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抽纱——针线里的“非遗”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22-02-23 10:39:32  来源:汕头日报
核心提示:潮汕抽纱,又名抽绣,俗称白纱。潮汕抽纱制品兼具实用和欣赏功能,多为台布、手巾、枕套、靠垫、盘垫、挂屏、绣衣等家庭日用品和装饰品。

  潮汕抽纱,又名抽绣,俗称白纱。潮汕抽纱制品兼具实用和欣赏功能,多为台布、手巾、枕套、靠垫、盘垫、挂屏、绣衣等家庭日用品和装饰品。


  潮汕抽纱早期手法单一,仅是根据图案设计,将花纹部分的经线或纬线抽去,再加以连缀而显现透空的装饰花纹,后发展了多种技艺手法,形成绣类、抽通类、编织类、补布类、拼接类共五大种类。每个种类又有多种不同的针法,已知的计有240多种。不同的技法针法产生了不同的艺术效果,抽通类晶莹通透,绣类或华丽或淡雅或抽象,编织类或粗犷或华贵或雅致,补布类质朴厚实,拼接类典雅清逸。



  据《汕头市志》记载,抽纱技艺首先传入汕头埠。


  改革开放初期,抽纱工艺品仍属国家第一类商品,实行生产许可证和出口许可证管理,全国仅有北京、天津、山东烟台、广东汕头等七个口岸获得抽纱出口经营权,抽纱产品供不应求。汕头作为“潮汕抽纱之乡”,大街小巷都可见到姑娘们在做“勾通花”的抽纱手工活。其中,中国抽纱汕头进出口公司便是汕头市外贸系统管理下众多出口企业之中的“排头兵”和佼佼者,它在全世界许多国家和港澳地区都设立了办事处。


  1972年,周恩来总理曾把潮汕抽纱精工玻璃纱台布作为国礼赠送给伊朗王后,轰动了王宫,群臣争相观看,赞叹不已。



  1979年,汕头姑娘林佩卿先后在东京等地进行几十场抽纱技术表演。场场都是座无虚席,观众目不暇接。大家都惊异地称赞:“这是巧夺天工的佳品!”日本各家电视台、报纸都作了专题报道。此后,汕头抽纱姑娘还曾在澳大利亚等国家,进行了多场技术展演,都好评如潮,这大大地提高了汕头抽纱的声誉。


  1980年3月,汕头地区的玻璃纱绣花台布《双凤朝牡丹》在慕尼黑第32届国际手工业品博览会上获得了一枚金质奖章。二百七十六朵牡丹偃仰向背、互相顾盼,六百五十二只凤凰各自神态飘洒俊逸,大有满园春色牡丹吐艳、凤凰闻声翩跹起舞之感,表现了凤鸟迎春、百花争艳的精湛工艺技术和独特的民族风格,充分体现了我国传统优秀的“工匠精神”和现代新工艺的创造性,更是获得1981年国家首届工艺美术百花奖的金杯奖。


  “抽纱”是潮汕正宗地道的“潮”字创新出来的手工艺门类。潮汕抽纱的源在本土,潮汕抽纱的源是潮绣。这就是烟台、常熟、萧山等地均称花边,唯独潮汕叫抽纱的原因。


  早在民国初期,就已有学者指出潮汕抽纱的源头是潮绣。《潮梅现象》的作者杨雪影早在上世纪30年代初就已明确将“抽纱刺绣”并称。



  杨雪影提到:


  “早在清光绪二十八年(即民国纪元前九年间,先是西人初度游历潮汕,遂见舞台戏服,飞龙舞凤,绣绘精巧,栩栩欲活,为番邦见所未见之手制工业品,亟思一得为快,后果夤缘购获少许,带回公开展览,举国朝野,堪称绝技,风声所播,欧美同钦......有潮人丁惠龙者,偶因事来汕,曾与美商店夥邂逅......介绍丁氏至洋行,备言一切,略经磋商,抽纱刺绣,遂由丁氏开始领赴潮安放绣。一般女工,只挟顾绣戏服之余技,出品便觉美不胜收,运销欧美,载誉而归,业务蒸蒸,货如轮转……”


  由此可见,抽纱自传入潮汕地区后便在不久风靡全国。而后,随着汕头半殖民地的畸型生长,潮汕抽纱如雨后春笋般迅速拓展,其制品更是一度打入国外市场,受到外国人的喜欢!甚至不少外国人都对抽纱制品中所蕴含的“飞龙舞凤,绣绘精巧,栩栩欲活,为番邦见所未见之”工艺大为赞赏!


  1912-1914年、1936-1941年,潮汕抽纱出现二度兴旺局面。


  是时,“洋行”、“公司”在汕遍地林立,抽纱工人遍布崎碌地区,盛极一时。但是,正当潮汕抽纱兴旺发展之际,先是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发生,使西方经济受到破坏,销路日衰而停滞下来。第二次全盛时,在华资与洋行的竞争中,不少华资公司因资金不足而受到洋行的控制,抽纱工人收入微薄,不足维持最低生活水平,不少人不愿再干这“手皮钱银”工作。最后由于1941年日本发动了太平洋战争,海运航线被阻,货件无从出运,潮汕抽纱濒于中断。这便是潮汕抽纱二度兴衰的原因。



  潮汕民间流传着许多刺绣故事,《姑嫂鸟》家喻户晓。相传过去有姑嫂俩,刺绣技艺过人。她们绣出过许多美丽的花,惟独没有绣过杨梅花,因杨梅花开在三更,即开即谢,姑嫂俩彻夜守候在杨梅树下。忽然,林中窜出一只猛虎,把嫂嫂叼去了,鲜血染红了花。姑娘悲痛欲绝,最后变成一只杨梅鸟,每当杨梅花开时她便在悲鸣。


  2014年11月,中国政府网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公布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汕头抽纱、潮州抽纱双双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汕头抽纱公司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潮汕抽纱的保护单位。


  国家级非遗项目抽纱传承人:陈树泽。


  陈树泽,男,1956年生。工艺美术师,自幼即随抽纱的第一代老艺人习艺,有三十多年抽纱的丰富经验,全面掌握并熟练应用抽纱各大门类的技艺及产品样式与纹样图案的设计,且以工种应用合理、图案结构严谨、纹样线条流畅、表现手法生动、装饰性较强而自成风格,在抽纱浮雕花边,榕饰花边、华美花边等新技法、新工艺的探索运用上,发挥了较大作用,多年以来一直坚定地走在传统抽纱技艺的积极发掘、保护、传承等工作的路上。


 
标签: 潮汕抽纱

本文标题: 潮汕抽纱——针线里的“非遗”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11428.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