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舒宪:紫禁城与中国文化核心价值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8-03-02 10:01:17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叶舒宪
核心提示:◎ 8000年的玉教神话、6000年的神龙升天神话、2000多年的承露盘神话、1000多年的佛教动物犼之神话,就是这样层层编码,叠加组合在华表整体意象中,成为中华帝国皇权神圣象征的结晶。
  ◎ 8000年的玉教神话、6000年的神龙升天神话、2000多年的承露盘神话、1000多年的佛教动物犼之神话,就是这样层层编码,叠加组合在华表整体意象中,成为中华帝国皇权神圣象征的结晶。其间尤其值得探究和玩味的是:天人沟通的媒介符号物,如何从玉到金属再到石材的变化情况。从汉代武帝的建章宫,到明代永乐皇帝的紫禁城,华夏王城维系着神话建筑的象征品格,其核心精神就是体现天人合一神话观。

  一个古老文明的核心价值形成,一定会突出体现在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从象形汉字“國”和“国”两种造字原则看,有方形的城池加上干戈或玉器,就足以象征国家政权。出现城市,是史前期部落社会向文明国家过渡的物质标志。就华夏而言,有没有城市加戈或玉器的物质符号,成为判断“国”之起源的关键物证。作为2012年度中国十大考古发现的陕西神木石峁遗址,让一个4300年前的巨大古城横空出世,震惊全球的知识界,2013年即被评为世界十大考古发现。石峁古城位于黄土高原与内蒙古草原接壤地带,该城池完全用就地取材的石料累积建造而成,总面积达到400万平方米。如今一面世,就获得“中国史前最大的城”之美誉。央视《探索·发现》栏目已经拍成四集纪录片《石破天惊·石峁古城》,并于2014年3月播出。石峁的城墙石块缝隙之间,时常有玉礼器的发现。而且,考古工作者在上世纪就于此地采集到几件玉质的戈。由此可见,石峁城不仅同时满足了“國”形成的条件,也隐约透露出夏代帝王曾经奢侈地修筑瑶台玉门一类传说的真实性。

  我们中国人谈文化与城市这个主题,如今有全新的考古新知识参照。从石峁古城格局的内城加外城的同心方结构上,今人惊讶地看到明清两代的皇城北京城和紫禁城的结构原型,居然可以上溯到4000年前的黄河中游河套地区。那时候既没有文字,也还未进入青铜时代,美玉辉映石城的特殊景象,所引发的思考与遐想空间,都十分巨大辽远。

  从石峁石城到紫禁城,中国的皇城模式一脉相承。紫禁城之名对应天文神话的天体中央紫薇宫想象,确立为天人合一的统治权象征性建筑。城南天安门前后的两对华表,是明清时代以来的中国人引以为豪的华夏标志性符号。华表取材汉白玉,这种以石为玉的命名中,就体现着史前形成的玉崇拜传承,以及周代形成的白玉崇拜精神。华表柱体上的雕龙符号,至少可以上溯到6000年前的红山文化玉龙。如果运用国内的新兴学科——文化人类学的理论术语,可以找出华夏文化符号原型编码与再编码的数千年演变轨迹,揭示这个古老文明核心价值的形成脉络。华表意象以四个神话主题为表现:汉白玉的符号溯源8000年,龙图像的历史演变6000年,承露盘神话2000年,佛教动物犼神话1000年。

  汉白玉,顾名思义是对白玉的替代品,因为玉料是自古以来的珍稀宝物,在8000年前开始在西辽河地区被神话化和神圣化,并不断传播扩散。夏商周王朝以来,被历代统治者所崇拜和追捧。物以稀为贵,玉料是石头中十分稀有的品种,而白玉是玉料中最稀有的品种之一,其储藏量不到玉料的百分之十,因而更显珍稀,一直以来价值连城。《韩非子》中就有“千金之玉卮”的说法,表明黄金有价玉无价的古老信条。东周时楚国的国宝称为“楚之白珩”,也是一件白玉质的玉礼器。可见白玉不可能用于一般的建筑。汉白玉是作为白玉的替代品出现在皇城建筑的。中国人形容完美无缺的理想状态,常用的说法是“白璧无瑕”。鸿门宴上的项羽,一旦看到刘邦为自己献上的代表王权的白璧,就决心不再追杀自己这个竞争对手。这是因为玉神话支配下的虔诚信仰者西楚霸王,一拿到白玉国宝就心满意足,不愿再违背“化干戈为玉帛”的道义原则去“追穷寇”。

  在统治者的大量需求和自然资源限制这一对矛盾中,解决供不应求的主要方式是寻找替代品。在玉器时代,替代珍稀玉料的方式是采用似玉的美石。进入青铜时代之后,可以用铜来替代玉,也有用琉璃替代玉料的情况。铜和琉璃虽然也珍贵,但毕竟可用人工冶炼的方式获得,铸造的技术革新,又比雕琢玉石的传统增加了造型和刻画表现的自由度。于是,冶金和铸造的工艺技术被神话化。比汉白玉更早使用的玉石替代品是铜。华夏神话想象将西部昆仑山视为玉山,其功能是通天通神,接引天神降临人间,所谓“帝之下都”说,指的是天帝除了天堂之都以外,降下人间时所居之都。汉代东方朔《神异经·中荒经》云:“昆仑有铜柱焉,其高入天,所谓天柱也。为三千里,圆周如削……”与玉山通天的信仰相比,这是青铜时代以来的金属神话新想象,用铜柱充当玉柱的替代物,承接通天之象征功能。而明代修造紫禁城建筑,大量使用汉白玉,并将通天通神的具体场所从八千里之外的昆仑山转移到天安门前。这种神话想象中的圣地衔接,正如紫禁城后面的景山作为人工封土之山,原本就叫“万岁山”,意在承接华夏万山之祖的龙脉昆仑山,将天地沟通的意图落实到山河大地的风水脉络系统中。明代统治者从南京迁都北京之前,让礼部尚书邀请江西的客家风水师廖君卿团队设计规划,探查燕山山脉的合适位置,先修造出永乐皇帝的阴宅,让“万岁山”即景山,承担连接阴宅(皇帝陵墓)与阳宅(紫禁城)的象征纽带作用。
 

本文标题: 叶舒宪:紫禁城与中国文化核心价值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zhusixiang/show-804.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项目策划
项目方案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