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落寺——古泽州四大佛教寺院之首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9-08-15 09:02:00  来源:古建家园  作者:一念执着
核心提示:中国至今位置依然保存着许多有着千年文化底蕴的古寺庙,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进这座曾经古泽州四大佛教寺院之首的碧落寺。碧落寺位于山西省晋城市西北8公里的泽州县巴公镇南连氏村东山谷间,是古泽州境内创建时间最早、建筑规模最大、声望最为显赫的寺院之一,位居古泽州四大佛教寺院之首。

  中国至今位置依然保存着许多有着千年文化底蕴的古寺庙,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进这座曾经古泽州四大佛教寺院之首的碧落寺。


  碧落寺位于山西省晋城市西北8公里的泽州县巴公镇南连氏村东山谷间,是古泽州境内创建时间最早、建筑规模最大、声望最为显赫的寺院之一,位居古泽州四大佛教寺院之首。尤其是寺内现存的三个早期佛教石窟及与之相关的建筑遗迹、题记,更是记载寺院历史的珍贵史料。虽说现存的建筑,为后人复建,但寺内现存北齐和唐代石窟十余处,明代古桥两座,以及历代摩崖题记、碑刻百余方,弥足珍贵。2006年5月,碧落寺成为全国第六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碧落寺——古泽州四大佛教寺院之首


  碧落山下碧落寺


  来到泽州县巴公镇南连氏村,村东的小溪旁,一座寺院依山而建。村民说,山叫碧落山,寺院就是碧落寺。碧落寺坐北朝南,奇怪的是,寺院大门却是坐东朝西,来者须从东门才能进入寺院。


  原来,碧落寺的建筑形制非常独特,无论是从布局还是构建,均与常见的传统寺院有所不同。正是由于“背靠碧落山,面对万松岭”的缘故,整座寺院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200多米,南北则不足百米。寺庙整体布局虽坐北朝南,但寺院却被夹在山中狭长地带,寺门只能坐东朝西。


  碧落寺由东向西分东、西、中三院。西院建筑主要是西阁,高有数丈,昔日曾藏有经书,现已荡然无存。中院依地势分层建五佛殿、七星洞、护法楼。七星洞是寺内现存最为完好的建筑,也是最具特色的一处。五孔窑洞排列于半崖,拱门圆窗,石砌阶梯,既有北方建筑之宏伟,又有南派建筑之俊巧。从建筑形制来看,这种佛殿在晋城绝无仅有,国内也较为罕见。


  建在寺院之南的观音阁,始建于北宋末年。有居士说,观音阁在历史上很有名气,曾一度被誉为观音菩萨在太行山上的一座“城”。每年农历二月十九观音诞辰、农历六月十九观音成道日、九月十九观音出家纪念日,四方香客都要云集于碧落寺,虔诚拜祝。


  北院和南院观音阁之间,曾是一泓清溪,为方便寺僧、香客来往,明宣德七年(1432),碧落寺僧闻性空建木桥一座,天顺五年(1461)三月,门人淳瑜又重建石桥。此为西桥,单孔半圆形拱,跨径6.5米,全长14.5米,气势较东桥稍逊,被当地人称“奈河桥”。往东40米的东桥,为两孔半圆形石拱桥,。二桥并架于一河之上,人因之称其为“双桥”。


碧落寺——古泽州四大佛教寺院之首


  三石窟均有题记


  碧落寺内,最吸引人的,是现存建造年代不同的三个佛教石窟。


  石窟居于寺院东面,依山崖石壁,三个石窟一字排开。张广善说:“从现存遗迹来看,最后一窟完成后,有人为三个石窟统一修建了前廊,从而形成了一个统一的外观,一座三窟八柱面阔七间的佛殿窟。”


  三个石窟同处一块连山石壁上,只不过现存的三个洞窟却分别开凿于北齐、唐代,其中西窟开凿年代最早,9尊佛像目前保存较为完好。西窟外的西壁台阶旁有一处“大齐武平七年”的题记,可以推断该窟的开凿时间也应在北朝时期。


  “大周万岁通天元年”“大周万岁登封元年”“唐咸通十年”,眼前一个个准确的年号,可以断定,中窟、东窟的开凿时间为唐代无疑。在东窟,还看到一则题记:“常山李弘大和七年记”,时为公元833年。


  佛教石窟产生于古印度,稍晚于佛教传入中国,并很快在河西走廊敦煌、酒泉、张掖、武威发展起来,而后逐渐东扩,从北魏文成帝和平初年(460年-465年)开造著名的大同云冈“昙曜五窟”,到孝文帝拓跋宏太和十八年(494年)迁都洛阳前后,从平城(大同)到洛阳沿线,更是大兴造窟之风。作为沿线重要的区域,古泽州先后出现羊头山石窟、碧落寺石窟,也就不足为奇了。


  碧落寺石窟共有大小雕像102尊,形态各异的佛、菩萨、弟子、力士雕像,或坐或立,造型各异。作为北朝时期的作品,碧落寺西窟的九尊佛像庄严慈祥,面带微笑,显现出文雅、和善、亲切的神情,具有汉民族文化特有的凝重、典雅气息。在窟内或大或小的佛、菩萨、弟子间,布满了供养人线刻画像。有人对此进行过统计,石窟内壁有供养人题名84处,线刻供养人近千。不少题记中,还留有官职等内容,据推断,这些供养人大部分生活在北朝时期,少量为唐代。为何北朝时期石窟,出现唐代的供养人?有人推测,这可能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增刻的。


  画像中人物大都头梳高髻,腰系羊肠纹裙,袒胸露臂,或赤足,或高靴,显露出一种庄重秀丽、温柔典雅、明朗而含蓄的神情,衣褶纹饰随肢体的运动而起伏聚散,如铁线描,既显现出丝质服装的柔软光洁的特性,又透露出覆盖于衣服下的肌体之美,作者巧妙运用阴阳结合的线刻技法,使得线条柔和流畅、疏密有致、刚柔相济,颇具神韵。西窟线刻画对研究我国线刻画的历史沿革、线刻画与佛教之间关系的源流及绘画艺术、邑社组织、社会风俗等均有着很高的学术价值。


  中、东二窟均为唐代作品,分别凿有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力士各七尊佛像,数量远少于西窟。中窟其主尊为阿弥陀佛,虽头部残缺,但佛像衣饰华美,衣裙由座上下垂,形成“落裙”,尽显雍容典雅。窟外壁上,还有唐、宋、金、元各代题记多处。东窟是三窟中距地面最高的石窟,其佛像又另具特点,坐于须弥座上,着袈裟,两侧有阿难、迦叶2弟子,还雕有菩萨、力士等像。


  相形之下,三个石窟中,西窟佛像雕刻手法略显简练、古朴,而中、东窟佛像则更为精美,人物体态丰腴、服饰精美,体现了唐代雕凿佛像的风格特点。


碧落寺——古泽州四大佛教寺院之首


  碧落寺有着千年的历史,你了解的有多少呢?


  据了解,该寺初创于北朝时期,时称“圣佛院”,其后经过多次鼎新扩建,至隋唐时颇具规模,更名为“碧落寺”,北宋英宗治平年间“碧落寺嘉誉达上”因以年纪敕以“治平”号其院,更名为“治平院”,金、元时复称“碧落寺”至今。明清时名列古泽州四大古寺之首。


  碧落寺经过历朝鼎新扩建,至隋唐时步入其全盛阶段。其时碧落寺雄居太行,香客云集,佛事活动名日繁杂,钟罄悠悠,木鱼声声,香烟雾岚缭绕。达官显贵、文人墨客接踵而来,祈福、祝寿、题字、赋诗,盛况空前。


  唐王朝在鼎盛过后,在农民大起义的风潮中寿终正寝。长年的战祸,加上武宗灭佛(845年),佛教文化陡然跌入了低谷。碧落寺也逐渐结束了它的辉煌,一步步走向了衰落。


  五代十国,王朝更迭,战乱频频,整个社会形势每况愈下。后周广顺年间(951—953年),五台山高僧普龙云游至此,因“共钟爱其泉行,遂留而作终”,整葺殿阁,重建寺院,潜心日修,广纳徒众,掀起了碧落寺历史上的一次小高潮。


  仅隔三年,周世宗于公元955年兴起了大规模灭佛运动,在其黄河流域的统治区内,共废寺3万余所,碧落寺自然也未能幸免。遭受这次沉重打击后的碧落寺一度曾颓废至极,所幸者住持普龙仍率众门徒虔诚奉佛,惨淡经营,直到北宋建立才开始逐渐复苏。


  北宋的九位帝王,除宋徽宗赵佶信道教外,其余全部信佛,各地修寺造佛活动不断,碧落寺也得到了重新恢复。宋英宗治平年间(1064—1067年),碧落寺嘉誉达上,众与其善,因以年纪敕以“治一平”号其院。始在南山“创建观音阁,五问连楼,大殿轮奂,殿中壮丽。”


  金代时创建溪堂、山堂,元至元五年(1268年)再次大规模重建并更额“碧落”,明代嘉靖年间创建东、西阁,清康熙44年重建大佛殿,其间还夹杂有多次补修。晚清腐败,军阀混战,碧落寺依然在修修补补、生生灭灭中度过。


  解放前夕,号称“文物大盗”的“国军”首领孙殿英手下一马姓团长驻扎晋城时,对碧落寺进行了大肆洗劫,那砍掉了历史脉络的斑斑斧痕至今仍历历可见。解放后,寺院先后为马厂、牛奶厂占用,寺内建筑拆的拆、改的改,期间又经“文革”的破坏。加之近些年不法分子的投机倒卖,碧落寺石窟只留得个“戚戚惨惨凄凄”的光景。


  以上就是小编今天整理关于这个古泽州四大佛教寺院之首——碧落寺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了解它有所帮助。


 
标签: 碧落寺

本文标题: 碧落寺——古泽州四大佛教寺院之首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quote/show-4555.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15-250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