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来顺:让中国文化融入世界人民的心里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8-10-10 09:28:38  来源:中国文物信息网
核心提示:“在不断的互动交流中,中国博物馆在国际博物馆界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已成为国际博物馆事业中不可或缺的一支重要力量。”全国政协委员、鲁迅博物馆副馆长、中国博物馆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安来顺在全国两会期间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在不断的互动交流中,中国博物馆在国际博物馆界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已成为国际博物馆事业中不可或缺的一支重要力量。”全国政协委员、鲁迅博物馆副馆长、中国博物馆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安来顺在全国两会期间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安来顺还有另外一个身份是国际博物馆协会副主席,这让他有机会从另一个视角看中国博物馆的国际地位。


  成立于1946年11月的国际博物馆协会,是国际上规模最大的非政府性博物馆专业组织,致力于在世界范围内支持和帮助各类博物馆机构的建立、发展与专业管理。


  1986年至今,安来顺在国际博物馆协会工作32年了,一直从事与中国博物馆国际合作相关的事务,2016年7月,安来顺当选国际博物馆协会副主席。


  “近十几年来,我国博物馆事业迅速发展,国际博物馆界对中国博物馆的发展速度感到吃惊的同时,看到了中国博物馆对世界的贡献,也更加关注中国博物馆的发展。”安来顺说。


  随着中国博物馆国际合作的深度和广度的不断拓展,中国博物馆在国际博物馆界的地位和影响力是毋庸置疑的。


  安来顺举例说,2013年以来,由国际博物馆协会、国际博物馆协会中国国家委员会(中国博物馆协会)、故宫博物院共同建立的国际博物馆协会培训中心,举办的多期培训不仅使我国中青年博物馆专业人员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得到提高,也为世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博物馆提供了学习交流的机会。


  更值得一提的是,2010年第22届国际博物馆协会会员代表大会在上海举办,这是国际博物馆协会成立64年来首次在中国举办会员代表大会,来自全球五大洲122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3360余名博物馆馆长、文化遗产专家、博物馆研究者汇聚上海,以大会主题“博物馆致力于社会和谐”为中心,共同研究博物馆事业对促进人类社会和谐发展的历史使命和重大意义。会议的成功举办,对于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搭建中国博物馆行业与国际博物馆界的交流平台,在促进中国博物馆事业发展的同时为世界文化遗产和博物馆事业作出自己独特的贡献,都具有重要意义。安来顺介绍,它不但被认为是历届国际博物馆协会大会的一个标杆,更重要的是打开了中国博物馆与国际博物馆协会交流合作的全新窗口,为中国博物馆在各领域开展国际交流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现如今,中国博物馆已经成为国际博物馆界很好的合作伙伴,更好地发挥了传播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窗口作用。


  2016年11月,国际博物馆高级别论坛在深圳开幕。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发来贺信,对论坛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习近平指出,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在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方面具有特殊作用。


  在安来顺看来,中国博物馆要立足“讲好中国故事”,加大力度,创新方法,在“走出去”的同时,让中国文化真正地“走进去”,走进世界人民的心里,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所以这个故事“讲什么”“讲给谁”“由谁讲”和“如何讲”,是值得认真研究的。唯有如此,各国人民才可能真切又自然地体会到中华文化跨越时空、跨越国度和永恒魅力。


  “在国际博物馆协会的工作中,我感觉到担子很重。”安来顺说,首先我是个中国的博物馆人,背后是强大祖国和蓬勃发展的博物馆事业,我一直都在努力更好地为中国博物馆服务,为近36000名国际博物馆协会会员服务。


  “同时,国际博物馆界对中国博物馆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是有担忧的。”安来顺说。


  近年来,中国各类博物馆在场馆设施建设、藏品保护研究、陈列展示和免费开放、满足民众需求、推动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不断取得进展。


  在博物馆事业蓬勃发展的今天,安来顺也切实体会到博物馆“成长的烦恼”。


  截至2016年底,全国登记注册的博物馆已达到4873家。


  “这么多博物馆建起来了,但博物馆建设不是盖房子,不是建蔬菜大棚,资源的配置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安来顺说。


  博物馆的资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藏品资源,一是人才资源。安来顺介绍,现在国内约有50多所大学开设了与博物馆相关的专业和课程。除了数量之外,现在高校文博专业人才培养与博物馆事业发展需求的匹配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安来顺认为,博物馆专业人才,特别是基层博物馆专业人才建设方面的问题是亟需解决的。

 

本文标题: 安来顺:让中国文化融入世界人民的心里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zhusixiang/show-941.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项目策划
项目方案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3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