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剑雄:传承传统文化关键是使之变成社会实践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8-03-23 11:46:47
核心提示:从先前的“国学热”到现在的“传统文化”热,中国5000多年文化正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在去年举行的2017“汉学与当代中国”座谈会上,
  从先前的“国学热”到现在的“传统文化”热,中国5000多年文化正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在去年举行的2017“汉学与当代中国”座谈会上,复旦大学资深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葛剑雄给大家泼了一盆“冷水”,他认为,传统文化不是学来的,关键是要有选择地继承,关键是能够把它变成社会的实践,变成年轻一代所能够接受的一种生活方式和行为准则。

  葛剑雄首先为传统文化“正名”,他认为,把所有过去的文化都看成传统文化是不符合中国历史的。“并非所有过去的文化都是传统文化,实际上传统文化应该是在中国过去比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发挥着重要作用,代表了当时的主流文化。”

  葛剑雄认为,我们在对待传统文化时要正确理解“传承”二字。“传是记录、保护、保存、延长、延续过去的文化,承是继承、发扬、延续、转换和创新。”

  葛剑雄进一步解释说,从传的角度看,我们不必判断它究竟是先进的,还是落后的,甚至不用考虑是否有存在的意义,“因为这是我们历史的一部分,这是人类历史的一部分,他能够保存到今天,是因为依靠一种不自觉的因素,我们要无条件、无差别的传下去。”例如一些精美的古代的建筑往往是保存在穷乡僻壤,也没有人注意到它,所以也没有人把它拆来卖钱,也没有人去改造它,到了今天我们对所有应该保存的都应该尽力把它保存下来。如果是人的话,我们就把他掌握的文化和技艺传给后人。“应该尽最大可能变不自觉、无意识为自觉、有意识。”

  对于“承”,我们要选择性的继承。“穿个汉服,磕头跪拜,嘴里讲点文言文,这些简单的模仿古代并不是继承传统,对于古代的价值观或者思想、理念,我们应根据现代的要求来重新解释,要考虑怎样使他在今天、未来发挥积极的作用。”

  葛剑雄认为,中国是一个理性的、文化的、世俗的国家,当我们传承古代优秀的文化时,一方面要充分理解认识它的意义,另一方面还应该和历史学家、社会学家的研究结合起来,看看是否已成为社会实践。“中国古代所提倡的孝道本质究竟是什么?”葛剑雄以孝道为例,谈了传统文化的传承。“我认为是孟子所说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正是这样的观念,保证了我们民族、国家能够生生不息,中国的人口从公元初大概6千万左右发展到鸦片战争前4.3亿—4.5亿,其中这种孝道应该起了很大的作用。”葛剑雄指出,今天发达国家以及中国一些发达地区已经面临着一个人口难以继续增长,很多年轻人已经不愿意承担起这样一种生育的责任,“如果我们能够把传统文化的精华与今天的社会需要结合起来,教育他们,一个人本身必须承担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也许可以通过文化的方法,而不是一种宗教信仰,多少解决我们人类所面临着的这样一个难题。”

  “如果我们能够把中国传统文化里面一些我们今天认为是精华的理念,从书本上、从研讨会上,扩展到社会上,我想这种文化的价值就能是永恒的。”葛剑雄说。

  (记者 成琪)
 

本文标题: 葛剑雄:传承传统文化关键是使之变成社会实践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zhusixiang/show-889.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项目策划
项目方案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