载:“尝有三老人相遇,或问之年,一人曰:‘海水变桑田时,吾辄下一筹,尔(迩)来吾筹已满十间屋’”。故旧以“海屋添筹”为祝寿词。


  边精一老师的精彩讲授,不仅使我们领略了苏式彩画的艺术魅力,还展现了工匠技艺的传承与发扬。


  一起一落走笔尖,一瞥一扬自悠然,起谱落墨之际,彩画跃然于木。


  正在园博馆一号主题展厅展出的“锦色Ⅱ——探寻江南建筑彩画”展,邀您一起,继续徜徉中国建筑的万千“锦色”。


 

本文标题: 古建彩画大师带你揭开苏式彩画的奥秘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zhusixiang/show-2303.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项目策划
项目方案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