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丰也:所有做玉的人都在不停捞钱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7-11-07 10:25:48  来源:云南信息报
核心提示:1983年出生于德宏,中国青年翡翠艺术家,中华艺雕大师,当代翡翠雕刻艺术先行者,中国玉器雕刻行业百花奖、神工奖、天工奖三大奖获得者,世界杰出华商珠宝协会理事,中国市场学会艺术品专家委员会委员。

 

  于丰也简介

  1983年出生于德宏,中国青年翡翠艺术家,中华艺雕大师,当代翡翠雕刻艺术先行者,中国玉器雕刻行业百花奖、神工奖、天工奖三大奖获得者,世界杰出华商珠宝协会理事,中国市场学会艺术品专家委员会委员。

  于丰也初中毕业后,进入社会开始打拼。在做过了加油站服务员、保安等工作后,不甘放弃画画梦想的他,在瑞丽找到了一份切割玉石的工作,之后从传统学徒成长为翡翠先锋。而在其近10年的玉雕生涯中,他雕得最多的不是残荷即是佛。

  500年前的明朝,云南已开始开发翡翠,世界最大的玉石出产国缅甸也与我省接壤。但是,云南的玉雕产业,却不如香港、广州等沿海城市。我省目前有大约4000人从事玉雕产业,但由于文化基础不足,很难造就大师级人物。

  如今,云南正筹建珠宝学校,培养中高层次玉雕创意人才,同时加强人才的引进。本报也试图走近80后玉雕大师于丰也,聆听他对这个行业的感悟。

  现状

  云南约4000人从事玉雕产业

  云南翡翠开发,始于明朝中期,至今已有500年历史。期间,玉雕业开始规模化发展。

  改革开放后,腾冲、瑞丽玉雕产业发展最为迅速;盈江、芒市等地也相继发展。缅甸是世界上出产玉石大国,云南乃至中国的玉石毛料大部分都来自缅甸。2001年左右,由于缅方不允许进行陆路向云南出口玉石毛料,改为通过香港、广州等地进行水路、空运出口,因此云南的玉雕产业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和制约,玉雕产业的发展重心转移到了沿海如广东、福建等地。仅有少部分人通过私人关系亲自前往缅甸将少量的毛石运回云南。

  2008年初,缅方重新开放玉石毛料陆路出口,云南玉雕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玉石毛料也大量进入云南。2008年至2010年,因为玉雕的持续涨价催生市场,云南玉雕产业规模逐渐形成,市场的吸引使得云南玉雕人才回流,同时部分省外玉雕师和玉雕从业者流入云南。

  省文产办专职副主任田大余介绍,最近5年,云南的玉雕产业才有了规模和从业人员构架。如今专门的玉雕队伍大概有4000人左右,其中大师级别的玉雕师大概有三十余位。从业人员主要分布在瑞丽、腾冲、芒市、昆明、盈江、龙陵等地,其中瑞丽和腾冲约占总人数的90%左右。

  玉雕产业带动配套产业,据了解云南玉雕产业相关配套产业中还有配座师、抛光师、镶嵌师等。云南整个玉石珠宝产业大概有15万人左右的从业人员,而玉雕人数只占总人数的3%左右。

  玉雕分为饰件、挂件、摆件等。云南的玉雕师擅长于摆件,但数量相对较少。另外,云南工厂加工则相对薄弱,而广州最擅长的是工厂化生产,标准化生产、批量加工,规模化生产的饰件、挂件等。一个大的加工厂有3000人左右,从事流水线作业,但是这些工厂不做摆件。

  难题

  玉雕师缺培训 创意创新不够

  玉雕产业是金字塔式人才结构,尖端的玉雕大师一般身兼创意总监、投资人等职,而玉雕大师会有专门的助手辅助工作,其下还会有玉雕工作的执行者以及学徒等。因此,一个优秀的玉雕师背后往往是一个庞大的团队。

  云南玉雕发展起步较晚,发展水平不足制约着云南珠宝产业的发展。毛料在云南,成品销售又回到云南,而玉雕加工则不在云南。即很多毛料从云南运到广州等地,玉雕大师雕刻成功后,又运回云南卖。随着云南玉雕环境的改善,不少玉雕大师带着团队进入云南,这也给云南玉雕市场注入新的血液。

  虽然云南玉雕产业在批量化生产上面稍显薄弱,但玉雕多以精雕细琢的摆件为主,胜在独具匠心,作品独一无二。

  不过,云南目前玉雕产业的发展存仍存在问题,如加工发展不足,满足不了玉雕产业迅速发展的需要。在毛料进口、加工、成品批发、零售中,加工成为制约玉雕产业发展的一个薄弱环节。

  另外,玉雕的创意创新不够。这是云南的问题,也是整个中国玉文化的问题,中国玉雕产业的发展历史文化悠久,但玉雕产业历来都是以师带徒这样一个传统的技术传承方式,多少会出现受制于传统的影响,难以突破传统流传下来规矩。很多玉雕师缺乏系统的教育和培养,很多玉雕从业人员基础文化并不高,如哲学、美学、宗教学、人文科学等基础文化教育不够,则很难出创意大师。学校培养不出大师,但没有文化也出不了玉雕大师。

  其次,玉雕从业人员对玉石雕琢的时候,注重材质多过创于意;而雕刻主题(传统玉雕主要以人物、动物、植物、山水、花鸟为主题)的单一导致了玉雕产品大众化没有辨识度,大同小异的玉石雕琢造型越来越满足不了玉雕产业发展壮大的需要。

  出路

  云南正筹划建立珠宝学校

  中国玉雕发展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田大余认为,如今玉雕已走到了一个需要变革的十字路口,玉雕产业需要用一个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方式,将这一传统文化产业推向新的发展高度,这也是当代玉雕大师在传承中应尽的责任。

  为应对这种情况,省文产办也正在积极做出应对措施。首先,加强招商引资,继续扩大玉雕产业的发展范围,加强同香港、广州等地玉雕产业的合作,引进投资,创造市场,吸引更多优秀的玉雕大师和玉雕创作团队。其次,加快玉雕创意人才的培养,政府和社会资本也在筹划在云南建立珠宝学校,培养一批中、高层次的玉雕创意人才,加强同现有玉雕学校的交流与合作,广招贤才。

  再次,通过各种手段比如举办云南玉雕大师评选等引导玉雕大师促进创新,过去玉雕的评判标准主要是材质和工艺,现在要将评判标准的重点转移到创意和工艺上来。

  对话

  于丰也:所有做玉的人,都在不停捞钱

  于丰也,80后男子,云南的骄傲,被公认为玉雕大师,且具有一定的国际影响力。于丰也说,玉雕已融入他的生活,他的生命。在与投资者出现分歧时,他会毫不犹豫坚持自己的想法,对玉石材料做大胆的尝试,哪怕负债累累,身败名裂。

  正是他这种重视艺术要高于金钱的态度,成就了他的声誉,事实也证明,在这个浮躁的社会,他是对的。

  多数玉雕业者 不清楚艺术创作是咋回事

  云信:在你眼中,这个行业的现状是什么样的?

  于丰也:5年前,我在广东平洲,为了生计,每天都很忙碌,并且觉得自己有想法。但是又不被发现,感觉很不得志,感觉伯乐都死了。3年前,从事这一行久了,我开始安静、沉淀下来,也开始读书了,书本像一面镜子照射着自己的无知,从内心发现发觉自己只是初中毕业生。我没有读完过一本小说,没有读过一本关于哲学的书。轻狂是因为自己无知,傲慢也是因为自己无知。这个时候,我发现到处都有伯乐,但自己真不是千里马。

  从事这一行的年轻一代,已经没有人再去学习了。从事玉雕这个行业的人,大都是急于名利,而不用心去做事情。所有做玉的人,都在不停地捞钱。

  和中国的其他行业一样,玉雕这个行业也非常乱,并且非常迷茫。但是,他们又认为自己并不迷茫,他们的目的就是先把钱赚到手,有钱就是大爷。看到这个现状后,回过头来自己安静地思考、探索的时候,就会发觉,绝大多数从事玉雕的人,他们还没有完全理解,艺术创作到底是怎么回事。

  玉雕行业的创意是一种回归

  云信:你是如何看待艺术创作,又是如何做的?

  于丰也:在现在玉雕市场上,很多做工都非常好。只要用心为这个东西去创造的人,都能做出非常棒的作品。但是我并不屑这一切,不是狂,也不是瞧不起别人。

  我认为,艺术创作不是雕刻有创意的东西,也不是不雕没有创意的东西,它的本质与创意无关,艺术创作是一个探索过程。探索艺术创作这种东西,它是一个不需要准确答案的东西,允许出现失败与曲折。

  艺术的本质就是做人的本质。再说得具体一点,就是艺术家对艺术的感知和生活的感受,然后用各种形式传达他的观念。像绘画、雕刻等,但是翡翠雕刻又多了一个东西,就是传达创作者思想观念的时候,还要懂得去珍惜、爱惜这块材料,根据材料的特点,根据优劣来展示和隐晦起来,更突出或者更隐蔽。

  转变为价值后,它可能会变成“一栋楼”,但这些都是人赋予它的。它本身的美,是要靠艺术家问心无愧的真挚去传达,去感受。所以说这个行业的创意,是一种回归。不是一种迷茫、烦乱的添加,回归一种很真切、很自然的东西。

  我觉得这个行业,真正的艺术创作才刚刚开始,行业里有一些前辈和兄长, 他们做得很好,他们觉醒得比我们还早,但始终太少了。

  手镯or玉雕 没有明显鸿沟

  云信:很多人都只是爱玉手镯,很多玉石材料也都被做成玉手镯,对于雕饰品并不感兴趣,你怎么看?

  于丰也:玉雕属于高端作品,是有想法的作品,它的收藏也属于高端人群,比较富有的人群。之所以会这样,主要是这类人群对中华文化有很深地了解与体会,玉雕作品作为文化传承,起着载体的作用。

  云南的人文、文化背景还较为欠缺。看到玉很值钱,大家都把它当做一种材料,当做一种赚钱的媒介。在很多人看来,玉石跟其他商品没有什么区别,像卖菜的、卖银器的一样。

  以前,我也觉得手镯、挂件,就是一种材料转换。有的玉手镯材料那么好,做成这种很可惜,但今天不会这样看了,有的料真的必须做手镯,有的料必须做挂件,有的料要切,有的料不能切。看到高档的手镯、特别有意思的挂件,有时候会流口水,很喜欢。

  一块玉石毛料,它是做手镯还是玉雕,没有明显的鸿沟,它也没有对错,只是说它适不适合,适合了就对了。相对不适合,就不对,但这种相对也是建立在人类的文化体系里面。

  不打破观念禁锢 永远是“囚人”

  云信:生活中的你是什么样的,如何提升自己?

  于丰也:我的优点是从来不在乎钱,缺点就是花钱太厉害。

  我的童年过得很阴暗,经常被人欺负,性格柔弱。到现在为止,内心的自卑感还是很强,来自于小时候的生活。现在会释然很多,但虽然表面很阳光,内心还是比较阴暗。我不喜欢串门,到一个新城市,不知道怎么去交朋友,但知道怎么应酬,虽不是很情愿。装嘛,过了就没事了,自己说的话自己都不信,但是又不能不说。

  我有“阅读障碍”,大多数只是从图片中、生活中学到的。对于生活中的小事,我能悟出很多生活的道理,且记忆深刻;对于图片,我已形成自己的品位标准。

  举一个关于胸怀的例子。前两年在瑞丽,我和董事长在瑞丽住酒店的时候,晚上一个小姐模样的女子递过一张名片,说“老板,如果晚上需要服务,打电话”。当她出现在我面前的时候,我就有一种憎恨的心理,没有接名片,而董事长很礼貌地点点头,接过名片,微笑着客套地连说“好,好”。

  之后,我对董事长充满鄙视,暗自谩骂。当前方出现一个垃圾桶时,他把名片很自然地撕了,扔到垃圾桶。那一刻,我觉得很羞愧,自己心胸竟如此狭小。人的思想和观念出现的时候,就会形成一个鸟笼,这个鸟笼就是一个思想监狱,如果你不打破自己的观念禁锢,你永远都是一个思想上的“囚人”。
 

本文标题: 于丰也:所有做玉的人都在不停捞钱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zhusixiang/show-294.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项目策划
项目方案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