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古建筑千尺塔——“荥阳第一塔”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20-08-12 14:00:04  来源:古建家园  作者:花镀
核心提示:河南的古塔有很多的,几乎每一座城市,都有一座叫得上名号的古塔。比如天下第一塔-开封铁塔,中国唯一的琉璃砖花塔—修定寺塔,现存最古老的砖塔—嵩岳寺塔......今天我们要来了解的是位于河南荥阳市贾峪镇南大周山上的千尺塔。

  中国古塔,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史的载体之一。矗立在大江南北的古塔,被誉为中国古代杰出的高层建筑。河南地处中原历史悠久,是中华文明重要的发源地之一。其中古塔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形成了独具中原特色的建筑风格,在中国古塔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河南的古塔有很多的,几乎每一座城市,都有一座叫得上名号的古塔。比如天下第一塔——开封铁塔,中国唯一的琉璃砖花塔——修定寺塔,现存最古老的砖塔——嵩岳寺塔......今天我们要来了解的是位于河南荥阳市贾峪镇南大周山上的千尺塔。



  千尺塔坐落于大周山巅圣寿寺内,建于北宋,是荥阳现存最早的古塔,为圣寿寺现存时代最早、价值最大、保存最好的古代建筑,被称为“荥阳第一塔”。那么,千尺塔为谁而建?


  据民间传说,塔是宋仁宗为其曹氏皇后所建。相传宋仁宗皇帝在大周山下朱家峪选纳曹家女子做了皇后。皇后日久思念家乡,仁宗便命在她家乡建塔,让其在汴京城内眺望,以解思乡之愁。


  因塔需高千尺,久未建成,为此许多官员工匠被杀。后用能者所献之计,以羊群驮砖,白灰浆砌筑,把塔建于大周山巅,塔成,从山下至塔顶千尺右余,曹皇后得以遂愿,因此后人便称此塔为千尺塔或曹皇后塔。


  不过,据寺内现存最早的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石碑记载:“定光……身虽逝矣,骨骸尚在,此塔记之所以立也。宋时尝开拓矣。我朝成化以前尤备。……”很明显,千尺塔是为纪念定光(五代至北宋初期的著名僧人)和尚所建。此塔与曹皇后并无关系。



  千尺塔的建筑特色


  该塔坐北朝南,为九级六角形楼阁式砖塔。1989年维修时,第八级以上无存。1989年维修时存高12.981米,维修后高度为15米。塔体用长0.315米、宽0.15米、厚0.055米规格的青砖,以白灰、黄土混合浆作粘合剂砌筑而成。底部塔身直径5米,通体用青砖砌成。每层均在南面辟一拱形券门,第一层门高2米,宽1.13米,以上每层塔门逐渐缩小。


  每级塔身带叠涩檐,除上部两级外,各级叠涩檐上部又砌出象征性平座。在1-7级塔身南面中部,辟真假门洞,塔内上下布置两个相互分隔的六角形塔心室。千尺塔原来之砖铺散水已不存在,散水下即为素土夯层,即整座千尺塔实际坐落于地表之上,塔基高0.57米。


  塔基之上为第一级塔身,高2.357米,底边长2.715—2.75米不等。南辟一门洞,通向塔内塔心室。门洞宽0.825米,深1.26米,外部原高约1.575米,内部高约1.746米。室内六壁距地表1.46米高的部位砌出普柏枋形。第二级塔身高0.875米,边长2.525-2.655米不等。叠涩通高0.72米,叠出宽度0.232米。



  南面塔身中部砌一门,通向该塔上部塔心室。该室呈六棱筒状,通高5.72米,贯通第二至第五级塔身。第三级至第七级塔身形制大体相同,各级塔身向塔心逐渐收进,此五级塔身南部各砌一假门。门上部均雕作莲瓣形。第八级塔身高0.12米,边长0.89—0.95米不等。南部无门饰。


  专家研究认为,此塔在塔身的砌作、叠涩檐的砌作和反叠涩排水处理构造及翼角起翘的做法等方面使用了不同的砌法,砖结构技术具有自身的特点。尤其是排水处理构造及翼角起翘的做法,系采用类似中国古代木构建筑屋面曲线处理的手法,使在侧面观之形成一优美的弧线,重要的是可使塔檐的流水在下泄时产生向外的冲击力,使水流得更远,对减小水害,增加塔的寿命有重要作用。塔檐的技术处理和艺术造型达到了和谐的统一,堪称匠心独运。


  千尺塔历经近千年,经过20余次地震,至今仍基本完好,仅顶部及南部各门之间有损毁,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砖构建筑技术的高超水平,对展示和研究中国古代的砖构建筑技术的高超水平等具有重要的价值。1986年,被公布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的塔山已成为了人们假日休闲、观光旅游的好去处。

 

本文标题: 河南古建筑千尺塔——“荥阳第一塔”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9370.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3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