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中乡土文化是一把双刃剑!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9-05-24 09:47:06  来源:网络
核心提示:现在我们讲乡村振兴​,显然文化振兴是其应有之义,并被看作是乡村振兴的灵魂,我们当然希望这种灵魂是高尚的,是文明的,是有利于社会进步的。

  乡土文化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乡土文化与正式制度的目标函数是一致的,发挥乡土文化的力量可以大大减轻正式制度的执行成本,而且治理的效果往往更明显,比如用村规民约来治理村庄环境,就比罚款制度好用;相反,如果乡土文化与正式制度的目标函数不一致,乡土文化的力量本身就会成为国家政策执行的一种成本,大大降低正式制度执行效果,比如宗族文化对计划生育政策实施的影响。


  现在我们讲乡村振兴,显然文化振兴是其应有之义,并被看作是乡村振兴的灵魂,我们当然希望这种灵魂是高尚的,是文明的,是有利于社会进步的。那么,如何才能发挥乡土文化这种文明灵魂作用,不让其阻碍文明进步呢?需要从三个方面着手:


乡土文化


  一是要以“扬弃”的态度继承与发展乡土文化。我们应该承认,乡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根基与源头,如果乡土文化得不到尊重与发扬,那就等于我们的民族失去了根。一个民族没有自己的根基文化,就很难形成凝聚力,社会也就必然一盘散沙。因此,我们必须反对一些人倡导的所谓移植西方文明的观点,要注重弘扬乡土文化,使我们的民族有得以繁衍与发展的精神寄托,这样才能把大家的力量聚在一起。


  不过,哲学上说,一切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环境在变化,人的视野在拓展,价值观也会改变。传统乡土文化中原来合理的东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可能会变得不合时宜,若不加甄别地一概继承,就会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力量。比如说,传统乡土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着明显的“差序格局”,是因为这种网络关系在某种意义上决定着网络中每一个人的生存与发展,具有典型的“工具型关系”特征,因为网络里的人如果离开这个网络,仅凭自己的力量,很难与外界环境相抗争。


  但在今天,平等自由观念深入人心,法制体系也不断健全,每一个人需要在全社会共同的法制环境中平等地谋生与发展,社会才能和谐。如果仍然以传统乡土文化中的血缘、地缘网络关系为边界,凡事分出网络内外,社会就会失去公平公正。现实中存在的宗族力量的复苏,好的一面是它具有天然的凝聚力,可以通过这种力量把人聚在一起;不好的一面就是,这种聚在一起的力量如果成为社会发展的逆流,就会对社会文明进步带来摧毁作用。因此,继承与发扬乡土文化,需要以“扬弃”的态度,而不是一味以复古为荣,这是当下十分值得重视的问题。


乡土文化


  二是要以城乡互动促进城乡文化融合。我们常说,今天的发展不平衡是城乡之间的不平衡,今天的发展不充分是农村发展的不充分。究其原因,则是几十年来城乡要素的单向流动所致。因此当我们今天说要振兴乡村的时候,许多人强调城乡要素互动,实现城乡的融合发展。不过,在人们的观念中,要素主要指资金、技术、土地、劳动力。大多是期盼城市累积的富余的资金技术能够下乡,与农村富余的土地劳动力相结合,以实现城乡产业的联动融合发展。


  然而,在现实中我们发现,由于城乡要素主体的价值观不一样,生产要素的融合往往显得十分艰难。工业文明的理性与乡土文明的感性形成的冲突,让要素的融合变得貌合而神离,结果造成大量资源浪费,城乡冲突不断。在我看来,文化的融合是要素融合的前提,如果没有一致的价值观,要素的融合就很难成功,所谓“强扭的瓜不甜”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在乡土文化继承与发扬的过程中,要注意城乡文化的融合,而不是顾此失彼。


  现在的许多农村都力争把村落历史文化挖掘出来,吸引城市人的眼光,赚得人气,带来财气。但乡土文化的弘扬不能仅仅以此为目的,否则不仅不能把乡土文化带入文明,反而会走向庸俗化。我们需要在挖掘乡土文化过程中,让城市文化进入乡村,让城乡文化在乡村相得益彰,实现共同的文明进步。


  三是要以人才回流夯实乡土文化传播基础。乡土文化的弘扬本身需要文化,这种文化不能离开农村,又不能仅仅依靠农村,这是一对矛盾。这个矛盾的制度基础,是几十年来我们的城乡人才单向流动。农村的才子精英或通过考学,或通过参军,或通过打工,想尽一切办法留在城市。


乡土文化


  然而,这些留在城市的农村精英,由于没有回流的渠道,一旦取得城市的身份,就永远固定在城市,身后的故乡在岁月的侵蚀下日渐模糊,因为他们知道,在现行制度下,返乡仅仅只能成为一种情怀,是无法实现的梦。然而,在另一边的农村,如今要振兴乡土文化,依靠几经涤荡留下的村民,不仅没有财力,也没有能力为乡土文化的传播提供一个更为有利的载体。


  文化的传播依靠自然的适者生存法则,乡土文化只能越来越式微。大家一定能够看到如今的农村,不管东南西北,那种浓厚地方特色的建筑早已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全国一样的水泥洋房,谁能在居住功能之外还去讲究乡土文明的保留呢?反倒是在城市的一隅,我们经常看到从农村移入的古屋楼亭,在现代建筑的簇拥下显得不伦不类。


  古代有“衣锦还乡”、“告老还乡”的说法,那些来自农村乡土的人才,在退休之后能够回到自己的家乡发挥余热,成为乡土文化的代言人。这些乡贤的回归,弥补了乡土文化发展面临的人才与资金等不足,这对乡土文明的传播是十分有利的。乡土里来的人,总对乡土有一种依恋,这是与生俱来的,这就是乡土文化的力量!


 

本文标题: 乡村振兴中乡土文化是一把双刃剑!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quote/show-4284.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15-250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