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道教建筑——五仙观的前世今生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20-11-11 14:30:10  来源:古建家园  作者:林枫
核心提示:五仙观位于广州市越秀区惠福西路233号。现寺观建于明洪武十年(1377年),是一座祭祖五仙的谷神庙。该观属道教建筑,坐北向南,门上匾额有清朝两广总督瑞麟书写的“五仙古观”四个大字。

  五仙观位于广州市越秀区惠福西路233号。现寺观建于明洪武十年(1377年),是一座祭祖五仙的谷神庙。该观属道教建筑,坐北向南,门上匾额有清朝两广总督瑞麟书写的“五仙古观”四个大字。


  五仙观依山而建,现存有头门、后殿、东斋与西斋。五仙观为绿琉璃瓦重檐歇山顶,木构架保存完好,玲珑新巧。后殿东侧裸露的一块红砂岩,上有巨大的脚印凹穴,古人一向认为这是“仙人拇迹”,重点保护了下来。明清两代,这里分别以“穗石洞天”和“五仙霞洞”列入羊城八景。



  明清时期,五仙观规模相当宏大壮丽,殿堂多达十数处。原有照壁、牌坊、山门、中殿、后殿,两侧还有东西斋、三元殿、廊庑等。照壁、牌坊、中殿、三元殿和廊庑已荡然无存,供游人参观的只有仪门、后殿、东斋、西斋和“岭南第一楼”等部分旧建筑。


  五仙观的仪门面阔三间进深二间,绿琉璃瓦歇山顶,青砖石脚。石门额上“五仙古观”四个大字是清同治十年(1871年)两广总督瑞麟手书。仪门还保存有一对用漱珠岗火山岩刻制的石麒麟,这是国内十分罕见的珍贵文物。



  仪门东边原惠福西路小学内有环砌跨栏水池,内有十块长宽约4米的天然红砂岩石,这是一块罕见的原生石,即旧羊城八景“穗石洞天”中的“穗石”。近前仔细观看,“仙人拇迹”在石面凹处,形似大足印。


  进仪门后是中殿遗址,之后才是后殿。后殿面阔三间长12米,进深三间宽10米,殿高7米,是重檐歇山顶,上盖绿琉璃瓦。正脊两端为回纹饰.中间为两条相向倒立鳌自,正中脊刹是宝物饰。殿的正桁上刻有“大明嘉靖十六年十一月拾贰”等字。内檐施6铺作3抄斗拱,玲拢精巧,四壁作间隔用,原为方格门窗,灵巧通透。整座后殿具有广东明代古建筑的特色,也是广州现存最完整的明代建筑。



  后殿后面还有一座城楼式的古建筑物——岭南第一楼,是明洪武七年(1374年)行省参政知事汪广洋建造。它比镇海楼还要早7年建造。其楼基用红砂石砌筑,楼高7米,中通往来,作城门状,上建栋宇巨檐,构成一座轩敞的楼台,显得庄严雄伟、朴素大方。此楼与五层楼堪称为明代建筑的“双璧”。


 

本文标题: 广州道教建筑——五仙观的前世今生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9770.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