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振香:新中国第一代女考古学家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24-03-29 10:56:16
核心提示:郑振香,1929年10月出生,195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系,1959年分配至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工作,是新中国第一代女考古人,1976年她主持发掘了河南安阳妇好墓,对我国殷商考古意义重大。

  郑振香,1929年10月出生,195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系,1959年分配至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工作,是新中国第一代女考古人,1976年她主持发掘了河南安阳妇好墓,对我国殷商考古意义重大。


  她与人合著的《殷墟妇好墓》《殷墟玉器》《殷墟铜器》《殷墟的发现与研究》《安阳小屯》等,深化了殷商研究的方方面面。2018年10月13日,殷墟科学发掘90周年纪念大会,向郑振香颁发了殷墟考古发掘“功勋人物”纪念章和纪念证书。


  1950年,郑振香进入北大博物馆专科,1952年院系调整,转入北大考古专业,毕业后留校任教,1955年成为商周考古的研究生,可以说她是新中国第一位自己培养的女考古研究生。


  驻守殷墟40年


  唤醒沉睡3000年的殷商大墓


  郑振香在研究生毕业后就职于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常驻安阳工作站,直至退休仍坚持工作多年,为殷墟考古工作驻守长达40年。


  她从小喜欢的穆桂英,在历史上并不存在。穆桂英的生命始于明代小说,后因话本、豫剧的传播,她与杨门女将的故事广为流行,家喻户晓。郑振香仰慕穆桂英的魄力,而她自己的性格也是这样,一旦下定决心就要坚持到底。


  如果不是郑振香40年来的坚持,妇好墓的发掘不知会推迟多少年。又或许这位中国历史上有据可查的第一位女性军事统帅,如今也会和郑振香的幼时偶像穆桂英那样,只存在于传说之中。


  1975年冬,河南安阳殷墟小屯村西北的一片高岗地被列入平整的范围,时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安阳工作站站长的郑振香在接到报告后,带领工作站的同志进行文物钻探。经过钻探,在棉花地边缘的耕土层下真的发现了殷文化层,并很快探到了夯土建筑基址。


  她连忙找到村里的干部沟通保护遗址的重要性,建议取消土地平整的计划。但时值严冬大雪,发掘只能推迟到1976年开春,她和爱人陈志达、南京大学张之恒教授等人组成了考古队。


  队伍中有人挖到了一座废弃房屋,并在其正中位置发现了一个长方形的灰坑。郑振香作为队长,立即上前清理灰坑,露出了一片长方形的红色夯土,这截夯土又硬又厚,她意识到,下面可能会有墓穴。当时有专家认为,这里只是普通的地,夯土是残留建筑物的痕迹。


  但考古的经验和直觉告诉郑振香,一定要探到底。


  随着一枚玉坠的发现,沉睡3000年的殷商大墓重现人间。


  从书本到现实


  妇好的“大女主剧本”


  1976年,妇好墓刚刚打开的时候,郑振香震惊了。墓里足足埋藏了210件青铜容器,加上大批兵器、工具等等,青铜器总重量达到1.6吨。埋入墓中的750余件玉石器,更让郑振香见识了商代玉器的丰富品类。最令郑振香兴奋的,当然还是109件青铜器上的“妇好”或“好”字铭文。


  妇好墓出土的青铜器


  “妇好”这两个字,在甲骨文中反复出现几百次之多。经过郭沫若和唐兰的考证,妇好是商代盘庚迁殷都之后的第二代帝王武丁的王后。据甲骨卜辞记载,她文主祭祀,武能征伐,地位崇高,与武丁相爱至深。“国之大事,在祀与戎”,除了王后,妇好还集祭祀、将军于一身,在“武丁中兴”的王朝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妇好墓对于商王朝的研究也具有极重要的意义。妇好墓的出土文物属于殷墟四期中的第二期。妇好既是武丁配偶,又先于武丁而死,故殷墟二期文物的绝对年代对应的是武丁前期。于是殷墟文物的编年,便直接与商王建立了联系。


  “她应该很有气魄


  就像穆桂英一样”


  郑振香的家乡在河北东光。自古燕赵多义士,抗战时期燕赵大地也出了许多女英雄。


  在郑振香看来,战争时期有人保家卫国做出贡献,和平时期有人成为学者,古今女性总有一些共同的东西,只是时代不同,表现不同罢了。


  郑振香曾在接受采访时说:“早在北大读甲骨文的时候,我就知道妇好,知道历史上有这样一位文武双全的杰出女性。但是当我从妇好墓出土的器物上第一次看到刻有妇好的铭文时,确是感到说不出的震撼和喜悦。”


  在郑振香心中,妇好是个高大的女性,她曾把妇好的扳指套在自己拇指上,但根本套不住;妇好的力气要很大,要能拿得起墓中极重的武器;妇好也应该很会打扮自己,考古队发现了一箱骨头簪子,妇好的玉簪子就有28个。


  “她应该很有气魄,就像穆桂英一样。”


 
标签: 考古 殷墟考古

本文标题: 郑振香:新中国第一代女考古学家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zhusixiang/show-2343.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项目策划
项目方案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