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世发:一鼓一曲中传唱沧桑情怀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8-04-04 14:14:49  来源:中国新闻网
核心提示:天气渐暖,年近八旬的兰州鼓子传承人魏世发更频繁地奔走于家和传习所之间,一个多小时公交车的路程,魏世发拿好家里准备的干粮,在传习所一待就是六、七个小时。
  天气渐暖,年近八旬的兰州鼓子传承人魏世发更频繁地奔走于家和传习所之间,一个多小时公交车的路程,魏世发拿好家里准备的干粮,在传习所一待就是六、七个小时。

  年龄渐长之后,魏世发唱起兰州鼓子,渐渐地不如年轻时那么轻松,曲调高亢的部分,他已经有些力不从心。尽管那些用方言传唱的唱词已经烙刻在脑海之中,可魏世发还是越来越感慨,人要服老。

  三弦扬琴再加上古筝板胡,配上演唱者音域幽广的唱腔,用兰州方言演唱的兰州鼓子以其独特的地域特色和浓郁的乡土气息流传在兰州的各个县区,活跃在城乡的家庭院落、茶馆酒肆。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兰州人婚丧嫁娶,请客宴会,“鼓迷”们总是会聚在一起弹唱几曲兰州鼓子。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兰州鼓子列入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近日,中新网记者探访了兰州金城关的兰州鼓子传习所,魏世发兄弟五人正在进行排演。家里三代从事鼓子表演的魏世发,传唱了一辈子的兰州鼓子。现如今,兄弟五人聚在一起组成一个表演团,每周定期到传习所唱几段。

  “不管有没有人听,我们自己高兴就行。”兰州鼓子对于魏世发来说,早已成为生活的大部分内容,他被那种优美的唱腔和音乐旋律所吸引。一曲唱罢,微微喘气的魏世发和其他人一起鼓掌,自娱自乐、自弹自唱,他们不在乎有没有人欣赏,只图个自己快活。

  传习所作为兰州鼓子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基地,来来往往的游人听到这新奇的曲调,有的耐心听一曲,有的不到两分钟就离席了。魏世发说自己开始的时候也觉得很无奈,后来想通了,这种必须用兰州方言演唱的民间曲艺,是兰州特有的古老文化,如果为了迎合听众,改成其他的语言,会失去兰州鼓子真正的味道,也就失去了传承的意义。

  五个人分工明确,吹拉弹唱一气呵成。每周的相聚成了魏世发最期待的事情,他最怕的就是哪个人身体不适,来不了了。“我们年级都大了,这种口耳相传的民间曲艺,我们这些人离开了,就真不知道还有没有人记得了。”

  每一首曲子皆传唱了数百年,兰州鼓子的传承发展却困难重重。魏世发说,2006年兰州鼓子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后,他们花了大力气培养了五、六位年轻人。而这五、六个人的平均年龄也超过了五十岁。

  “人数上来说,现在只有减法,没有加法,新鲜的血液力量补充不上来。”魏世发有些茫然地摩挲着手里的琴弦,他知道时代的发展让这种古老的曲艺无法融入年轻一代的生活,他只能在自己还能唱时,多唱几次,多唱几首。

  (杨娜 高莹)
 

本文标题: 魏世发:一鼓一曲中传唱沧桑情怀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zhusixiang/show-901.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项目策划
项目方案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