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四合院——悲欢离合中,人情故事里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8-10-10 08:45:58
核心提示:四合院,北方最具代表性的民居,其中北京的四合院重传统,善布局装饰,因而北京四合院闻名天下。诗云:“云开闾阖三千丈,雾暗楼台百万家”,诗中“三千丈”的“闾阖”指宏伟壮观的皇家宫殿,“百万家”便是百姓居住的四合院。

  四合院,北方最具代表性的民居,其中北京的四合院重传统,善布局装饰,因而北京四合院闻名天下。


  诗云:“云开闾阖三千丈,雾暗楼台百万家”,诗中“三千丈”的“闾阖”指宏伟壮观的皇家宫殿,“百万家”便是百姓居住的四合院。


  四合院,往大了扩展,就是皇宫、王府,往小了缩,就是平民百姓的住宅。旧时北京城里辉煌的紫禁城与朴素的民宅,都是四合院。


  承载中北京生活记忆的,从来不是高楼大厦。三分在紫禁城红墙琉璃瓦的深深殿宇里,七分在胡同深处灰墙黛瓦的四合院里。


北京四合院


  因为,那是家。紫禁城是帝皇的家,四合院则是千千万万老百姓的家。四合院以一砖一瓦一石,作为一纸一墨一笔,记载着中国人传统的家庭观念和生活方式。悲欢离合中,人情故事里。


  四合院蕴含着中国传统的家庭伦理道德。“北屋为尊,两厢次之,倒座为宾,杂屋为附”,一家老小,谁该住什么房子都有规矩,长辈住正房,晚辈住东西厢房,尊老敬老,长幼有序,是儒家“以礼为法”的秩序美,更是对孝道的坚守。


  “寓言假物,不取自白”,中国的诗歌绘画如此,中国的四合院亦是如此。四合院讲究深藏不露,含蓄内敛。


  从门楼起,照壁、月亮门、垂花门,形成一道道屏障将视线阻隔,将宅院深藏;甬道和抄手游廊间曲折的路径尽显曲径通幽之美;正房、厢房、耳房的面阔、进深尺度各不相同,形成主次分明,错落有致的美感;其间点缀着山石花木,廖廖数点,错错落落,意趣盎然。庭院深深深几许,在古老的四合院里,才能感受到中国式的诗境。四合院是中国传统哲学和美学的完美呈现。


北京四合院


  院门在东南角,八卦中为巽位,是通风之处,可通天地元气。正房坐北朝南,与周易中“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相符相映。院内,以山水花树鸟鱼为笔触点染出“天人合一”的最高居住境界。住在四合院里,仰望天空,满眼都是皎洁的明月,深邃的星河;漫步庭院,能闻到幽幽花香,听到清脆的鸟鸣虫声,看金鱼在缸中悠然游动......


  林语堂说:“最好的建筑,就是使我们居住在其中,却感觉不到自然在哪里终了,艺术在哪里开始。”四合院与中国传统美学传统哲学气韵相连,一隅之地尽收天地大美,独辟浮华之外。这就是中国人的最高居住理想。


北京四合院


  四合院是个安乐窝,旧时北京城一代代人住在大大小小的四合院里,度过了悠悠岁月。老北京流行一句俗语,“天棚鱼缸石榴树,老爷肥狗胖丫头”。说的是老北京四合院的夏天。搭起天棚遮阳,大鱼缸里养着金鱼,种着石榴树期盼红红火火,多子多孙;请来教书先生教孩子读书,养着肥狗,使唤的丫头也吃得白白胖胖。这句话是对老北京小康之家的真实写照,榴开百子,儿孙绕膝,一家子的幸福莫过如此。


  “凉席板凳大槐树,奶奶孙子小姑姑”,这句顺口溜说的则是老北京的普通家庭。搭不起天棚,凉席树荫亦能取凉。烈日炎炎,搬个小板凳坐在大槐树下,听奶奶摇着蒲扇讲从前的故事,清风拂面,蝉声悠长,胡同里偶尔传来卖豆汁儿的吆喝,遥远而恍惚,只有四合院内一家人的谈笑才是真真切切的。人间故事与浓浓的亲情,都在四合院里。



  四合院里,有四世同堂的其乐融融,有一花一木见世界,有一砖一瓦见众生。住在其中,心就能安定下来。


  到了后来,也出现了多户合住的四合院,或者加建、改动,成为大杂院。这里市井生活味和人情味更浓郁,让人无法忘怀。院里一起长大的小伙伴,相互帮持的邻里街坊,是心头最难忘的回忆。


  从前的北京城还没有雾霾,三尺一方的土地遍是四合院。四合院拆了,胡同渐渐消失了,高楼大厦平地起,人们住在高楼里,出了电梯,你向左,我向右。人情变得淡薄了,我们都是孤岛。


 

本文标题: 北京四合院——悲欢离合中,人情故事里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quote/show-3497.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15-250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