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国的农耕历史,留住我们生活的根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8-01-31 09:50:44
核心提示:  古时有一笑话:读书人不明白花生是树上生还是土里长。六、七十年代上海知青分不清韭菜和小麦(苗)。如今,农村的孩子也有分
  古时有一笑话:读书人不明白花生是树上生还是土里长。六、七十年代上海知青分不清韭菜和小麦(苗)。如今,农村的孩子也有分不清的。这不是笑话,这是一农民父亲说出的事例。农耕是我们生活的根。我们吃着香喷喷的白米饭的时候要懂得感恩。传承弘扬农耕文化,留住我们生活的根。

  中国拥有五千年文明史,四千年文字史,而农耕历史却超过六千五百年。相传神农氏发明农耕,遂与黄帝并称为华夏民族的先祖,地位犹在黄帝之上。农耕文明温柔和煦,千百年来深植人心。春种,夏长,秋收,冬藏,人们在生活上祈求风调雨顺,丰衣足食;在精神上追求田园牧歌,天人合一。

QQ截图20180131095239

  农耕历史

  古代中国以农立国,农耕历史犹如一部厚重磅礴的歌谣,从远古吟咏而来,唱出了民族的情怀与自信。黄河、长江流域孕育的农业文明更让世人叹为观止,千百年来领先于世界。

  1、生产工具的进步

  生产力转化

  生产工具的进步标志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生产力最终是通过生产工具在人的作用下转换为产品的,是生产过程必不可少的一环。

  (1)夏商周:使用的农具绝大部分是木、石和骨、蚌所制,仅有极少量青铜农具。

  (2)春秋:铁农具开始出现。

  (3)战国: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铁器时代的到来,标志着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

  (4)曹魏:马钧创制了先进的灌溉工具翻车,水碓、水磨等广泛用于谷物加工。

  (5)唐朝:创制了灌溉工具筒车,出现了曲辕犁。

  2、水利工程的修建

  兴修水利

  兴修水利的功用主要有三:用于农田灌溉;减轻洪涝灾害;解决交通运输困难。

  (1)原始社会后期,大禹治水。

  (2)夏商周,农田水利有较大发展。

  (3)春秋战国,中原地区用桔槔来灌溉农田;春秋时楚相孙叔敖修建芍陂;战国时秦国蜀守李冰修建都江堰;水工郑国修建郑国渠。

  (4)秦朝:兴修灵渠,沟通了湘水和离水。

  (5)隋朝:开通了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连成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6)唐朝:设专职官员管理水利事业,兴修的水利工程仅江南就超过六朝的总和。

  (7)元朝:政府先后修治、开凿了会通河和通惠河,将几大水系贯通起来。

  (8)新中国:国家进行了多次的治水工程。淮河、黄河、长江、运河、辽河、松花江、珠江,七大流域都先后进行规划治理。不论筑坝防洪发电,修堰引水灌溉,国家参与程度,群众动员人数和总投资额,都远远超过了历代,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据统计,由1952年至1980年近三十年间,国家用于水利的资金近800亿元,其中地方及社队自筹也近之百亿元。1958年开始兴建的红旗渠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人们称之为"人工天河"。

QQ截图20180131095248

  3、农作物品种的引进及推广

  多样化需求

  农作物品种的引进及推广,满足了人们种植多样化的需求,以及带来个体与社会财富的增加。

  (1)商周:后来习称的“五谷”都已种植。

  (2)唐朝:农作物品种增多。

  (3)明朝:棉花种植由江南推向江北;由国外引进高产农作物新品种玉米和甘薯。

  (4)清朝前期,棉花、蚕桑、茶叶、油料等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

  4、生产技术提高和经验积累

  古代科学技术

  农学理论著作对农业生产技术和经验进行了总结,既是对农耕经验的总结,也是对古代科学技术的总结与保存。

  (1)商周:人们懂得施用粪肥、草木灰和绿肥等。

  (2)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系统地总结了6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农牧业的生产经验,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3)明朝后期:徐光启的《农政全书》,综合介绍了我国传统农学成就,建立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农学体系,还介绍了欧洲先进的水利技术和工具。

QQ截图20180131095258

  5、中国历代土地制度和土地政策

  社会格局

  从西周时期的井田制,到商鞅变法的废井田,开阡陌,再到魏晋时期的屯田制,占田制,再到唐朝均田制的完善,最后在明清时期走向封建社会的巅峰,每一次土地制度变革,都会对整个社会格局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1)西周:井田制,井田制是一种国有土地制度。周朝规定,一切土地属于国王。周王把土地分赐给诸侯臣下,受田者只能世代享用,不得转让与买卖,并要向周王交纳一定的贡赋。那时耕地沟洫纵横,如同井字,称为井田。奴隶主强迫奴隶在井田上集体耕种。

  (2)北魏:均田制,485年,北魏孝文帝采纳汉族谋臣建议,在不触动官僚地主土地的前提下,颁布均田令,推行均田制。隋唐时期,沿用北魏以来的均田制。

  (3)康熙:更名田,1669年,康熙帝宣布原来明朝藩王的土地,归现在耕种人所有,叫做“更名田”。

  (4)太平天国:《天朝田亩制度》,《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废除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和“无处不均匀”的原则,以户为单位,不论男女,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但并没有得到真正实行。
 
 

本文标题: 了解中国的农耕历史,留住我们生活的根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quote/show-2118.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15-250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