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国寺万佛殿——“打入冷宫”的平遥世界文化遗产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9-11-22 11:38:28  来源:美的历程aes  作者:清航
核心提示:镇国寺万佛殿,面阔3间,进深6架椽(3间),单檐歇山顶。万佛殿创建于五代北汉天会七年(963),是中国仅存的几座五代时期且有确切纪年的木构建筑之一,佛殿依旧保留着浓厚的唐风;殿内还保存有11尊五代彩塑,是除敦煌外,国内寺观仅存的五代雕塑作品。

  一、镇国寺万佛殿简介


  镇国寺万佛殿,面阔3间,进深6架椽(3间),单檐歇山顶。万佛殿创建于五代北汉天会七年(963),是中国仅存的几座五代时期且有确切纪年的木构建筑之一,佛殿依旧保留着浓厚的唐风;殿内还保存有11尊五代彩塑,是除敦煌外,国内寺观仅存的五代雕塑作品。



  1997年与作为平遥古城申遗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同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只是和熙熙攘攘的平遥古城相比,这处离古城仅10余公里的国宝门庭冷落,成功申遗后仿佛就被打入冷宫。


  二、唐风犹存


  万佛寺自五代北汉建成后,在金代、明代、清代都有修缮,在墙、门窗、彩画等多处留下了不同时代的印记,但其大木架构依旧是五代时期的原物,具有浓郁的大唐遗风。


  1.舒展平缓的屋顶


  万佛殿的屋顶舒展平缓,坡度、四角的起翘,颇有迷你版佛光寺东大殿的味道。


镇国寺万佛殿背面


  2.壮硕的斗拱


  万佛殿用材相当于营造法式中的四等材,符合3开间小殿的规制,但其总高达到1.74米,斗拱柱高比超过2:3,这个比例甚至较佛光寺更大!


镇国寺万佛殿斗拱一角


  万佛殿的柱头斗拱为“七铺作双杪双下昂”;下昂、耍头皆作批竹形,承袭唐代简洁有力的风格;出檐达到2.94米,也是古建筑中的佼佼者。当然,也有僭越规制的嫌疑。


  3.补间仅1铺作


  正如唐代的佛光寺东大殿,万佛殿补间也仅用斗拱1铺作。由于栱眼壁的遮挡,同样不知与重楣连接的是直枓,还是人字栱,抑或是驼峰,推测应为直枓概率较大。



  「补间斗拱底下是斗子蜀柱,不是驼峰也不是人字拱。国内现存古建实例中已没有人字拱遗存,日本好像也只有法隆寺的寻杖勾栏上还有小木作人字拱遗存。补间铺作体量小于柱头铺作、从底层柱头枋开始出跳——标准的唐代做法(辽代还在沿用)。」by博友@有一种落后叫先进


  「补间铺作另一个特点是,令拱只挑到外檐罗汉枋,这也是唐代手法。五代、辽以后补间铺作坐阑额(普拍枋)、体量与柱头铺作相当、令拱也挑到撩檐枋。」by博友@有一种落后叫先进


  4.不施普柏枋


  根据现存的唐代建筑、壁画,大概可以确定唐代及唐代以前的建筑尚未出现普柏枋这个构件。



  普柏枋是上承枦斗,下接阑额的构件,出现在辽、宋时期,在宋元期间,其形象是横置于柱头上,一片长长薄薄的枋,与阑额组成“T”字形。


应县木塔普柏枋


  上图蓝圈所示为普柏枋,拍摄于建于辽代(公元1056年)的应县木塔,可以算是现存最早的普柏枋之一。


  5.重楣



  三、五代彩塑


  “除了敦煌莫高窟尚存五代彩塑24尊,平遥镇国寺万佛殿彩塑便是全国寺庙中唯一保存的五代作品了。”——柴泽俊先生《山西古建筑文化综述》。


  万佛殿内,佛像布局与唐代南禅寺相似,都是采用唐代常见的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胁侍菩萨、二天王的基本佛坛布置。



  当然,我觉得最精彩的还是胁侍菩萨的造型,S形的流畅造型、修长协调的整体比例、面容平和而带有菩萨的超脱。


  四、其他构件


  1.鸱尾


  猜测可能为金代或明代的作品。鸱尾的龙形象,以金代最为腾挪扭动,活灵活现。



  2.脊兽



  3.瓦作


  滴水(瓦当之间,最外檐的瓦片)仍是唐宋的特征,某些椽子上还有彩画的残迹。



  「瓦作确实是唐宋做法,瓦当垂直于地面(宋以后做成斜面),滴水瓦为重唇板瓦(宋以后出现了三角形滴水瓦)。」by博友@有一种落后叫先进


宋元时期的泉州文庙

泉州文庙滴水


  元明清后世滴水有垂下的半叶菱花状。

 
标签: 镇国寺万佛殿

本文标题: 镇国寺万佛殿——“打入冷宫”的平遥世界文化遗产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quote/show-4942.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15-250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